幼兒動手能力的培養
幼兒期的思維是有具體形象性思維逐步過渡到抽象的邏輯性思維,其認知是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由平面上升到空間的。在幼兒園的教育活動中,動手能力的培養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一、 在手工活動中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
在幼兒園的教育活動中,手工活動有不可忽視的作用。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手工活動,可讓幼兒掌握多種技能和技巧,從而最大限度的發揮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
(1)激發幼兒對手工活動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向導,為使幼兒對手工活動產生濃厚的興趣,我們有意識的引導幼兒進行觀察,教師不斷拿自己的示范作品讓幼兒觀看,使幼兒想象它像什么,啟發幼兒探索的興趣。
(2)幫助幼兒逐步掌握手工活動的方法。
做紙工時,教師讓幼兒觀察老師的折疊方法,再將折好的作品展開讓幼兒觀察折痕,并讓幼兒自由交談討論,教師用語言幫助幼兒記住折疊的步驟,并鼓勵幼兒積極思考,尋找折法,根據折痕大膽折疊,折好后要及時給予表揚,使幼兒體驗到手工創作的快樂。
(3)引導幼兒深入生活,培養思維能力。
上泥工課時,教師根據幼兒的生活實踐,從制作食品入手,來選擇有趣的泥工教學內容,讓幼兒在玩中掌握團、壓、捏、搓、串等多種泥工技能,如中秋節做“月餅”,國慶節做“蛋糕”等等,還啟發幼兒制作日常生活中自己吃過的蔬菜,用過的碗、筷子等,還引導幼兒想一下學過的《西游記》中的人物形象進行創作。這樣由淺入深、從簡到繁的創作練習,使幼兒的觀察思維能力不斷得到發展,同時培養了幼兒的自信心和創造力。
二、在區域活動中培養的幼兒的動手能力
區域活動是操作性強的一項活動,它不僅深得幼兒喜愛,而且是開發幼兒創造潛能的重要活動形式之一。因此,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我們應真正解放孩子的小手,放開孩子的想象力,區域活動是幼兒非常喜歡的一項活動,我們幼兒園的區域活動開展了許多的能培養幼兒動手能力的形式如:折紙、剪紙、染紙、瓶子設計、泥工類、給好朋友喂吃的、滾一滾、編一編、搭建類、拼插類、科學探索區、石頭創作畫等。例如:在瓶子設計中,我們提供瓶子讓幼兒觀察,幼兒可以根據瓶子的形狀,經過粘貼、繪畫、纏毛線等把瓶子裝飾成自己喜歡的樣式。又如:我們的特色石頭畫,這是我園的一個特色藝術,是老師和幼兒利用一些看似普通的石頭,經過清洗、篩選、共同商討,在石頭上作畫,有的根據石頭的形狀添畫成小動物的摸樣,如:小狗、老虎等,這樣的添畫讓幼兒充分的發揮了他們的想象力;有的是利用各種各樣的石頭組合成一幅完美的故事畫卷,讓幼兒可以根據圖片自己編故事,鍛煉了幼兒的思維能力;還有的是幼兒在石頭上根據季節的變化自由繪畫,這充分展現了幼兒的自主性;這些都是培養幼兒動手、動腦,啟發幼兒創造性思維的重要手段。操作是幼兒主動學習的重要方法,當形形色色的操作材料呈現在幼兒的面前時,他們能主動與材料發生交互作用,在觸、摸、擺弄的過程中有所發現,有所探索,并在發現、探索中有所收獲。像在美工區樹葉粘貼中,幼兒利用不同的樹葉粘貼出了各種各樣的粘貼畫,有小魚、蝴蝶、還有小房子等,一個小小的樹葉讓幼兒有了那么多的想法,而且在活動中幼兒在拼貼的過程中,還認識了各種各樣的樹葉,這既鍛煉了孩子的動手能力,又起到了教育的意義。于此同時也有利于充分發揮個別幼兒的才能,尤其是一些平時不愛說話易被教師忽視的幼兒。有的往往在實際操作過程中表現出善于思考,動手能力強,并富于創造性。例如,我們班的坤坤小朋友,性格內向,不善說話,但動手能力比別的孩子都強。每次全班幼兒玩拼圖、插塑之類游戲,她總是首先完成,而且還別具一格,在觀察中發現,坤坤小朋友的智力發展的很好。可見動手操作既培養了幼兒的動手能力,也開發了幼兒的智力和創造能力。因此,教師要多收集一些廢舊玩具及剪貼、拼圖卡片,收集一些廢舊可利用的材料等,為幼兒動手操作創造良好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