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插班生常規管理策略
(二)樹立榜樣,給孩子正面引導
插班生在熟悉環境、適應環境的過程中,更多的是在向同伴學習規則。同伴間的影響力對孩子的發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教師要善于抓住日常生活中點滴小事,把握好教育時機,給新生樹立學習的榜樣。當幼兒自覺地以榜樣規范行為,做出良好的表現時,老師要及時給予幼兒充分的表揚,使幼兒感受到學榜樣的益處,從而強化榜樣的影響力。
通常情況下,我將插班生安排在各個方面能力較強的幼兒身邊,并讓這些能力較強的同伴做他們的小老師,隨時提醒他們。陽陽也是班上的插班生,聽他媽媽說,孩子在家里很調皮,我就將陽陽安排在詩詩身邊,詩詩儼然一副小老師的樣子,排隊時,詩詩讓陽陽把小椅子放好,又拉著他排在自己的后面,吃完飯,詩詩提醒他漱口、擦嘴巴,午睡起床了,還教他如何疊被子。這樣一個星期下來,陽陽對本班的各項常規已了如指掌。
(三)以積極的方式提要求,嚴和愛相結合
孩子們在適應新環境,熟悉新常規的過程中,總會出現違反常規的事情。可能是他忘記了新規則,也可能是和他原先的行為習慣混淆了。當他們犯錯誤的時候,如果老師消極批評的話,會讓他們無所適從,而用積極地方式對他們提要求,會讓他們知道錯了的同時知道該怎么改正。插班生中我們經常會遇到“調皮”的孩子,老師在給予愛的同時,嚴格的“管教”是必不可少的。否則他“調皮”的行為會成為班上其他幼兒模仿的對象。但在管教之后要及時溝通、交流,讓他知道老師否定的只是他的不正當的行為,讓他感到老師的愛。
三、教師在常規管理中要保持一貫性
(一)要求一致
良好的班級常規需要班上三位老師共同努力去建立。三位教師之間的配合直接關系到班級常規管理的成功與否。對班級幼兒的教育上老師們要保持一致性,特別是插班生,在學習常規階段,要是三位老師要求不統一,會讓孩子無所適從。比如吃完飯后把桌子收拾干凈,輕輕地放碗筷等要求,千萬不能一個緊一個松,以免使孩子形成兩面性,從而不能將常規形成一種習慣。
(二)嚴格要求
老師要做到規則對每個幼兒(不管是插班生還是老生)都是一視同仁,不能出現不公或偏頗,要讓孩子明白,老師愛每個孩子。不管你是否插班幼兒,老師都會喜歡,讓幼兒意識到我們是一個大家庭,一個整體,誰表現不好了,都要接受批評;表現好的,自然會得到老師的表揚。對于插班生,教師有時也不能表現出“特別關照”,而應讓幼兒感覺一切如常。
(三)保持一貫性
常規的建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要持之以恒,要三位教師一齊抓才能做好的。插班生的進入,他們某些不良的行為習慣會成為其他幼兒去效仿的對象,所以,我們在平日的工作中從來不放松對孩子的要求,克服時松時緊的現象。大家憑著“心往一處使,力往一處使”的態度,在插班生的規則適應期,能使常規能保持穩定,良好的狀態。
四、家園合作幫助幼兒鞏固常規
家長是最了解孩子的人,開學初,教師應該主動和家長做好溝通,了解他們各自的個性和習慣,并結合他們的這些特點找準適合幼兒發展的常規教育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