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十度”管理之“高度”
才能敞開心扉,真誠對話。第二,每位管理者必須持有三冊:幼教集團教職工花名冊,幼教集團與每位職工聯系的電話冊,各園教師崗位分布與任教登記冊。第三,幼教集團每位職工必須做到“五真誠”:會真誠的笑,會真誠的說,會真誠的聽,會真誠的想,會真誠的做。常說五句話:孩子開始做時,要說“孩子,你能行!”;害怕時要說“孩子,勇敢點!”;做的過程中要說“孩子,自己來!”成功時要說“孩子,你真棒!”;失敗時要說“孩子,沒關系,下次你準行!”一個幼兒園,只有把孩子教好了,才能算辦得好。幼兒園辦好了,自然就會產生向心力和凝聚力。加之廣大管理者與職工之間互相欣賞與尊重,“共好”的氛圍就會自然形成。因而,幼教集團尊崇這樣的指導思想:“以兒童為本,實施親情教育;以教師為本,實施人文管理;以家長為本,實施真誠溝通;以集團為本,實施和諧發展。”
2、用真誠鞏固與家庭中的“共好”
幼兒園是一個女性比較集中的特殊工作場所,即使幼教集團擁有三十幾位男性教師,也還是不到十分之一的比例,女性教師仍占主流。女教師由于情感脆弱和對他人態度的敏感性,往往在戀愛、家庭對自己的影響與情緒,也或許會帶到工作中來。而保證每位職工愛情與家庭中的祥和、幸福與穩定,對單位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圍,有著極大的輻射作用。因此,每逢周末、節假日,布置員工的任務決不是假期如何考慮工作。恰恰相反的,平時要求盡職盡責的工作,放假了就要求把工作放在一邊,全身心的做把好母親、好妻子、好兒媳、好女兒……每逢職工加中有重要事情時,總部與分園領導再忙也要親到現場,送去溫暖和問候。這樣以來,既送去了單位全體人員的真情,又是對該職工家庭極大的寬慰和日常工作支持的感謝。幼教集團現有374名教職員工,平均年齡只有23.7歲,幾乎每個月或者每個季度都會有結婚的男女教師,而在教師一輩子一次的婚禮上的祝福,不但是對新婚的祝賀,更是對職工心理的一種安慰與鼓舞,同時也幫助職工通過單位對他的重視而獲得家庭中的重要地位。
3、用真心建立與社會中的“共好”
我們的廣大員工,畢業于不同的學校,來自于不同的家庭,有著各自不同的文化背景與生活習慣。“朋友堆”、“同學網”、“同行圈”構成了他們社會活動的范圍,這是非正式群體對正式群體的影響,有時來得非常激烈。因而,正確的、及時的、有針對性的對職工價值觀的引導十分必要。但是,在管理中。盡量不要干預他們的社交活動,而是指導與引領他們的社會規范,幫助他們在與社會的交往中,通過得到尊重、仰慕與認可,提高職工的自信心與團體自豪感,從而增強單位向心力。
職工的社會形象與地位,有時是單位給予他們個人的一種無形的影響。比如,現在年輕人,在一起常常談起來就會涉及單位環境、工資待遇、領導方法、工作成績等等,而這些絕大多數是單位領導給予他們而不受他們支配的。因而,不斷改善辦園環境、提高職工福利待遇、幫助他們搭建成功的平臺,不僅是促進幼兒園內部的“共好”,也是幫助職工建立與社會中的“共好”,以達到反作用于幼兒園的效果。
總之,保持幼教集團可持續性發展的核心是“創新”;堅持幼教集團群體價值觀的核心是“共好”。“不斷創新,才能永遠共好。”這大概就是我們管理著追求的“高度”境界。因為“創新”需要動力、潛能與習慣,“創新”需要條件、環境與引領。“水擊則石鳴,人激則志宏”,人人具有創新的意識與態度,團隊必然有“共好”的氛圍,幼兒園保持可持續性發展的理想也就必然成為現實
幼兒園“十度”管理之“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