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選擇幼兒園的幾點建議
在談如何選擇幼兒園時,先說幾句題外話,它有助于更好的理解后面的擇園建議。
現在很多人把孩子上幼兒園稱作“上學”,詞語上的不經意可能反映了意識的偏差。幼兒園在本質上不是教育場所,是兒童托管所,最重要的功能是幫家長看孩子,保障孩子身體上的健康、安全。所以家長不要把早期教育任務太多的寄托給幼兒園。降低期待,會讓選擇變得更客觀、理性。
但由于幼兒園是孩子由家庭邁向社會第一個鏈接點,幼兒園的每一個老師、每一種生活又深刻影響著幼兒智商和情商的發展,所以客觀上它又肩負著教育的功能,就其教育影響力來說,重要性甚至超過大學。所以,教育功能雖然是幼兒園的附加值,卻是考量一所幼兒園水平優劣的最重要的參考依據。從這個層面來說,如何選擇幼兒園的問題,其實是一個學前教育觀的問題,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鑒別這個“附加值”的高低或優劣。
第一、好幼兒園是一個“玩耍”的場所,而不是“上學”的場所。
當下,這一條必須作為重點首先去考慮,因為有太多的幼兒園搞的貌似富于教育要素,實則變態畸形。
我經常收到來自家長的這樣的問題:孩子在幼兒園不好好聽老師講課,上課時亂動該怎么辦,并且回家不愛寫作業怎么辦——這樣的問題我沒有答案,因為問題本身就是問題。
當“教育”二字淺薄到只是謀求考試成績時,“學前教育”自然就變成了“前小學教育”,所謂“幼小銜接”(幼兒園和小學接軌),不是學習智力和學習情感上的準備,僅僅是簡單的課堂內容的承接。所以我們可以看到,現在太多的幼兒園在做小學才該做的事:上課、寫作業、考試……孩子們以學習了多少英語單詞、認了多少字、能計算幾位數的加減法等等來論優劣,這導致很多家長甚至不敢讓上幼兒園的孩子請假,生怕耽誤了“學習”。
同時,當下有些小學教師,當他們發現一些剛入學的一年級孩子表現出學業困難時,并不去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也不打算想辦法從啟蒙的角度來幫助這些學生,卻是歸咎于孩子學前沒打好基礎,應該在學前多學習一些拼音、數學或多認一些字,認為這樣就可以“幼小銜接”了。這種有課堂約束沒有啟蒙教育、有學習活動沒有智力成長的學前教育,是教育中典型的短見行為,也許能讓孩子學會一些簡單的知識,卻會早早地傷害孩子的學習興趣,影響孩子的智力發育和學習情感。
幼兒教育和其他年齡段教育有本質區別,它們不是由淺到深、由少到多的“先后關系”,而是由播種到耕耘,由量變到質變的“因果關系”。幼兒教育的任務是啟蒙,不是灌注散碎的簡單知識。啟蒙教育必須是自由的、快樂的,兒童體內的智力能量才能被激發出來;如果是壓抑的、束縛的,令孩子不快樂,則會走到啟蒙教育的反面,變成給兒童成長使絆子。原本現在小學的學業太重,已經對孩子們造成傷害。如果再把這樣一種教育模式往前挪,放到幼兒園,不但無助于“啟蒙”,還會“致愚”。
真正的“幼小銜接”,應該是心理和智力上的適應力,這種適應力不是在課堂上完成,而是在玩耍中完成。那種認為習慣了在幼兒園上課、寫作業,上小學就會更習慣上課和寫作業的想法是完全錯誤的。事實恰恰相反,正如一個人坐監獄時間再長也不會習慣坐監獄,只會生長出更多逃離監牢的念頭,在幼兒園被管束過度的孩子,上小學后會表現出更嚴重的注意力渙散,在幼兒園或學前班被作業奴役過的孩子,從上小學一年級就會出現厭學的癥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