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選擇幼兒園的幾點建議
我不希望有人把這種“充分的自由”理解成孩子在幼兒園可以無法無天。這種極端的理解很沒道理,卻很普遍,所以有必要說一下。教育中,“自由”和“不守規則”根本不是一回事,而是一對反義詞。在一個有充分自由的幼兒園,孩子們不會變得很難管,恰相反,享受了充分自由的孩子,才更守秩序。如果孩子們在整個上午都沒聽到一個令他厭煩的指令,到吃飯的音樂響起時,他們會很快的停止玩耍,走向飯桌。管制越少的幼兒園,孩子們越容易學會遵守規則。
以上幾條擇園建議,似乎都有和當下現實唱反調的意思,這也許是當下的相關問題太多了,所以本文除了建言,更包含了對當下變態的學前教育的批判。
教育觀念和教育行為的分歧,經常是人道主義教育學和功利主義教育思想的博弈。教育學勝利的地方,就有兒童的歡笑;功利主義行為占上風的地方,總能聽到孩子的哭泣。兒童的未來是光明還是灰暗,也由這歡笑還是哭泣上了第一層底色。
所以我也常常這樣告訴一些家長們,考察一所幼兒園如何,有一個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孩子們在這里快樂不快樂。比如,可以每天早晨去觀察一所幼兒園,看看大多數孩子是高高興興走進去,還是吵嚷哭鬧著不肯進去。孩子們對幼兒園的情緒可以告訴你很多,而且很準確。
第四、不上幼兒園可不可以?
選擇一所理想的幼兒園不是件易事,那么,如果選擇不到,孩子不上幼兒園可以嗎?我的答案是可以。
下面一個例子能說明問題。
有位從天津遷到上海的家長,在孩子上幼兒園問題上遇到困難,向我咨詢。在天津時,幼兒園不教孩子學文化課,為此還特意給家長開了會,說明幼兒園孩子的小手肌肉還沒發育好,過早寫字是不對的,幼兒園只開設手工課,以此鍛煉孩子們手的靈巧性。幼兒園其他方面管理也很好,所以孩子在天津的幼兒園一直都非常快樂。后來他工作調動到上海,全家人跟著過來。但孩子在上海所送的這家幼兒園的教育跟天津的那家完全不同。孩子到了這里,一下子就顯得很“落后”,不會抓筆,也不認識拼音,在幼兒園被老師和小朋友笑話,很不自信,再加上常常因為寫不好作業挨老師批評,孩子變的非常害怕上幼兒園。
這位家長打聽了一下,周圍幾家幼兒園差不多都是這樣,而朋友推薦的沒有“上課”和“作業”的幼兒園又離家太遠。這種情況下,家長開始考慮不送孩子到幼兒園,因為孩子媽媽正好近幾年不上班。但家長有幾方面的顧慮;一是孩子不和小朋友接觸,會不會影響他以后和同學相處;二是不上幼兒園,會不會存在“幼小銜接”方面的問題;三是如果媽媽白天帶著孩子在小區里玩,別人問為什么孩子不上學,該怎么回答。
這位家長的三個顧慮都不是很有必要。和小朋友接觸,并不是只有上幼兒園才能實現,只要想辦法,孩子有很多和小朋友接觸的機會。當下所謂的“幼小銜接”本來就是偽問題,家長想讓孩子退園,豈不就是為了逃離變態的學前教育?啟蒙教育無處不在,家長自己完全可以成為孩子最好的啟蒙老師。智力和心理正常的孩子,進入小學自然能和新生活“銜接”好,反倒是被幼兒園“作業奴役苦的孩子,進入小學后更有可能出現厭學,而厭學是學習的最大敵人,很容易導致孩子一輩子和學習不“銜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