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畢業典禮家長代表發言稿:注重欣賞引導 永葆花苞心態
五、身教勝于言傳,做好榜樣示范。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啟蒙老師,我們的一言一行,都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兒子小時候,有一段時間我太忙,不知什么時候,發現他學會了罵人,奶聲奶氣的,很好玩,鄰居們就逗他,罵了一遍又一遍!回到家還向我炫耀!我和他爸爸費了好長時間、好大功夫才給他糾正過來,幸虧發現得早,要不他就養成不文明說話的習慣了。現在,每當一聽到有人說話帶臟字,不管是誰,他都會立即指出:你說錯了,不許說臟話!孩子的爺爺早年去世,奶奶跟著我們,我們每天對奶奶的態度也無時無刻影響著他。看到奶奶站著,他會搬來凳子讓奶奶坐下;在外面發現新鮮的東西,要給奶奶帶回來一份;吃飯時,奶奶沒有坐在飯桌旁,他不把奶奶拉過來就不吃飯。在孩子面前,爸爸媽媽就是最好的朋友,共同創造家的幸福。有時也會讓他學著幫大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我和他爸爸為了給他營造和諧溫馨的家庭氛圍,即使發生矛盾,也從來不當著他的面爭吵。一方面讓他有安全感、歸屬感、幸福感,一方面教他與人為善,熱情待人,自力更生。希望他從小養成好習慣,逐漸能懂得體諒、關愛別人,能辨清真善美丑惡。即使他長大成不了才,也無所謂,只要他成為一個頂天立地的真正的人,我也就很滿足了。
六、適當讓孩子吃點虧。
現在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一家幾口大人圍著一個孩子轉,難免會讓孩子養尊處優,形成唯我獨尊的性格。但這個世界不是什么事都依著你,地球也不會圍著你轉,所以必須得讓孩子吃點虧,受點委屈才能更加堅強,也就是“吃一塹,長一智”。我家孩子有一次在兒童娛樂園里玩,我看著他硬生生地搶別人的玩具,正想制止,沒想到被搶的孩子比我麻利,上去一捶捅過去,就把兒子打翻在地。這還不解恨,他還騎到兒子身上繼續打。那孩子的家長趕緊上前拉開,指責他怎么打人。我卻說:“讓他打,我看著他打呢,只要不打得頭破血流,就沒事的!”那位家長詫異地看著我,他一定以有我有神經病呢!其實,我就是想讓兒子經受挫折教育,從自身經歷中懂得:你不是這個世界的唯一。你有錯在先,就要承受相應的懲罰。但有時,不是兒子錯在先,而是別的孩子先侵犯他的利益,我也會讓兒子謙讓三分。我會問兒子:“這樣好嗎?好孩子應該怎樣做?”慢慢引導他不和別人計較,做個寬厚豁達的小小男子漢。吃虧是福,要讓他從小就有這種意識。
七、必要時可以打孩子一頓。
打人犯法,但這個世界給了為人父母者一項特殊的赦免——打是愛。世人將這份特權賦于我們,不是讓我們隨時隨地都可以使用,而是盡量謹慎地使用,猶如一個窮人使用他最后的錢幣。在所有的苦口婆心都宣告失效,在所有的夸獎、批評、恐嚇以及獎賞都無以建樹之后,我們被迫拿出最后一件武器——這就是毆打。孩子像一匹頑皮的小獸,放任無羈地奔向自己向往中的草原,而我們做大人的,要讓他接受人類社會公認的法則。每當我打孩子的時候,我的心都在顫抖。我一次又一次問自己:是不是到了非打不可的時候?不打你我還有沒有其它的辦法?只有當所有的努力都歸于失敗,我才會舉起我的手……每一次打過之后,我都要深深地自責、愧疚、悔恨。假如懲罰我自己可以使他吸取教訓,我寧愿自罰。但是,責罰不可以替代、轉讓,它如同饑饉中的食品,只有他自己嚼碎了咽下去,才會成為生命體驗中的一部分。我希望虛偽、懦弱、殘忍、狡詐這些最骯臟的品質,當孩子初次與它們接觸時,就感到切膚的疼痛,從此與它們永遠隔絕。打人是個讓人身心俱累的體力活兒,它使人肩酸腕痛, 心如刀割,毫不猶豫地認為:每打孩子一次,我的痛楚都要比孩子更為久遠悠長。因為,打人不僅讓人身累,更是心累!天下所有的父母親,誰不愛自己的孩子,誰愿意狠心打自己的孩子?可又不得不打,孩子就像一棵小樹,我們必須要把他身上無關成材的枝枝杈杈狠心地折斷,盡管很疼很疼,也要咬牙堅持,這樣才能長得高,長得直。就算成不棟梁之材,也要長成一棵挺拔的大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