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文化建設幾個基本原則
幼兒園文化不僅是一種環境,更是一種氛圍,是一種需要長期培育、苦心經營的教育氛圍
幼兒園文化是一種觀念的形態,它由表層面物質形態、中層面制度形態、深層面精神形態構成,主要體現在幼兒園活動的指導思想、目標追求、道德準則與行為規范等內容上。幼兒園文化不僅是一種環境,更是一種氛圍,是一種需要長期培育、苦心經營的教育氛圍。幼兒園文化所營造的育人氛圍無時無刻不在發揮著作用,它具有隱蔽性和延續性的特點,它在潛移默化中發揮著育人的功能。幼兒園文化是構成幼兒園生存的基礎,是幼兒園發展的動力和成功的關鍵,是幼兒園的靈魂。因此,建設一流的幼兒園文化,必須堅持遵循幾個原則。
一、 以幼兒為本--創設充滿童趣的物質文化
物質文化建設是幼兒園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幼兒園環境是育人“土壤”,不但要注重“硬”環境條件的建設,還要更加突出“軟”環境的培植。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我們的教育應當使每一堵墻都說話”。幼兒園充分開發園本資源,在凈化、美化、綠化和兒童化的基礎上,努力營造整體化、生活化、人性化、開放化、多樣化、吳文化、現代化的幼兒園文化氛圍,充滿童趣的幼兒園環境就象是一部立體的、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教科書,它有利于陶冶幼兒的情操、美化幼兒的心靈、激發幼兒的靈感、啟迪幼兒的智慧、提高的幼兒素質。
生活區、活動區的設計相對獨立,體現幼兒園特色,如主題走廊,內容經常調換,開展相關活動,充分發揮幼兒園的隱性教育功能。活動室環境生動活潑,各班自己設計,體現各自的風格與追求,體現不同的集體和個人對幼兒園文化的認識與理解,賦予它豐富的生命力,形成各班獨特的人文氛圍,使每一個區角都成為幼兒學習、探究、實踐的課題和園地,為幼兒的發展提供更為寬闊的空間。培植“軟”環境,最為重要的是在各種活動中確立具有明確文化內涵的指導思想,通過幼兒園有組織的活動把“文化內涵”充分體現出來,使幼兒園每一個人都能夠親歷、參與和分享這種文化的教育功能。
二、以教師為本--創設人文關懷的制度文化
制度是幼兒園文化建設初級階段的產物,俗話說:“不依規矩,無以成方圓”。制度是對行為的一種約束,一種規范,制度同時也是職責的表現形式。在制訂規章制度中,各種條文突出目標追求價值觀念、素質要求、態度作風等精神、文化方面的條款,給制度以靈魂、強調人的理想信念、奮斗方向、做人準則,把精神要求與具體規定有機地結合起來,把“軟文化”與“硬制度”熔于一爐,鑄造出剛柔相濟、軟硬相容的“合金”式的規章制度。使之既能起強制作用,又能發揮激勵規范的作用。使師幼在執行制度、遵守紀律的同時,享有自尊,實現自我價值。在執行獎勵處罰時,也注意文化的因素。
園長是幼兒園的代表,是幼兒園文化的設計者,又是幼兒園文化建設的指揮者。園長確定以人為本的思想,會關心人、尊重人、信任人,善于發揮人的潛能,激發人的創新精神。教師和幼兒是幼兒園的主體,他們的積極性和潛在能量是巨大的能動資源,所以文化行為的設計、出臺要經過全體員工的一致認同,以達到全幼兒園師幼共建幼兒園文化,共造園風,共守園規的目的。因此,幼兒園要營造一種積極進取,團結向上,溫馨安全的情感氛圍,努力為他們創造一個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并能得到積極應答和肯定的人際溝通的環境,多關注教師的亮點,用寬容理解來關心教職工的工作,真誠的對待每一個教職工。每學期幼兒園有任務,我們的教師首當其沖,并圓滿地完成各項任務后,我們就會借一些工會團活動、紀念日等等開展系列活動:上方山燒烤活動、西山采橘活動、春節迎新聯歡活動等等,這些看似微小的活動,不僅滿足了教師的合理需求,更重要的是豐富了老師們的生活,又使老師們得到了充分的愉悅和放松;同時增進了教師相互間的理解,融洽了教師們的關系、增進了幼兒園教師的凝聚力,更是讓教師知道幼兒園對自己工作的肯定,也是園長對教師的關心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