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幼兒正確的交往態度和能力
片段三、烏龜改脾氣。
1、烏龜不理別人不聽勸說,結果摔得頭昏眼又花,烏龜的怪脾氣好不好?(不好)我們一起來幫小烏龜改掉這個怪脾氣好嗎?
2、教師創設情景:
(1):烏龜聽了別人的話它還會繼續往上爬嗎?
(2)如果它是一只勇敢的烏龜呢?引導幼兒創編詩歌《烏龜改脾氣》。
(評析:幼兒最喜歡顯示自己的聰明,能幫小烏龜改掉怪脾氣,是他們非常感興趣的。這一環節教師為幼兒設計一系列比較有效的開放性問題,引導幼兒通過猜測,幫助烏龜改脾氣,不但能集中幼兒的注意力,而且還能激發他們主動參與活動的興趣。在幼兒回答過程中,對幼兒的大膽想像進行鼓勵、引導,積極營造一種讓幼兒想說、敢說、喜歡說的交流氛圍。通過創編詩歌,激發幼兒與人交往的積極性。)
片段四、生活經驗講述。
1、小朋友,你們平時有沒有像小烏龜一樣不理別人呀?
2、教師設置情境,說說遇到這樣的情況,應該怎么做?
3、教師總結:我們平時要認真傾聽別人的勸說,樂意與人交流,這樣自己才不會吃苦頭。
(評析:通過談話,巧妙地把幼兒的注意力吸引過來,把問題從小烏龜的身上遷移到日常生活中來,讓幼兒進一步了解說話的重要性。提高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
三、案例分析與反思:
在本次活動中,幼兒參與的積極性都非常的高,在老師的引領下,能根據圖上的內容,理解烏龜由于不愿意說話而帶來的麻煩,用詩歌中的句子能把《烏龜怪脾氣》整首詩歌完整地說了下來,而且念到最后一句:烏龜不說話,有誰來救他?他們總是要加上一句:沒人來救他。最后環節我引導幼兒想辦法幫助小烏龜改正怪脾氣,并仿編到詩歌中,題目叫《烏龜改脾氣》,接下來的第一句就是烏龜好脾氣,見誰都搭理……幼兒背得流利順口。整個活動孩子們都表現出濃厚的興趣,情緒高漲。正如《綱要》中所提出的,語言能力是在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發展幼兒語言能力的關鍵是為幼兒提供敢說,想說,有機會說并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
幼兒語言能力的培養是一個長期、連續性的過程,需要我們教師把幼兒語言的發展滲透到各個領域的教育中去,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去擴展幼兒的經驗,促進幼兒語言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