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媽媽的吻》為例,談幼兒園繪本教學中的策略運用
【摘要】繪本是文字和圖畫藝術的結合,對培養幼兒的創造力、觀察力、想象力、認知能力、溝通能力,還有情感萌發都有著不可限量的價值。正是基于此的認識,如今很多幼兒園十分推崇開展繪本教學,還會在許多領域活動中融入繪本的內容來支撐教學,那么究竟該如何來使用繪本呢?如何最大限度地來發揮繪本給孩子的審美影響呢?筆者從一次繪本教學活動《媽媽的吻》中感受到繪本所呈現的“教育線索”是十分豐富的,教師所選擇的方式方法十分關鍵,必須要形成一系列的教學策略方能讓繪本在幼兒園教學中發出奇異光芒。
【關鍵詞】繪本教學;教育線索;教學策略
一、繪本教學《媽媽的吻》中的啟示
以我們開展的小班繪本教學《媽媽的吻》為例,它是一個非常溫馨的讀本,小貓在貓媽媽的親吻中醒來,度過了快樂的一天。我們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取材:小班孩子有著明顯的自我中心特點,語言理解和表達能力較差,對作品的理解主要靠直覺來感受,而且更傾向于關注自身的需要,因此對他們進行愛的啟蒙十分必要。故事中有這樣一條線索,白天貓媽媽將小貓從睡夢中吻醒,小貓做了爬樹、捉螞蚱等游戲,中午,在媽媽懷里給媽媽講上午發生的事,在媽媽的吻中甜甜睡去,下午醒來后又在玩游戲,跟我們小朋友一樣可愛調皮。按照早安吻、午間吻、晚安吻這樣的時間先后順序,按照從早到晚的不同階段來描述繪本內容,呈現繪本的故事情節,使幼兒在充滿愛的故事情節中,感悟時間的差別所在。
1. 繪本《媽媽的吻》內容簡介
《媽媽的吻》是一本關于愛的教育的以書為載體,承載著母子親情的珍貴材料。繪本主要講述的是:清晨,貓寶寶在媽媽的輕吻中醒來,開始了一天的探險,花園里有什么在等著它?它能爬上最喜歡的大樹的樹頂嗎?那個神秘的舊水罐里藏著什么?是什么在躲在草叢中?星星升起,寶寶在媽媽的吻中睡去,明天,寶寶將在媽媽的吻中踏上一段全新的旅程……
2. 繪本《媽媽的吻》中的教育元素
(1)從繪本中學習語言
事先準備了關于媽媽和寶寶愛的照片收集與整理,讓孩子們發現愛,感受愛。
第一環節中:講述故事時,我的眼睛始終緊盯孩子,娓娓道來,使孩子聽得專注、投入。語言環境變得生動、輕松,孩子學習語言的能力也自然而然地得到了提高。
(2)從繪本中感受情感
第二環節中:以折疊式的繪本逐步呈現完整的繪本內容,連貫而完整的類似于看圖講述的呈現給孩子一個精彩故事,幫助他們回顧故事內容,加深對繪本的印象,這個教具起到隱性的提示作用,也使閱讀變得獨立自主,更使幼兒直觀、清楚的感受到畫面中大貓小貓之間的親子情感。
(3)角色的價值體現
第三環節中:運用了與幼兒互動游戲的方式,使幼兒進一步理解繪本所表達的含義。通過生動形象的情境設計,讓孩子們親臨其境,親身感受貓媽媽和貓寶寶之間濃厚的親情,感受媽媽的吻的甜蜜。比如活動中,我以貓媽媽的身份帶領孩子們不知不覺進入游戲情境中,以“我們”這樣的口吻講述調動了孩子們參與的積極性,使孩子們跟著貓媽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游戲中。而大樹、水罐和蚱蜢等教具的合理運用,更加形象生動有趣,較好地突破了難點,讓孩子在輕松愉快的活動中漸漸理解了故事。感受了貓媽媽與小貓之間濃濃的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