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媽媽的吻》為例,談幼兒園繪本教學中的策略運用
階段二:中間部分,讓孩子理解消化繪本的內容
怎樣才能讓幼兒更好的感受繪本中所表達的含義呢?這里我們可以運用遷移經驗、肢體模仿、想象繪畫、情節想象法等方法。正如前面所提到的在繪本教學活動《媽媽的吻》中,我就是讓幼兒從活動中遷移經驗,在簡單的提示下發現了媽媽在日常生活中為自己所做的一切,從而進一步感受了媽媽對自己濃濃的愛。肢體模仿也是一個使幼兒消化吸收繪本人物情感的有效方法,如繪本《猜猜我有多愛你》中,小兔子為了表達自己對大兔子的愛伸長了手臂、倒立了過來、跳了起來,就想證明自己有多愛大兔子。開展此次活動,我會讓幼兒先觀察圖片中小兔子的肢體,然后請幼兒學學小兔子的樣子,再讓幼兒自己想象運用更多的肢體動作來表現,從而更好地感受小兔子與大兔子之間的愛。
階段三:結束部分,將繪本的中心提出,延伸到生活之中。
每一個繪本都蘊藏著它所要表達的深刻含義,那么怎樣才能把繪本的中心內容指出來,讓幼兒明白并且發展到生活當中,這就需要結合教師的智慧。如繪本《媽媽的吻》,我們通過一系列的教學活動,幼兒已經明白了貓媽媽與小貓之間的愛,那么,我們這時候就大可以把這種情感衍生到孩子們的日常生活當中,感受自己與媽媽之間的愛。活動最后,我提出讓幼兒回家去吻吻自己的媽媽,這其實就是最簡單有效的表達自己情感的方法,也使繪本活動開展得到了一個升華。
2. 問題情境的利用
所謂問題情境,就是把幼兒帶入一個新的未知領域之中,通過提出問題、思考問題到解決問題的動態過程中主動參與學習的一種方式。所以只有創設有效的問題情境才能使幼兒更愿意朝著預設的目標發展。在繪本教學中,教師的提問關系到幼兒的語言發展和認知水平,所以筆者認為教師的提問在繪本教學中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我們也可以運用一些有效法則,如:興趣激勵法、逐層深入法、推理性提問法等。
活動中,幼兒的回答興趣非常重要,我們一定要讓幼兒有興趣可答。這里我們可以運用興趣激勵法,只有幼兒有了興趣,才會更加踴躍的發言。繪本教學的開展,教師起著一個引導的作用,讓幼兒更好的感受繪本,理解繪本。所以在繪本教學的提問中,我們要運用主導法,引導幼兒在有效的提問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由淺入深的提問,不僅開闊幼兒的思路還有助于提高幼兒對語言的組織能力和連貫表達能力。再者,我們的提問要推陳出新,形式多樣,不要只求準答案式的提問。
在很多教學活動中,教師也會運用到推理性提問,教師拋出問題,讓幼兒自己想象,在一次一次這樣的活動中,不僅激發了幼兒的興趣,也可以使幼兒的思維能力提高很多。如在繪本《鱷魚怕怕牙醫怕怕》中,我們可以請幼兒先觀察鱷魚的可怕形象,提問接下來會發生什么事情,很好的促進了幼兒的推理能力。
經過多次的教學實踐表明,教師需要創設問題的情景,才會使幼兒敢說、愿意表達自己的意見。
3. 融入分角色表演
1996年6月,我國正式實行的《幼兒園工作規程》中規定了“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寓教育于各項活動之中”,明確了游戲在幼兒教育中的地位。其中,角色表演游戲以其兼具的表演性、游戲性和創造性的特點逐漸成為幼兒園繪本教學發展的重要教學策略,在幼兒園繪本教學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