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幼兒園教案合集(精選14篇)
實用的幼兒園教案合集 篇1
活動目標
1、能根據情境準確判斷行為的對錯,提高幼兒辨別是非的能力。
2、引導幼兒初步理解做事有始有終,持之以恒,才能取得成功的道理。
3、培養幼兒積極的處事態度和堅強的意志品質。
重難點分析
重點:創設良好的情境,通過活動中真實的體驗,讓幼兒理解做事有始有終才是對的,明白半途而廢不會取得成功。
難點:如何引導幼兒擺脫外界因素的影響,讓自己和其他幼兒具有良好的堅持性和自制力。
活動準備
多媒體 CD機 天鵝、老鷹、公雞頭飾若干 錄相機。
活動過程
(一)導入
通過觀看事先采集的幼兒一日活動中的部分情境錄像,讓幼兒初步感受哪些行為是正確的。(錄像中有的幼兒做事半途而廢,而有的幼兒做事有始有終)。
提問:你認為哪些小朋友的做法是正確的?
(二)展開
1、通過傾聽故事,讓幼兒初步理解并能正確判斷怎樣做才是正確的。
(1)教師結合多媒體課件講述故事《好樣的老鷹》,幼兒傾聽。
(2)幼兒分組討論(三人一組),老鷹和公雞誰是好樣的,說明原因。
(3)請出小組代表,講述他們的討論結果。
教師小結:老鷹做事有始有終,持之以恒,最后終于學會了飛翔,而公雞缺乏自制力和堅持性,半途而廢,沒有學會飛翔,所以老鷹才是好樣的。
2、將幼兒分組戴上老鷹,天鵝、公雞的頭飾進行情境表演,教師錄像。讓幼兒再次體驗做事從頭做到底,持之以恒才能成功的道理。
幼兒表演故事,教師巡回錄像
3、觀看錄像,體驗認真做事,持之以恒的快樂。
4、通與幼兒平等談話交流,引導幼兒初步理解做任何事情都要持之以恒,只要堅持才會成功的道理。
(1)請2—3名幼兒分別講述一件持之以恒取得成功的事,或者是受外界因素干擾,半途而廢的事情。教師注意給以正確的暗示,讓幼兒懂得持之以恒、有始有終才是做事成功之道。
(2)教師示范講述一件自己曾經半途而廢的事情,談談自己當時的內心體驗,以及自己后來又是怎樣設法取得成功的。
(3)請2—3名幼兒講講自己半途而廢的事情,引導幼兒說說自己當時的內心體驗,引導幼兒想辦法培養自己的自制力和堅持性。讓幼兒進一步理解做事半途而廢是不對的,要設法讓自己堅持到底。
請幼兒講述怎樣才能做到持之以恒?
教師小結:做任何事情都要持之以恒,只有堅持到底才會成功。我們應努力做到做事有始有終。
(三)結束
請幼兒畫一幅《我堅持,我成功》的畫,進一步體驗持之以恒,堅持到底才會成功的道理。
活動結束
1、通過幼兒在園一日生活,培養幼兒的自制力和堅持性。
2、讓幼兒回家做一件成功的`事情,并在幼兒園講給其他小朋友聽。
3、通過領域教學活動,讓幼兒進行情境表演《做完事情再說》、《胖胖熊學本領》等。
實用的幼兒園教案合集 篇2
活動名稱:甜蜜手語
活動目標:1學習用手語進行表達
2嘗試運用手語表現歌曲內容
3增長關心殘疾幼兒的情感
活動準備:歌曲《好朋友》、手語圖
活動過程:
一、 請幼兒猜猜手語。
老師先用手勢做出安靜的動作,如伸出一只手指放在嘴前,然后問幼兒:"老師做的動作是少年意思?"可以換一至兩個簡單動作請幼兒猜。如:"真棒不要"等
二、請個別幼兒試試用手語"講話"其它幼兒猜一猜他說的是什么意思。
與幼兒一起討論用手語交流的作用
三、在這世界生有一些小朋友和我們不一樣,他們不能用嘴巴說話,但他們和我們是一樣的,難過的時候想把傷心的事情說出來,高興的時候想把快樂和朋友分享,所以他們會用一種特殊的語言"手語"來表達他們的喜怒哀樂。
四、老師教幼兒學打手語,如"謝謝,你好嗎,你高興嗎"等。幼兒相互間觀看練習。
五、請幼兒分組討論,自創甜蜜手語。之后可以請各組幼兒表現子創相互間觀看練習。請幼兒分組討論,自創甜蜜手語。之后可以請各組幼兒表演自創手語
六、創編手語歌《好朋友》
聽歌曲《好朋友》,請幼兒講講聽到了什么歌詞,根據歌詞創編手語表演手語歌《好朋友》。討論該如何關心有殘疾的幼兒。
活動反思:
殘疾人的世界對于正常的孩子來說是個陌生的世界,他們是社會的弱勢群體,需要社會的關愛和幫助。每個人應有關愛他人的責任意識。因此從小培養孩子的責任感尤為重要。在此活動中通過學習一些基本的手語的動作讓孩子有了聾啞人進行溝通,交流的欲望,并一步引導孩子時殘疾人產生同情和愛心,知道關心幫助殘疾人,感受學習殘疾人堅強勇敢,克服困難的精神,在整個活動中幼兒興趣濃厚,課堂氣氛較好,由于孩子經常缺乏對于老師的問題體現想說而不敢說。
在學習手語的過程中,是孩子最感興趣的地方,孩子們學習的積極性很高,達到了調動孩子,應該幫助他人的責任意識。在活動中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我會進一步發揚優勢,改正不足不斷的訓練和積累,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實用的幼兒園教案合集 篇3
一、主題說明:
金秋十月,正是各種種子豐收的時節,紅豆、綠豆、蠶豆、稻谷等等。我們生長在農村的孩子對它們可謂是既熟悉又陌生。為此,我設計了“種子變變變”這一單元活動。首先幫助孩子了解植物生長過程中必須經歷的過程和管理植物的要點,認識農作物的價值,并通過實踐活動體驗勞動的艱辛,共享勞動、創作的樂趣。幫助他們積累有益的相關經驗,發展他們的操作能力,培養幼兒對土特產的喜歡之情。以享受的心情食用價廉物美、新鮮爽口的土特產。
二、教學活動計劃表:
活動名稱活動領域活 動 目 標
豌豆、蠶豆兒歌1、學習用普通話朗頌兒歌,練習發準“蠶、睡、吃、花兒”等字詞的讀音。
2、初步了解豌豆、蠶豆從開花到結成豆莢,加工成豆制品的過程。
3、感知念兒歌的樂趣,體驗品嘗豆類食品的快樂。
摘果子韻律活動1、熟悉舞蹈音樂的旋律及節奏特點,初步學會合拍地邊做踵趾小跑步邊做摘果子動作,手腳配合比較協調。
2、借助游戲的情境,理解舞蹈動作的含義,并會變化方位做采果子的動作。
3、通過舞蹈體驗勞動的喜悅。
各種各樣的豆制品科學1、認識常見的豆制品,知道其名稱和價值。
2、通過傾聽故事和觀察活動,知道豆制品的種類很多。
3、喜歡吃豆制品,樂意在集體面前介紹自己吃過的豆制品。
實用的幼兒園教案合集 篇4
教學目標
讓幼兒知道是春天是各種果樹開花的季節。
要求幼兒會背兒歌。
要求幼兒認識的字:春。
通過觀察圖片,引導幼兒講述圖片內容。
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教學準備
春天的圖片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春天來的時候大自然有哪些變化呢?(天氣暖了,小草變綠了,小樹發芽了……)
二、出示圖片
老師和幼兒一起觀察春天的圖片,說出春天的變化。
三、引出兒歌內容
小朋友們說的真好!這一天,春風姑姑來到了果園里,你們猜一猜,果園里都有了哪些變化呢?老師有感情地朗讀。
四、提問
春風姑姑來到果園里,果園有了什么變化呢?(小果樹都醒來了,長出了花骨朵。)
五、學兒歌
1、老師領讀一遍課文,幼兒跟讀,要求手指點讀
2、游戲:變聲讀兒歌。
3、教師帶領幼兒根據兒歌中內容的創編動作,幼兒邊做動作邊學習兒歌。
4、幼兒和教師看圖說兒歌,將兒歌還原到圖片中。
教學延伸
帶幼兒到大自然欣賞春天的景色。
孩子們很喜歡帶著動作朗讀兒歌,既通俗易懂,又很有趣味性。才讀了幾遍,孩子們就都把兒歌背頌下來了。
實用的幼兒園教案合集 篇5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正確使用剪刀,并能夠按照線條進行剪紙,鍛煉幼兒手指的靈活性。
2、讓幼兒養成良好的制作手工的習慣,能夠把所制造出來的垃圾進行合理的處理。
3、體驗制作成功的樂趣。活動準備:
教具準備:
手工紙,剪刀。
活動過程:
一、通過出示圖片,激起幼兒的興趣,引出活動。
師:小朋友們來看看,老師帶來了一張圖片,請你們認真看看,你在圖片上看到了什么呢?他們在干什么呢?
教師:圖片上是兩個小朋友在蹺蹺板,翹翹板的時候,一個小朋友們在上面,那么一個小朋友就在下面,他們玩的真開心。
師:那兩個小朋友那么開心,小烏龜和小猴子也想玩蹺蹺板了!我們來看看小猴子和小烏龜玩蹺蹺板吧!
(教師出示示范品)
師:小猴子和小烏龜在小魚蹺蹺板玩游戲,小魚搖呀搖,小動物真開心,這個是老師制作的小魚搖。你們也想來制作嗎?
二、引導幼兒正確制作小魚搖。
1、出示手工紙,引導幼兒觀察手工紙。
師:我們來看看這個手工紙吧!手工紙里有什么呀?他們告訴我們要怎么樣做呢?
教師:實線告訴我們要用剪刀剪下,小魚中間的虛線告訴我們按照虛線折一折。
2、教師示范制作步驟。
師:先來看看老師是怎么樣制作小魚搖的吧!
(1)先用剪刀沿小魚輪廓線剪下小魚外形,按虛線折一折,再在小魚的頭上和尾巴上的實線剪開。
(2)剪好了小魚,把小魚放在一邊,再剪下小烏龜和小猴,剪好了以后,分別插入小口子。
3、提示幼兒要注意的事項:剪輪廓的時候不要把留下白邊,剪下的小口子不要超過了實線。注意剪刀的使用。
三、讓幼兒進行制作。
教師巡視幼兒的制作過程,給予需要幫助的孩子及時的指導,以便于孩子能夠順利完成制作,體驗成功制作的樂趣。
四、教師活動,給予制作很好的幼兒表揚。
五、垃圾,結束活動。
實用的幼兒園教案合集 篇6
設計意圖:
在寶寶們的幼兒園生活中,孩子們最盼望的就是和家長們一起參與親子游戲,通過這些小游戲,寶寶們不僅會收獲游戲的歡樂,同時,也會讓孩子們在游戲中,感受到來自家長的關懷。
游戲準備:
塑料小推車、垃圾團。
游戲過程:
1.家長和寶寶們一起將準備好的垃圾團,均勻地擺放到地上;
2.家長和自己的寶寶組成小組,然后,給自己的小組選擇一個顏色的小推車;
3.游戲開始,家長們站在一邊指揮寶寶;
4.寶寶們聽從家長的指揮,開始撿垃圾;
5.寶寶將撿得的垃圾,放到小推車中,然后,將這些垃圾運回到家長的身邊;
6.直到場上所有的垃圾都撿完,寶寶完成任務;
7.家長數一數寶寶撿到多少垃圾,并且,將這個數字上報;
8.老師獎勵數量最多的寶寶。
網站溫馨提示:
讓寶寶感受游戲的歡樂,通過游戲,知道什么是環保,以及環保的重要意義。
實用的幼兒園教案合集 篇7
主題設想:
在十一月份“我要去秋游”的主題活動中,孩子們對超市購物活動特別喜愛。在超市購物活動結束后提出了“錢幣上的面額怎么看”,“超市中商品價格標簽怎么看”。“電腦小票上的數字是怎么回事”等問題;并希望在老師的幫助下獲得答案。這時、孩子們向我們提出,在我們班辦一個自己的小超市。我們為了讓孩子們充分發揮自主性,決定這個超市的籌備、建設過程將完全在孩子自己的意愿下進行。并在這個過程中、讓孩子們逐漸發現象“商品分類、制定區域標志、定商品價格、使用錢幣”等等問題后,我們再在活動中一步一步的把關于數學的知識滲透給孩子們。
第一階段——《超市里的商品真多》
老師的設想:在這個階段我們將引導孩子回憶永輝超市中的商品有哪幾類,每一類中有哪些商品;并讓孩子帶著記錄表到永輝超市里選擇一類自己喜歡的商品進行記錄。再和同伴共同交流、分享記錄結果,在評選中發現自己記錄的錯誤和不足;同時通過自主分工也明確了自己究竟該為超市準備哪些“商品”。
活動準備:
水彩筆,圖畫紙。
活動指導
1。讓家長利用晚飯后的時間以旁觀者,協助者的身份,帶孩子前往永輝超市,讓他們對自己喜歡的一類商品進行詳細的記錄。在他們出現實在解決不了的問題時,給予適當的引導、幫助。
2。引導孩子們自己制定出幾個標準,評選出最好的記錄表,再以這幾張表為標準來準備商品。
3。盡量幫助幼兒準備超市所需的實物或材料,以保證活動能夠順利地開展下去。
活動反饋:
孩子們的記錄基本正確,每組孩子根據三個標準選出了一張他們認為最好的記錄表,并能按照記錄表來準備東西。下次活動可讓孩子學習安排場地,材料擺放商品。
第二階段——《布置我們的超市》
老師的設想:在這個階段、老師將引導孩子通過討論、嘗試,合理地按商品的用途、名稱等特征進行層層分類,并選擇適當的材料裝放商品;最后為每一類商品設計制作標志牌,掛在相應的一類商品處,初步創建起孩子們自己的超市。
活動準備:
各類商品若干,盤子、籃子、架子、柜子、盒子、衣架、繩子等若干。
活動指導:
1、展示
幼兒為超市準備的商品。
2、引導幼兒劃分超市各“商品區域”。
3、交代布置,整理的要求;
如:超市里的服裝是怎樣擺放的?應該選擇什么?
怎樣擺放能讓顧客既整齊,又容易找到。
4、幼兒分組自由選擇貨架、籃子、盤子等布置超市。教師觀察幼兒思考、擺放情況,適時介入,引導幼兒及時調整。
實用的幼兒園教案合集 篇8
一.活動目標:
通過觀看情境表演,理解故事內容,并能用簡單的語言進行講述。
學習醫生與病人之間的對話。
知道生病要去醫院看病,并懂得關心問候病人的情感。
二.活動重難點:
重點:觀看情境表演,理解故事內容,并能用簡單的語言進行講述。
難點:學習醫生與病人之間的對話。
三.活動準備:
有關故事多媒體圖片。
熊先生頭飾、小兔子頭飾、護士帽、白大褂、針筒、藥瓶、藥、號碼牌、醫生用具(聽診器、壓舌板、手電筒)。
四.活動過程:
1. 出示熊先生圖片,激起幼兒聽故事的興趣。
師:它是誰?今天熊先生不能夠幫助別人尋找失物了,小朋友想知道這是為什么嗎?(教師扮演熊先生,不停地咳嗽和流鼻涕。)
提問一:熊先生怎么了?(熊先生,不停地咳嗽和流鼻涕。)
提問二:熊先生應該找誰幫忙呢?(熊先生感到身體不舒服,與幼兒討論熊先生應該找誰幫忙?)
2. 教師完整的情境講述表演。
(一個教師扮演熊先生、一個教師扮演醫生、一個教師扮演護士。)
3. 出示多媒體圖片,引導幼兒回憶并且講述故事內容。
提問一:熊先生到醫院第一件先干什么事情?(熊先生先去掛號)
提問二:熊先生看到醫生兔媽媽,醫生是怎么問他?(熊先生,您哪里不舒服?)
提問三:熊先生是怎么回答醫生的?(我不停地咳嗽和流鼻涕,覺得全身乏力。)
提問四:醫生給熊先生看好了病,又對他說了什么?(你感冒了,要按時吃藥,多休息、多喝水,很快就會好的。)
提問五:最后,熊先生看好了病對醫生說了一句什么話?(謝謝醫生。)
提問六:熊先生拿到了藥,對護士又說了一句什么話?(謝謝護士。)
4. 幼兒再次欣賞故事,教師完整地講述故事內容。
5. 邀請幼兒角色表演。
教師指導幼兒用故事中的對話進行角色表演。
五.教師小結:
我們生病了,就要到醫院找醫生看病。如果小朋友家里頭有人生病了,我們應該怎么做呢?怎樣去關心他們呢?
實用的幼兒園教案合集 篇9
小班藝術教案:好吃的香蕉
活動目標:
1、學習用團、搓、捏等方法制作水果――香蕉。
2、能用完整的語言講述香蕉的特征。
3、喜歡泥工活動,體驗活動的快樂。
活動準備:
1、泥工板、橡皮泥。
2、情景布置“水果店”,張貼各種水果圖片,實物香蕉若干。
活動過程:
1、情景表演:水果店。
師:小朋友看,這是哪里?我們的水果店今天又要開張營業了,可是一早老師發現,水果都賣完了。請你們看,什么水果沒有了?(香蕉)香蕉都賣光了,怎么辦呢?(幼兒幫忙想辦法)師:今天,老師要教小朋友用橡皮泥來做一些香蕉,你們想來試一試嗎?
師:香蕉是什么樣子的呢?是什么顏色的?(幼兒根據自己的經驗大膽說)
2、欣賞實物香蕉,觀察香蕉的外形特征,討論制作方法。
師:看,老師這里有一只香蕉,我們來看看它是什么樣子的?什么顏色的?長的像什么?
師:香蕉是彎彎的、粗粗的,有的是黃黃的,有的是綠綠的,有的是黑黑的。
3、幼兒嘗試制作香蕉。
(1)幼兒嘗試制作香蕉,教師觀察幼兒活動情況,并適時進行指導。
師:香蕉怎么做呢?(自由討論)現在就請小朋友開始動手吧!
(2)幼兒交流制作的過程,請制作成功的幼兒介紹制作方法,鼓勵幼兒大膽講述制作的方法。
師:你們做成功了嗎?誰來介紹一下。
4、再次觀察實物香蕉與泥工香蕉進行對比
師:小朋友,你們覺得他做的像香蕉嗎?(拿出實物香蕉)我們在仔細觀察一下,這個橡皮泥香蕉還缺了什么?(柄)
5、教師以兒歌的方式示范。
師:小朋友的眼鏡真厲害,老師也想來做香蕉了。請你們仔細看,老師是怎么做的。
教師邊念兒歌邊做香蕉:小泥團,手中拿,團一團,變圓球,搓一搓,變小棒,彎一彎,變小橋,捏個柄,變香蕉。
師:看老師做的香蕉像嗎?為什么?請小朋友和老師一起來做。(教師引導幼兒邊念兒歌邊練習)通過幼兒之間的介紹,引導幼兒相互學習,掌握制作的方法。最后教師通過兒歌的方式將幼兒的制作方法進行小結。通過兒歌的介入,引導幼兒學習制作香蕉。
6、展示作品:送到水果店。
師:我們的香蕉做好了,讓我們一起把香蕉送到水果店吧。
7、游戲:買水果,水果品嘗會,體驗活動的快樂。
師:水果店又可以開張營業了,讓我們一起去買水果吧!
實用的幼兒園教案合集 篇10
設計思路:
黃甘桃卻是我們家鄉的特產之一,它品名遠播,享譽西北,為了使孩子對于家鄉在全國的文明產生自豪感,激發幼兒愛家鄉的情感,充分挖掘家鄉的教育資源而生成了—我愛家鄉的黃甘桃這一活動設計。
活動目標:
1、幼兒了解黃甘桃的特點。
2、在看看、說說、做做的過程中發展幼兒的綜合能力。
3、激發幼兒愛家鄉的情感。
活動重難點:
在觀察的過程中能用一句完整的話表達出黃干桃的特點。
活動準備:
視頻桃子圖片新鮮的黃甘桃果盤
活動過程:
(一):播放視頻桃園豐收的情景
1、請幼兒回答在大屏幕上看到了什么?(叔叔阿姨在摘桃子)
2、你們知道在什么地方摘桃子嗎?(桃園里)
3、教師小結:叔叔阿姨在我們寧縣的九龍川的桃園里摘黃甘桃,黃甘桃也是桃子的一種,它是我們寧縣的特產,非常有名,每到桃子成熟的季節,我們家鄉的人們將好吃的黃甘桃送給自己遠方的朋友,農民伯伯也將黃甘桃遠銷外地。在古時候黃甘桃在每年成熟的時候要送進皇宮。
(二):介紹黃甘桃的特點
1、請小朋友說說你們吃過的桃子是什么顏色?什么味道?什么形狀?
2、幼兒根據生活經驗自由回答
3、教師出示圖片逐一讓幼兒了解。
教師小結:在我們生活周圍除過我們家鄉的黃甘桃外,我們常見的還有水蜜桃、油桃、蟠桃。
4、出示新鮮的黃甘桃,讓幼兒用一句完整的話描述出它的外形特點,教師重點告訴幼兒桃子上有一層桃毛,小朋友吃的時候讓家長幫助洗干凈。
5、教師示范洗桃子,告訴幼兒洗桃子的方法,并將洗好的桃子切開讓幼兒觀察桃肉、桃核、桃仁,品嘗桃子的味道,引導幼兒將看到的說出來。
教師小結:桃子吃起來甜甜的,桃肉金黃色,桃核處有鮮紅色,桃核是暗紅色硬硬的,桃仁還可以做藥用,桃子還可以加工成桃脯,遠銷祖國各個地方。
(三)、我是小小藝術家(制作果盤)
請老師將事先洗好的桃子切成形狀不一小塊,讓幼兒動手制作果盤,并拍成照片放在大屏幕上,比比誰的果盤最漂亮。
總結:
告訴幼兒桃子好吃又有營養,但多吃對身體有害,希望小朋友以后能愛吃水果,它含有很多維生素,對我們的身體有好處,能增強我們的抵抗力。
活動延伸:
(送果盤)請幼兒將做好的果盤送給旁邊的老師,請他們嘗嘗黃甘桃香甜的味道。
實用的幼兒園教案合集 篇11
目標
1、引導幼兒運用對稱的方法剪出蝴蝶的基本形狀,并能用已學過的各種變化的線條和簡單的圖案進行裝飾。
2、鼓勵幼兒大膽想象、創作。
3、激發幼兒表現美、創造美的興趣。
4、感知多媒體畫面的動感,體驗活動的快樂。
5、嘗試仿編歌詞,樂意說說歌曲意思。
準備
1、課前已欣賞過蝴蝶標本、圖片,知道蝴蝶的基本形態。
2、紙、剪刀、鉤線筆、蠟筆、膠水、回形針;蝴蝶頭飾一個。
3、《梁祝》樂曲,錄音機。
4、創設春天美麗的情景。
過程
主要環節:感受美——創作美——表現美——感受美
情景設計:創設春天美麗的情景,能讓幼兒親身地感受,以直觀的、具體的美來打動幼兒的心靈,使他們對美的形式和表象由感受到欣賞,從而激發表現美、創作美的興趣。這一環節,是為后面的創作活動作鋪墊的。
1、欣賞蝴蝶的美。(出示蝴蝶圖片的展版)
(1)小朋友你們看到了什么?(蝴蝶)
(2)這些蝴蝶長得什么樣呀?它們有什么特點?你們可以走上來仔細地欣賞一下。
(3)集中:你覺得這些蝴蝶怎么樣?
(4)討論:什么地方很漂亮?(教師引導幼兒說出蝴蝶的圖案美、對稱性等特征)學習詞:對稱,兩邊一模一樣叫對稱。請你來找一找蝴蝶有哪些地方是對稱的?(引導幼兒說出蝴蝶兩邊的花紋、圖案、顏色、大小等是一樣的)
(評析:第一環節是一個感受蝴蝶美的過程,以《梁祝》樂曲作為背景音樂,給了孩幼兒子聽覺上的美,展示各種蝴蝶圖片讓幼兒欣賞,給了幼兒視覺上的美。因為藝術教育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教育和訓練幼兒“有音樂感的耳朵”和“能去感受形式美的眼睛”(馬克思)。感受美是美育的基礎,感受是表現的前提,幼兒只有在此前提下,才能在藝術活動中表現出對美的情趣。這一環節是為了給后面的創作作鋪墊。)
2、創作蝴蝶的美。
蝴蝶真的很漂亮,你想自己扮成蝴蝶嗎?(出示蝴蝶頭飾,引起制作興趣)
反思:
總之,本次教學活動從設計到展示,我收益非淺,尤其在活動后的反思中認識到每次活動都是一次藝術的創造,相信在不斷的學習和反思中,對小班幼兒的課堂教學我會把握的更好。一節課不過二十分鐘,無論是成功還是失敗,留給上課的、聽課的人的思索都會很多,我作為執教者,對這節課還是回味無窮,因為它讓我成熟了很多。
實用的幼兒園教案合集 篇12
滾滾棒
設計意圖:
平時孩子們會看到很多會滾的東西,孩子們的興趣也非常大,我發現有些孩子會在地上滾來滾去,很開心,我想提供一個機會,讓他們盡情地滾,從而發展幼兒控制身體的能力。
活動過程:
使幼兒體驗控制身體定向滾動的感覺,體驗滾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墊子若干或地毯若干,紙棒每人一根
重難點:
能控制身體定向滾動
活動過程:
1、小馬得兒駕。
幼兒把紙棒當小馬騎在跨下跑跑跳跳。
2、紙棒骨碌滾。
比一比,誰的紙棒滾得遠。
3、學做滾滾棒。
(1) 紙棒會滾,誰會像紙棒這樣在墊子上滾來滾去?請個別幼兒試一試。
(2) 幼兒依次仰臥在墊子上,兩臂上舉,兩腿并攏,向同一方向側滾動,體會滾動的樂趣。
活動延伸:
滾動較熟練時,可用幾條毛巾,靠墊做成障礙,使幼兒用力滾過去。
活動反思:
幼兒的膽子比較小,不敢將兩臂上舉,教師應鼓勵幼兒用正確的姿勢滾,而且要要求幼兒向右滾動和向左滾動都要練習。
實用的幼兒園教案合集 篇13
活動一、誰的聲音 (語言)
活動目標:
1、幼兒通過猜猜聲音的游戲,分辨出生活中常見動物,物體和人的聲音。并說出名稱。
2、感知不同的物體發出的聲音也是不同的。
3、運用已有經驗,嘗試制造各種有趣的聲音。
活動準備:
1、事先準備有動物叫的聲音的磁帶。
2、錄制汽車、鼓 走路、唱歌、說話等聲音。
3、塑料瓶、鐵罐、報紙、筷子、小樂器等若干。
活動過程:
1、 區分動物的叫聲
教師播放有動物叫聲的錄音,引導幼兒猜一猜,是哪些小動物想來和小朋友做游戲。鼓勵孩子聽到動物的叫聲就能說出動物的名稱。并帶領幼兒聽聲音做模仿動作。
提示:什么小動物來了?能說說他的名稱嗎?
2、區分周圍的聲音
教師播放生活中的聲音,引導孩子根據已有生活經驗分辨出各種不同聲音的特點。
教師提問:
(1)請您聽聽有些什么聲音?在哪里聽過?
(2)聽上去感覺是怎樣的?(鼓勵孩子說出自己的感受)
(3)幼兒自由交流講述自己曾經聽到的聲音,
教師梳理:在我們身邊原來有很多有趣的聲音,這些聲音聽上去的感覺是不一樣的,有的…有的…
3.探索聲音
(1) 教師引導孩子仔細觀察各種材料(塑料瓶、鐵罐等)。
教師提示:誰能讓小瓶、小罐發出有趣的聲音?
(2)教師鼓勵孩子大膽嘗試自由敲打各種小罐,教師把幼兒探索的聲音錄下來。然后,播放給孩子們聽賞。觀察孩子的反應。并啟發孩子模仿不同物體發出的聲音。
教師梳理:原來不同的東西,可以發出不同的聲音。
4.聽聲音找物
教師提示孩子閉上眼睛,然后敲小罐,讓孩子找出是哪個小罐發出的聲音。游戲可反復進行,教師可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增加難度(聽大小、材質不同的瓶罐的聲音,以鍛煉孩子反應的敏感性)。
5、延伸
教師鼓勵孩子在生活中尋找有趣的聲音。
師:你還聽到過什么聲音?回家繼續找找。
活動二、小青蛙(歌表演)
活動目標:
1、學習用活潑歡快的聲音及動作來演唱和表現小青蛙。
2、探索用動作表現小青蛙捉害蟲的情景。
3、積極的投入到活動中,體驗活動的快樂。
活動準備:
小青蛙的胸飾
活動過程:
一、在情景中學唱第一段歌詞創編動作,初步用動作表現歌曲《小青蛙》
1、根據教師的提問,胸飾的暗示創編歌詞。
2、學唱歌曲第一段,創編與歌曲相對應的動作。
3、集體模仿反饋的動作。
4、兩兩結伴坐在池塘邊隨音樂邊唱邊做動作。
二、探索用動作表現小青蛙捉害蟲
1、說出青蛙的本領,并模仿小青蛙捉害蟲。
2、根據老師的體態的暗示,在樂句句末處捉害蟲,并嘗試用語言描述捉害蟲的動作。
3、在池塘里,有節奏的捕捉害蟲,體驗捉蟲帶來的快樂。
三、完整的進行表演
1、在池塘邊和老師的暗示下,聽音樂用歌聲、動作、表情表現小青蛙、仔細聽害蟲的聲音以及捉害蟲的情景。
2、完整的進行結伴歌表演,進一步的體驗與同伴游戲、勞動的快樂。
實用的幼兒園教案合集 篇14
寒冷的冬天,有的幼兒小手都不愿意伸出來,還有的幼兒根本不愿意參加運動。玩雪卻是幼兒喜歡參加的一項運動,以解放軍戰士的游戲引導幼兒參與運動,可以讓幼兒鍛煉身體的同時,愉悅心情。《綱要》指出“樂意參加體育活動,發展走、跑、跳、鉆、攀爬等動作”,而通過“玩雪球”這一堂課,可以促進幼兒多方面動作的發展。
活動目標:
1、會用多種方法玩雪球,提高躲閃,拋接能力,鍛煉臂力。
2、體驗冬季運動的快樂,不怕冷,能勇敢的參加冬季體育活動。
重點:體驗冬季運動的快樂,能勇敢的參與體育運動
難點:用多種方法玩雪球
活動準備:
1、在日常生活中,幼兒用廢紙。
2、活動前幼兒換上合適的衣服和鞋子。
活動過程:
一、 小小解放軍
天氣好冷,天空中飄著大雪。我們英勇的解放軍戰士們不怕冷!今天接到上峰的命令,前方有敵情,要我們一起去殲滅敵軍。
二、準備運動
1、一起來跟著音樂做做做準備運動,
爬雪山,過草地,雪花飄、滑雪、打雪仗等動作。
2、滾雪球,
敵人就要來了,我們準備一些打仗的雪球吧!
教師和幼兒一起用廢報紙制作雪球。三、練一練,打響沖鋒號
(一)、集體活動
敵人來了,我們一起攻打敵人吧!
1、打雪仗:把幼兒分成紅、黃兩隊,相距5——6米,面對面站好,互相投雪球;
2、踢雪球:看誰能把雪球踢到敵人的腳部。
(二)、自由活動
敵人被我們打退了,大家一起來慶祝一下吧!
幼兒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玩雪球,可以找伙伴拋接雪球也可以自己仍自己接球玩。
提醒幼兒注意安全,拋雪球的時候要拋在小朋友的腿部以下,以免發生意外。
四、放松運動,結束活動。
大家一起聽著音樂放松一下吧!
設計意圖:
以小小解放軍的形式,引起幼兒對活動興趣。讓幼兒更加勇敢的參與到活動中來。
做一些有趣的動作,做熱身運動,為下一環節做準備。利用廢紙做雪球,為打跑“敵人”做準備。這一部分有點難度,教師要講解好。
以多種方式練習基本技能,使幼兒在游戲中獲得鍛煉。
讓幼兒在輕松的音樂中作放松運動,結束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