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幼兒園優秀教案范文匯總(通用14篇)
實用的幼兒園優秀教案范文匯總 篇1
活動目標:
訓練幼兒手眼協調和視覺的辨識能力。
活動準備:
類別:生活能力
活動過程:
1.引導者可先和幼兒玩一些簡單的游戲,集中幼兒的注意力,例如:指一樣東西,讓幼兒說出名稱。
2.把鞋子拿到幼兒的眼前,吸引幼兒的注意。
3.引導者將幼兒的鞋子一一發給幼兒,且告訴幼兒鞋子的名稱和用途,引導幼兒如何把鞋子套在腳上,并將鞋子好,穿好一只腳后,再換另一只腳。
注意事項:
幼兒嘗試穿鞋子時或許會失敗,但不要急著替幼兒做,提醒幼兒鞋子有左右腳的差異,并讓他一只一只嘗試。
活動結束:
不會穿鞋的幼兒不必一次教會,可請他多觀察別人,幼兒通常不太會分出左右腳,引導者應提醒幼兒穿錯了,再換過來。
實用的幼兒園優秀教案范文匯總 篇2
一、“游戲情境”中的設置策略
集體數學活動是幼兒園數學教育的基本形式。我們幼兒園使用的數學課程在不同的年齡段都有不同的集體數學內容,目標也基本明確。老師在組織教學的過程中,應考慮幼兒的認知特點和已有的經驗水平,來制定合適的集體數學目標。在設計教學環節的過程中要有目的地將幼兒熟悉的生活情景和可能感興趣的問題引入教學環境,即創設“游戲情境”。運用信息技術,可以有效再現幼兒喜歡或熟悉的場景,營造生活化、趣味化的數學學習氛圍。
1. 有效設置不同場景的“游戲情境”
當孩子對測量表示出關注,尤其是大班的孩子,一般來說都有過利用自然物進行測量的經驗,也就是接觸過首尾相連的測量方法。平時也會說到1尺、1米、1寸之類的長度,但對于到底多長有很多孩子也不清楚。所以我借助《一寸蟲》這本繪本,根據我的教學需要進行了三個場景的畫面設置,第一個場景是一寸蟲和知更鳥的畫面,主要是讓幼兒運用已有經驗測量知更鳥的尾巴長度,在交流基礎上感受新的測量方法測量知更鳥的尾巴。第二個場景是一寸蟲和巨嘴鳥、蜂鳥、蒼鷺的畫面,主要是引導幼兒用新方法測量它們某一部位的長度。第三個場景是一寸蟲和夜鶯的畫面,主要是啟發幼兒發散思考“聲音”的測量方法,結合故事內容,讓幼兒感受到一寸蟲的智慧。
運用信息技術設置三個不同的場景,不僅使幼兒輕松感受到文學作品的主要情節,而且把我的教學目標有目的地滲透進去,給了幼兒思維的空間,巧妙地引發幼兒主動參與測量學習活動,積累初步的長度概念。
2. 巧妙設置特定對象的“游戲情境”
特定對象主要是借助幼兒感興趣的卡通角色或幼兒喜歡的事物形象,引起幼兒對這個特定對象所面對或蘊含的“數問題”產生興趣。例如,大班集體數學活動《看圖列算式》,我主要創設了“藍精靈樂園”的情境,借助樂園中事物的數量變化,引導幼兒看圖描述事物變化情節、數量關系、正確提問,在此基礎上列出算式。對幼兒來說不僅需要正確感知事物的數量還要敏銳發現數量的變化關系,并根據這個變化關系推理“問題”和列出“算式”,應該說這樣的“思維活動”對大部分孩子來說很有挑戰。所以我在教學中運用電子白板中的“聚光燈”進行“透視”,隨著聚光燈的移動逐一透視“藍精靈樂園”中的角色數量,如:4個藍妹妹、2個藍弟弟、5只小鳥等。每次移動只透視一組數群,這也遵循了幼兒注意發展的規律,把需要關注的事物數群顯露出來,不會干擾幼兒對數量的判斷,使幼兒更好地保持了有意注意,在好奇心的驅使下主動地目測特定對象的原始數量,然后再逐一透視角色變化的數量。使用“聚光燈”技術時,教師可以根據教學需要移動、旋轉、調整大小,改變透明度及顏色等屬性,讓聚光燈變成你想要的或者孩子們感興趣的形狀。
信息技術的巧妙運用,不僅讓孩子體驗到了看圖說數量的有趣,而且可以有效完成預定的目標,增強幼兒學習數學的信心。
二、“探索操作”中的互補策略
《綱要》解讀中提到:兒童應更多地通過真實的問題情景產生運用數學來解決問題的需要,并且親自實踐,在探索中發現數學和學習數學,使數學實踐活動成為數學認識發生與發展的基礎。但在實踐幼兒園集體數學活動過程中,就會發現,有些真實的問題情景,尤其是在農村,不可能照搬到課堂讓幼兒探索操作,信息技術的出現剛好就解決了這個問題。如集體數學活動《蜘蛛和糖果店》,主要數學認知點就是在欣賞故事內容過程中觀察、比較客人買糖的記錄單,大膽推理與預測客人需要購買的糖果,初步感知概率、建立統計的概念。我借助信息技術展現了糖果店的場景以及每位客人買糖的記錄單,配有蜘蛛、營業員、客人的對話錄音,讓幼兒在比較真實的情景中運用數學的思維去觀察、分析買糖記錄單,從而幫助故事中蜘蛛解決一個個新問題,最后成功統計出一周銷售記錄單,找出最受客人喜歡的糖果。整個活動雖然都是在探索生活中事物之間的關系,需要大量的思維活動,但是運用信息技術巧妙呈現了完美的情景,幼兒不僅能主動探索操作,完成教學目標,而且在這樣愉快的過程中體會到了數學活動的樂趣。
三、“交流碰撞”中的顯示策略
幼兒一般在探究后都有一種表達的潛力和傾向,但由于幼兒個體之間的一些差異,每個幼兒都有自己的不同的感受、體驗、發現。運用信息技術,可以將幼兒的操作結果或想法進行有效呈現,來分享交流和相互碰撞頭腦中的信息,明晰所發現的事物之間的關系和特征,以及自己的探究過程。
首先,“分享型經驗”給予驗證顯示。
如在集體數學活動《找規律》中,在幼兒“經歷”兩種特征材料進行有規律的項鏈串接后,我創設了交流環節。當幼兒說到某一種方法時,我就點擊課件顯示相應方法的項鏈,并出現相應的符號(AB、AAB、AABB……),讓感性的畫面與抽象的符號相結合,呈現不同的規律方法,在這樣的分享交流中幫助幼兒更好地積累相關數學經驗,體驗到了數學的有趣和有用!俺醪礁兄钪袛祵W的有用和有趣”也是《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對幼兒園數學教育目標價值之一的表述。
其次,“爭辯型經驗”給予梳理顯示。
例如在集體數學活動《6的組成》中,我運用兩種顏色的阿爾卑斯奶糖,讓幼兒裝一盒,要求除了正好6顆糖,還有兩種糖都需要有。在這樣的過程中幼兒探索兩種口味的糖組合6的不同方法。爭辯之一結果:“到底有幾種方法呢?”有的幼兒說3種、有的說4種、有的說5種等。運用信息技術,按一定順序有效顯示兩種口味的6顆糖畫面,每種方法的旁邊用數字記錄(1和5、2和4、3和3、4和2、5和1),幫助幼兒很好地梳理了互補規律下的6組成。爭辯之二結果:“到底怎么裝又省力又不漏掉任何一種方法呢?”經過探索、觀察、思考,發現了互補規律的方法除外還可以用交換規律的方法裝糖果,同樣運用信息技術顯示交換規律的裝糖畫面和數字記錄(1和5、5和1,2和4、4和2,3和3)。有效運用信息技術的顯示設置幫助幼兒解決了爭辯,并很好地概括了6分成兩份的5種不同探索和思維結果!毒V要》中強調了:學習數學必須包含學會應用數學的觀點和方法去發現和解決身邊生動的實際問題,而不是把它們作為一種知識儲備或是教條。
實用的幼兒園優秀教案范文匯總 篇3
在這個主題活動中,我進行了六節活動內容,其中有一節為兩課時,現就此六節活動內容進行一下分析:
《小路哪里來》在此活動中,首先是老師恰當的引導,讓孩子自己提出問題,并結合實際驗證問題。在此活前,教師首先帶孩子到草地自由玩耍,給孩子們充分的時間玩。然后集體討論在草地上發現的問題。在這一環節中,孩子們的話題主要集中在兩方面:一有小路,二有垃圾。
《拯救小草》在原有問題的基礎上,先走了“有小路”這條線。如何讓小路變沒成為當時最先解決的問題。于是生成了這節活動課,并且開展了兩個課時;顒又,孩子們一邊干活,一邊對話,使活動在孩子們的玩耍中愉快的度過。當我們要離開時,我拋出了一個問題:我們剛翻過的土,讓別人不小心踩了怎么辦?我們怎樣保護小草,怎樣保護自己的勞動成果?
于是引出了又一節活動內容即《我是小小環保員》。孩子們充分討論了如何保護小草的很多辦法,在草坪邊上看著、在草坪上寫上字等等,也引出了在《小路哪里來》這節活動中另外一個問題,即垃極問題。我引導幼兒:小朋友不會寫字怎么辦?還有有的人也不認識字啊?于是在我的引導下,孩子們想到:可以用畫畫出來。但如何固定、怎么保護我們的畫等一系列問題又出來了。孩子們充分討論,想出辦法即固定在盒子上,擺到草坪邊,并于下午放學前收起……在這個活動中,幼兒的主觀能動性發揮了出來,當他們帶著濃厚的興趣和使命去活動時,基本沒有好孩子、壞孩子之分,沒有聰明和笨之分,每個幼兒都是最棒的。
正是由于這樣好的心情,所以他們也忍不住放聲歌唱。引出了《小草》這首歌。這首歌曲在兒童中間流傳了多少年不敗,正是因為它美妙的旋律以及符合兒童年齡特點的歌詞。所以我從網上搜到了此歌曲的FLASH動畫,孩子們的學習興趣更高了,活動效果也顯而易見。由這節活動課我想到,適合孩子們的才是最好的。
另外,活動中有的幼兒提出了踩壞的小草明年還長嗎這一問題。幼兒討論非常激烈,也引申到了秋天小草變黃,冬天下雪等等一系列問題。于是我想到了《草》這首詩。在這節活動中,我們重點學習了小草的生命是生生不息的,也是很頑強的。讓小朋友學習這種不怕困難、勇于向前的精神。
通過這次教研活動,我認識到發揮主觀能動性的重要性,以及幼兒之間相互合作、相互配合的活動精神。
實用的幼兒園優秀教案范文匯總 篇4
【活動目標】
1、在看看、說說、玩玩的過程中了解香蕉的外形特征。
2、用語言、動作愉快地表達自己的想象。
3、積極參與認讀活動,能與同伴一起閱讀。
4、領會故事蘊含的寓意和哲理。
5、通過加入適當的擬聲詞去感受詼諧和幽默。
【活動準備】
1、香蕉若干。
2、大信封1只,漢字卡。
3、幼兒閱讀卡、實物投影儀。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產生興趣。
1、借助神秘的禮包,鞏固認讀“香蕉”,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2、引導幼兒說說香蕉的外形特征,出示字卡“彎彎”,引導幼兒在字的結構中發現秘密。
二、設置游戲情景,引發幼兒想象。
師:這香蕉會變戲法呢,你們相信嗎?
將香蕉擺成各種造型,請幼兒當小小攝影師幫香蕉娃娃拍照。啟發幼兒說說它像什么,鼓勵幼兒用動作或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想法。
三、借助圖示,引導幼兒認讀。
以圖夾文的形式呈現兒歌內容,帶領幼兒集體認讀。
四、看圖猜漢字。
請幼兒自由講述,你喜歡哪個漢字寶寶,你怎么認識的?在哪里見過?
五、自由創編,分享香蕉。
1、幼兒每人拿一只香蕉,擺一擺,想一想,說一說,做一做動作。
2、一起分享香蕉,感知交流從“整體→部分→沒有”的漸變過程,教育幼兒把果皮放入指定的地方。
【活動反思】
香蕉是幼兒熟悉的一種水果,且外形特征易激發幼兒的聯想。我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選擇了這一課題。在“猜一猜”、“看一看”、“說一說”、“讀一讀”,這幾個環節中,幼兒參與活動的熱情被調動了起來,尤其是讓孩子當小小攝影師拍下香蕉的不同造型,幼兒顯得特別興奮。閱讀的內容以圖文并茂的形式出現能激發幼兒的閱讀興趣。有個別能力強的幼兒能完整認讀,但有部分幼兒還缺乏對畫面仔細觀察的能力,還需在以后的閱讀活動中多進行這方面的.訓練。
小百科:香蕉是芭蕉科芭蕉屬植物,又指其果實,熱帶地區廣泛種植。
實用的幼兒園優秀教案范文匯總 篇5
所需材料:絨布、廢舊月餅盒或硬紙殼,粘扣,熱熔膠
制作方法:
(1)用各色絨布剪出所需背景及圖案
。2)將月餅盒或硬紙殼裁成書狀,用熱熔膠先將剪好的絨布背景圖固定在紙上
。3)將剪好的圖案與粘扣用熱熔膠固定
操作方法:幼兒翻開絨布書,可以將帶粘扣的圖案王絨布書上粘,邊操作邊講述。
效果反饋:孩子們在晨間活動或區域活動可以獨自操作去講述,也可以分角色多人一起講述;教師也可以利用教具引導幼兒去講述或創編故事。絨布書深受幼兒喜愛,且容易操作,也受到園內教師的好評,利用絨布書去講述、創編,一方面能給幼兒很好的視覺感受,另一方面能激發幼兒的想象,充分調動幼兒的興趣。
實用的幼兒園優秀教案范文匯總 篇6
游戲名稱:小白兔搬蘿卜。
游戲目的:通過游戲讓幼兒練習雙腳向前進跳,提高幼兒動作的協調性。
游戲準備:
1、在場地一端畫一條直線,作為起跳線,在直線前方約3米處畫一個大圓,表示田地,內放畫有蘿卜的圖片若干(數量為幼兒人數的三倍)。
2、幼兒人手一個兔子的頭飾。
3、籃子四個。
游戲玩法及規則:
1、幼兒分散站在起跑線上,由教師介紹游戲并分配角色,布置任務。
2、游戲開始兔媽媽(教師)說:“今天早晨,兔媽媽拔了許多蘿卜放在田里,現在兔媽媽想請小兔子,幫忙到田里去把蘿卜拿回來,到田里去的路上,小兔子只能跳(教師可示范)著來回。
3、游戲進行時,教師扮演兔媽媽,提醒幼兒要注意的問題。
4、游戲直至田里的蘿卜,全部搬完后結束。
游戲建議:
1、游戲中一定要幼兒遵守規則,尤其要給幼兒強調“跳去跳回”。
2、幼兒人數較多時可分組進行。
活動目標:
1、積極參加結伴進行的 “搭山洞”過山洞的活動,發展發明力。
2、發展基本動作,進不肌肉的耐力和集體的協調性。
3、在活動中體驗成功和合作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音樂。
活動過程:
1、熱身。
老師帶領幼兒隨著音樂進行做操。
2、開始游戲。
幼兒嘗試用身體的不同部位“搭山洞”師:以前,我們玩過鉆山洞的游戲,今天,我們來用身體搭山洞,想一想,試一試,用身體能搭出怎樣的山洞呢?幼兒自由探索老師,老師觀察,指導,提醒幼兒注意安全。
讓三四個幼兒一組,搭成一個山洞,再讓一組幼兒用不同的方式,鉆過山洞,鉆的幼兒,以不碰倒山洞,先鉆過的一方為勝,游戲次數根據幼兒愛好和活動量而定,每次游戲重新推選塔山洞的幼兒。
3、結束部分。
最后游戲結束時后,老師和幼兒在音樂游戲中,相互捶背敲敲腿,進行放松活動,結束游戲。
實用的幼兒園優秀教案范文匯總 篇7
活動前言:昨天媽媽給我買了個直升飛機,真是讓我愛不釋手,我問媽媽它怎么才能飛起來呢?媽媽說是飛行員叔叔開著來的。我感覺飛行員叔叔真偉大了,長大了我也要當一名飛行員,開著飛機帶著爸爸媽媽周游世界去!通過此游戲可以讓孩子知道什么是理想,我們都要有一個奮斗的目標!
活動目標:
1、在欣賞、猜測、講述的過程中,讓幼兒了解故事主要角色的心愿。
2、鼓勵幼兒用完整的語句講述自己長大后的心愿。
活動準備:
四幅圖片(各種人物圖片等)、多媒體課件
活動過程:
(一)引導幼兒觀察四幅圖片,通過游戲的方式,了解人的成長過程。
關注點:幼兒能根據教師的提示觀察并找出相應的人物。。
1、師:今天老師和小朋友做一個游戲,請你們看看這里有幾幅圖?在圖片里藏著一些秘密,請你們一起找出來。
2、師提示:第一第二幅圖有,第三第四幅圖沒有。
。ㄓ變河^察尋找,找出后老師出示相應的圖片,嬰兒及文字)
師提示:第一第三幅圖有,第二第四幅圖沒有
師提示:第四幅圖有,其他人沒有。
3、幼兒共同找出寶寶成長圖(嬰兒→幼兒→小學生)
師小結:原來我們每個人都是從小到大慢慢成長起來的。
(二)觀看多媒體課件,在邊看邊猜邊講的過程,了解主要角色的心愿。
關注點:教師以聽、看、猜等多種方式引導幼兒理解故事內容,講述主要角色長大后的心
出示人物:叮叮和當當
師:叮叮和當當在一起討論,長大以后做什么?(出示文字)
出示圖一(猜測蒲公英的心愿)
師:他們一起問蒲公英,長大以后想做什么?請你們猜猜蒲公英長大以后想做什么
師:那蒲公英的想法和你們猜的是否一樣呢?
幼兒猜測后(放錄音)理解:威武和善良
3、出示圖二(猜測小魚的心愿)
叮叮和當當來到了哪里?遇到誰?他們說了些什么?
那小魚的愿望是什么呢?
(幼兒猜測后,老師放錄音)(理解:暢游、四大洋)
4、出示圖三
叮叮和當當在干什么?他們想用蠟筆做什么?
5、出示圖四、五(講述叮叮的心愿)
叮叮用綠色涂出了什么?
。ㄓ變翰聹y后出現文字:用綠色涂出了一片草原啊,跑啊,永遠永遠也跑不到頭的草原。)
叮叮為什么要涂出一片綠色的草原,她的心愿是什么?
6、出示圖六、七(講述當當的心愿)
當當用藍色涂出了什么?(幼兒講述)
當當長大后做什么?當當會怎么說?
7、圖八,引發幼兒講述:小朋友你們長大后想做什么?
。ㄈ┕膭钣變捍竽懙刂v述自己長大后的愿望。
關注點:幼兒能用完整的語句講述自己長大后的心愿。
師:誰愿意來告訴我們,你長大后想做什么?
師小結:每個小朋友都有許多美好的心愿,相信長大后你們都能實現這些愿望,成為一名醫生、畫家、飛行員......
。ㄈ┭由旎顒樱變豪L畫自己的心愿。
師:出示大張紙,讓幼兒畫畫,講講自己長大后的愿望。
小班語言活動教案--幼兒園也是我的家
活動目標:
1.感受兒歌歡快的韻律,喜歡念兒歌。
2.愛上幼兒園,感受幼兒園也是小朋友的家。
活動準備:
場景:樂樂的家,幼兒園,樂樂和爸爸媽媽的木偶各一個。
活動過程:
1.設置懸念,引出課題。
提問: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家,樂樂小朋友卻說他有兩個家,你能猜一猜他還有個家是什么地方?
揭示答案:幼兒園是樂樂的另一個家。
2.教師操作木偶,完整地朗誦一遍兒歌。
提問:早晨,樂樂是怎樣離開家的?他高興嗎?你是怎么離開家的?
提問:到了幼兒園后,樂樂做了些什么事?他高興嗎?你在幼兒園會做哪些事呢?
3.幼兒學念兒歌。
教師有表情地帶領幼兒朗誦兒歌。
引導幼兒邊做動作邊朗誦兒歌。
引導幼兒用歡快的情緒朗誦兒歌。
建議:
用兩拍子的節奏來念出兒歌的韻律,在念到“家”時可適當加重語氣。
評價:
1.喜歡幼兒園,能體會兒歌所表現的積極情感。
2.能念出兒歌的韻律。
(附) 兒歌
幼兒園也是我的家
親親爸爸,
親親媽媽,
高高興興離開家。
做做游戲,
聽聽故事,
幼兒園也是我的家。
小班教師節活動教案:認識教師節
一、活動目標:
1.讓幼兒了解9月10日是我們中國的教師節。
2.通過活動激發幼兒關心關愛老師的情感。
3.發展幼兒的大膽表現力、語言表達能力和發展動手操作能力。
二、 活動準備:
1.幼兒早已學會兒歌《老師本領大》。
2.多張老師平時教學活動和生活活動的照片,制成幻燈片,錄音《生日快樂》。
3.每人一個小盤子,各色皺紋紙一小塊。
三、 活動過程:
1。用兒歌《老師本領大》引出主題。
以前我們學了一首兒歌,名字叫《老師本領大》,我們一起說一邊。
老師本領大
老師老師本領大,
會折紙,會畫畫,
唱歌跳舞頂刮刮,
我們大家都愛她。
2.說一說你身邊最熟悉的老師,長的什么樣。
我們班有幾位老師?誰能說一說咱們中三班的老師都長的什么樣?(請個別幼兒說)
3.看幻燈片,了解老師的勞動。
看看老師們每天都在干什么呢?(逐一放幻燈片)老師們每天工作都很辛苦。
4.讓幼兒說說怎么尊重老師的勞動,怎么關心老師。
吃飯的時候不浪費糧食,活動的時候聽老師的話等等。
5.講解教師節的日期和第一個教師節是1985年。
我們中國為了宣揚尊師重教,提高教師在社會中的地位, 特意確立9月10日為教師節,1985年是我們教師的第一個節日,教師終于有了自己的節日,
6.做長壽面,慶祝教師節。(教師巡回指導)
我們全中國的教師都很高興,9月10 日這一天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慶;顒印@蠋熯^節了,我們也慶祝慶祝好不好?一般過生日、過節都吃什么?(蛋糕、長壽面)我們就做一碗長壽面送給在座的老師們好不好?咱們再在面里加上果汁蔬菜汁,使長壽面更有營養,讓咱們的老師們吃了以后身體棒棒的。
實用的幼兒園優秀教案范文匯總 篇8
一、活動名稱:小蜜蜂
二、生成背景:
春暖花開,在尋找中、遠足中、游戲中,我們曾先后兩次帶孩子來到“延中綠地”尋找春天的足跡。由此,我們與孩子、家長、一同進入了以學習教參中的主題“小花園”為主線的一系列關于春天的活動。
孩子們最感興趣的話題:
好奇、好動是孩子們的天性,百花園中的小精靈讓他們產生了好多的疑問:
老師飛來飛去的是蝴蝶對嗎?
老師我知道蝴蝶正在采蜜呢?
老師昨天我家飛進了一只小蜜蜂,我好怕。媽媽說它要咬我的。
……
對于孩子們的疑問和相互間的談話,老師并沒有馬上給出答案或是否定孩子,而是根據孩子們生成的問題,捕捉到最有價值的熱點話題預設活動――“小蜜蜂”。對于小班孩子來說如何習得知識,如何激發他們的情感,是教師思考活動設計的關鍵。
在本次活動中,教師以音樂活動和情景式環境創設為切入口,通過親身扮演小蜜蜂來了解蜜蜂的外形特征,在游戲中知道蜜蜂的勤勞和喜歡采蜜的特質。
三、內容與要求:運用各種手段,幫助孩子認識春天里小蜜蜂的特征。
四、材料提供:
音樂素材:鈴兒響叮當、小熊走、蜜蜂飛、蜜蜂做工
扮演道具:服裝、頭飾、鏡子、黃色小桶
環境支持:“春娃娃”、桃花若干朵、PPT、花香噴霧
五、活動與指導:
1、欣賞音樂故事“蜜蜂與小熊”。
提問:聽了故事你喜歡小蜜蜂還是小
熊?為什么你喜歡小蜜蜂呢?
2、游戲:勤勞的小蜜蜂。
重點:扮演小蜜蜂,了解小蜜蜂的外形特征和勤勞、喜歡采蜜的特質。
3、音樂游戲:“蜜蜂和小熊”
4、分享品嘗蜂蜜。
六、活動反思:
1、教學活動的設計符合小班孩子的年齡特點,貼近幼兒的生活,教師運用多種手段讓孩子通過直接體驗幫助他們認識小蜜蜂的明顯特征,在組織學習活動時教師改變了以往學科式的教學,充分考慮孩子學習的特點和認知規律,體現活動的整合性,讓幼兒人人無拘無束地投入到活動中,使他們的情緒和行為始終保持積極的.狀態,幫助了孩子更有效地學習。
2、教學活動的設計有遞進性,層次清晰,有淺入深、有目的地選用不同的音樂作為背景音樂貫穿始終,并有效地整合了數、思想品德、運動等多方面的知識與情感。
3、教師要在日常教學活動中,還應不斷提高師生互動的過程中對孩子反應及時調整教學策略的能力。
老師的點評:
1、教師在活動中有效地整合了數、運動、品德、兒歌、音樂等多種因素,尤其將品德教育蘊涵于這樣的活動中對孩子進行教育效果就很好。
2、整體是由細節組成,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能注重細節的設計,決定了此教學活動的成功。
幼兒園小班語言教案:小兔子找太陽
【活動目的】
1.引導幼兒觀察畫面,理解故事情節。
2.培養幼兒愛動腦的習慣,嘗試運用語言,想像和創造。
3.鼓勵幼兒積極參與表演,大膽在全班幼兒前表述。
【活動準備】
1.自制一張與本課相應的投影片,小兔子為動片。
2.道具:掛有紅燈籠的房屋,有蘿卜的菜地,有掛紅氣球的樹。
3.故事錄音及1個紅皮球。
【活動過程】
一、布置教學場景,導入課題
出示投影,提問:圖上畫的誰?畫了什么東西?師:這幅美麗的圖畫,說的是一個很好聽的故事,小朋友想不想聽?(用簡短的話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二、學習故事內容
1.教師邊出示投影,邊操作動片小兔,示范講故事。當講到小兔子焦急地喊:“太陽到底在哪兒呀?”戛然而止,提出嘗試問題:
小兔子找到太陽了嗎?它到哪些地方找太陽?
先到哪兒找?又到哪兒找?小兔子把什么當成了太陽?
2.引導幼兒說出:小兔子把紅燈籠、紅蘿卜、紅氣球當成了太陽。
三、讓幼兒聯系已有知識,大膽表述
1.提出嘗試問題:
你們見過太陽嗎?在哪兒能找到太陽?(在外面)
太陽升起時,高樓、小樹都有什么留在地上?
我們在太陽下有什么感覺?
2.引導說出:太陽照在身上暖洋洋的,身上發熱,冒汗,盯著太陽看,眼睛會發花……
3.學習詞:亮亮的。
練說短語:亮亮的太陽、亮亮的星星。
4.用相聲中打岔的技法,幫助小兔子找太陽。
過渡提問:什么樣的燈籠?什么樣的蘿卜?什么樣的氣球?
教師出示紅皮球,提示幼兒,小兔子可能又把紅皮球當成了太陽,激發幼兒動腦,嘗試講述。(關鍵處加以引導)
四、到太陽下玩游戲
師:今天天氣真好,我們到外面玩踩影子的游戲吧!
實用的幼兒園優秀教案范文匯總 篇9
游戲(區角活動)
串珠寶寶搬家
目標
讓幼兒練習使用勺子,培養手眼協調能力。
環境與準備
托盤一個,小碗兩只:一只碗中放入約半碗串珠;另一只飯碗空著,幼兒吃飯用勺一個。
兩只飯碗并排放在托盤中,勺子放在托盤上便于幼兒取放。
過程
(一)導入
1、師:小朋友,今天我們的串珠寶寶要搬家了,我們一起幫他們搬家好嗎?
幼兒自由回答。
2、教師示范
右手拿勺,慢慢舀起串珠,放到另一只碗里。先少舀一點。
3、鼓勵幼兒用勺子一勺一勺地將串珠從一個飯碗舀到另一只碗中。
5、 結束后將托盤中的串珠放到碗里,將托盤放回原處。
實用的幼兒園優秀教案范文匯總 篇10
教學目的:
1、傾聽故事,知道幫助別人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情。
2、能說出繩子是如何幫助小老鼠和小羊的。
教學準備:
1、一根細繩子和一根粗繩子。
2、掛圖、故事磁帶。
教學過程:
1、教師先出示一根細繩子,引發幼兒興趣,讓他們說說這是什么;然后出示一根粗繩子并進行比較,讓幼兒說說哪根繩子粗,哪根繩子細。
“你們知道它們有什么用嗎?這是兩根能干的繩子,它們經常幫助別人!
2、教師出示圖片,告訴幼兒故事名稱,并按照掛圖順序有表情地講述故事。
3、提問:小老鼠為什么哭?是誰幫助了小老鼠?細繩子是怎么幫助小老鼠的?小羊為什么哭?誰幫助了小羊?粗繩子又是怎么幫助小羊的?你們說繩子能干嗎?
4、幼兒完整地聽一遍故事,教師引導幼兒學故事中的對話。
實用的幼兒園優秀教案范文匯總 篇11
【活動目標】
1、對身邊的事物產生興趣,初步學習搜集資料的方法。
2、了解一些安全知識,懂得自我保護的方法。
活動一:爐具的用途
活動目標:通過討論了解爐具的用途及什么是爐具。
活動準備:圖片。
活動過程:
1、引導幼兒討論我們能吃到的東西是什么幫了忙?它還能幫我們做什么?
2、爐具是什么樣子的。
3、提出疑問:幼兒提出自己想知道的有關爐具的問題,老師記錄。
。ㄓ變旱谋憩F:幼兒對于爐具的種類感興趣。)
【反思】
對于自己感到很好奇,但是家長又不讓接近的爐具幼兒有些了解又有些猜想。在討論的時候幼兒都積極發言。在活動中幼兒通過討論,及對自家使用爐具的不完整描述,幼兒發現小朋友家使用的爐具也不同。
活動二:爐具的種類。
活動目的:了解現代爐具。
活動準備:請家長帶幼兒的商場參觀;不同爐具的照片。
活動過程:
1、請幼兒把收集回來的爐具圖片、照片布置成“爐具專賣店”。嘗試分類(用電的、用煤氣)
2、了解現代爐具
(1)利用錄像了解過去的爐具。
。2)現在我家的爐具。
。3)利用圖片了解多種爐具。
3、如何安全使用爐具
【反思】
此次活動中有的幼兒發揮想象說出了自己想象中的爐具,應抓住這一點開展活動。
活動三:新型爐具。
活動目標:大膽發揮想象自己創造爐具。
活動準備:錄像。
活動過程:
1、觀察有關電磁爐、太陽爐的錄像。
2、討論電磁爐、太陽爐的好處。
3、讓幼兒說一說自己希望有什么樣的爐具,通過講述、繪畫、制作的方式表達出來。
幼兒表現:大多數幼兒能說出自己的想象,但不會用繪畫及制作的方式表達。
實用的幼兒園優秀教案范文匯總 篇12
活動目標
1、知道塑料袋雖然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方便,但不能拿來玩耍,特別是不能因好玩套在自己或他人的頭上。
2、對塑料袋的危險性有比較清楚的認識,提高孩子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
3、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使小朋友們感到快樂、好玩,在不知不覺中應經學習了知識。
活動準備
故事課件《不透氣的塑料袋》、各種五顏六色的塑料袋等。
活動過程
1、出示各種好看的塑料袋讓孩子說出塑料袋的用途。
2、引出故事《不透氣的塑料袋》觀看課件。
3、討論:小老鼠為什么吃完東西出不去?結論:因為它把自己裝進了塑料袋里。
4、根據課件繼續討論:小老鼠為什么憋得臉通紅?結論:原來塑料袋是不透氣的。
5、教師小結:塑料袋雖然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方便,但有些塑料袋本身也會有有害的氣體,同時還可能引發窒息,所以是非常危險的,切不可拿來玩耍。
活動延伸
有的孩子喜歡用嘴去吹氣球碎片這也是非常危險的,讓孩子知道塑料袋和氣球都容易引發窒息,蒙頭睡覺也會阻礙空氣流通,進而影響正常的呼吸。
附兒歌:塑料袋
紅塑料袋兒裝餅干,
綠塑料袋兒裝糖塊兒。
小小老鼠嘴巴饞,
鉆到袋里吃得甜。
吃完東西出不去,
憋得紅頭又紅臉。
小花貓,笑瞇瞇,
蹲在一旁看好戲——
“塑料袋里真危險,
看你以后敢不敢!”
實用的幼兒園優秀教案范文匯總 篇13
一、活動導入,引發興趣
。◤姆醯暗膭游,引出對狐貍孵蛋的不解,激發幼兒聽故事的興趣。)
1、你知道什么是孵蛋嗎?
2、(PPt)這是一個蛋,蛋里面有蛋黃和蛋清,不讓這個蛋破掉還要給它保溫,慢慢的這個蛋黃蛋清變成了動物寶寶,動物寶寶從蛋殼里鉆出來,這就叫孵蛋。誰會孵蛋?
小結語:會生蛋寶寶的媽媽會孵蛋
3、那狐貍為什么要孵蛋呢?
二、理解故事內容,大膽表達想法
1、(PPt)故事狐貍孵蛋,有一只狐貍,肚子很餓很餓,他到處找東西吃,他在河邊的草叢里東翻翻,西找找,竟然看到一個大鴨蛋 ,咦,你是狐貍,肚子很餓,發現了這只蛋你會做什么?
2、吃,你們是這樣想的,狐貍也是這樣想的,狐貍一個箭步跳上去,把蛋抱住,迫不及待地把它放到嘴里。正要咬下去的時候,這時腦袋里卻有個聲音說:“你想吃鴨蛋,還是吃肥嘟嘟的小鴨子呢?”你是狐貍你更想吃什么?
3、為什么想吃鴨子?鴨子大,咬下去都是肉,狐貍也是這么想的鴨蛋鴨子他更想吃的是香噴噴、肥孜孜的鴨子。那鴨蛋怎么變成鴨子呢?
。ㄒ龑в變毫私怿喌白兂渗喿邮且醯暗模
4、孵蛋真是一個好注意,狐貍忍住餓,決定把鴨子孵出來,再美美的大吃一頓。狐貍又不是鴨媽媽?它有什么辦法孵蛋呢?到底狐貍是怎么孵蛋的?我們先觀察一下,電視上有關于狐貍孵蛋的圖片,請你們看一看它用了哪些方法孵蛋,然后我們一起說說好嗎?
。ㄒ龑в變嚎炊畧D片的先后順序理解故事內容。) 5、電視上面有什么好辦法,第一個是什么?第二個是什么?上面有數字。
6、看到狐貍用了哪些辦法了嗎?它一共用了3個辦法?1、2、3.你看懂了哪個和大家說說好嗎?
7、狐貍可是想出了很多辦法想要孵蛋。狐貍聽了小朋友的話它決定孵蛋,它一開始一屁股坐在蛋上他一屁股坐在蛋上,剛坐下聰明的狐貍立刻就跳起來:“這樣不是會把蛋給壓破嗎?” 他又想到一個好主意,便在地上掘起洞來。狐貍把蛋放在塞滿干草的洞口,用前爪和后爪緊趴在洞的前后方,只有軟軟的肚子輕輕地覆在鴨蛋上。這個主意看起來不錯──蛋能保暖,又不會被壓破,可是這個姿勢太累了,沒有多久,狐貍的四肢便痛得受不了。再想想, 狐貍又想到一個好主意。他找到一條長長的樹皮,便用它把蛋緊緊地綁在肚皮上。他正得意的時候,沒想到在追兔子的時候,樹皮松開了,差點把寶貝蛋給砸破了。狐貍為了孵蛋可真是不容易,我們小朋友也做過保護蛋的游戲,我們一起來看看好嗎?
。ㄅc幼兒一起回憶保護蛋行動,理解狐貍孵蛋的辛苦。)
8、我們也保護過蛋對不對?這是誰?他拿著什么呀?你在干嘛呀?你為什么拿著那個蛋呀?
9、狐貍到底有沒有孵出鴨子來呢?狐貍做了一張記錄表。這張記錄表上有什么?
。ㄒ龑в變毫私鈹底、蛋、煮熟的鴨子、刀叉的意思。)
10、第20天,看看發生了什么情況?蛋上有什么?這是什么意思?(蛋殼開裂了)
11、第20天蛋上有條裂縫,20天過去了,是第幾天,今天就是第21天,蛋上又多了一條裂縫,突然,蛋殼裂開了,冒出了一個小腦袋,一只濕琭琭的小鴨子生出來了。狐貍一下子激動的說不出話來了,它的夢想成真了,它的夢想師什么呀?吃鴨子呀,可就在這時侯,(播放音樂)沒想到剛剛睜開眼睛的小鴨子呀瑤瑤擺擺的走到狐貍面前說,小鴨說;媽媽,媽媽,狐貍驚呆了,狐貍支支唔唔的說,我不是你的媽媽,我是男的,我是你的爸爸。(音樂停)狐貍不知道怎么辦了,這時侯小鴨子又叫了;爸爸爸爸,一下子把狐貍的大腦袋抱住了,狐貍一下子不知道該怎么辦了,狐貍不是要吃鴨子的嗎?怎么現在不知道該怎么辦了?他在想什么?
12、你猜猜狐貍還會吃鴨子嗎?為什么?
三、聯系生活,進一步理解故事,激發幼兒情感
1、小鴨子又說了:爸爸,我餓。狐貍自己的肚皮還怎么樣?(餓)他想了想沒辦法,把自己采的果子遞給了小鴨子,為什么狐貍自己那么餓,還把果子遞給別人?
2、為什么要給小鴨子?
3、那你的爸爸媽媽有沒有把好吃的東西給你吃?
小結:父母總是把最好的留給自己的孩子吃,因為父母對自己的孩子是最關心最愛護的,愛是什么呢?
4、(音樂)小鴨子爬上了狐貍的鼻子。 小鴨子吃得肚皮圓滾滾的,把頭鉆到狐貍的爪子底下,睡眼地說:“謝謝你,爸爸,我好愛你,爸爸。” 狐貍又嘆口氣:“少了頓大餐,卻多了一個兒子,我愛你!
5、中一班的寶寶也是胡老師的寶貝,我愛……我愛你們,你們愛我嗎?愛就要大聲說出來。
實用的幼兒園優秀教案范文匯總 篇14
活動目標:
1.知道一天中每個時間段的名稱和順序。
2.初步學會安排自己的作息時間和一日活動,嘗試利用簡單的標記或符號進行記錄。
3.體驗自主安排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1.記錄表:教師示范(大)1張,(表一)4張、(表二)人手一張。
2.水彩筆。
3.活動標記若干。
4.故事《小豬的星期天》。
活動過程:
1.利用故事導入活動,引起幼兒興趣。
師:“小朋友,你們都是怎么度過星期天的?”(幼兒回答)
“有一只小豬嘟嘟,它是怎樣度過自己的星期天呢?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故事《小豬的星期天》
一、提問
1.小豬的一天過得怎么樣?
2.你覺得它這樣安排自己的星期天合理嗎?為什么?
幼兒自由回答。(起床太晚、邊吃邊玩、不按時吃飯、亂吃零食······)
二、分組為嘟嘟安排活動表,并利用簡單的標記進行記錄。
1.師:“那我們來幫嘟嘟安排一個合理的星期天,好嗎?”
“你想怎樣來為嘟嘟安排星期天?”(幼兒自由回答)
2.探索一天的時間規律,嘗試將一天分為早晨、上午、中午、下午、晚上五個時間段。
師:“我們可以按照什么順序來幫嘟嘟安排?”(幼兒回答,并粘貼標記)
“早晨到中午的這段時間叫做上午,中午到晚上的這段時間叫下午,這樣我們就將一天分為早晨、上午、中午、下午、晚上五個時間段。
3.分組操作。
幼兒自由組合成4組,教師交代規則。
三、集體評價安排表(表一),找出安排的規律。
教師和幼兒一起評價活動表,找出不合理的地方。
小結:
1.早晨、中午、晚上這三個時間的活動是我們每天都要進行,而且要按照一定的順序來執行,不能隨意顛倒。比如:早晨要先刷牙洗臉再吃早飯,中午吃完午飯要午睡,晚上要洗漱干凈再睡覺。
2.上午、下午的時間是自由支配的時間,我們可以自由安排活動。但在安排時要注意不要安排太多,2、3個游戲較適宜,并要注意動靜交替,玩了活動量大的游戲后就要讓自己休息一會兒,做些安靜的事情,比如:看書、畫畫、做手工。
四、幼兒嘗試給自己安排上午、下午的活動(表二)。
師:小朋友,你們想給自己安排一個合理的星期天嗎?這兒有一張活動安排表,請每個小朋友給自己來安排上午、下午的活動,愿意嗎?
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五、結束部分。
請幼兒將自己的安排表講給同伴、老師聽。
延伸:
回家后講給父母聽,并和父母一起按照安排表執行,度過合理、快樂的星期天。
附表格(一):
我的星期天
早晨
上午
中午
下午
晚上
表格(二):
上午
下午
故事:《小豬嘟嘟的星期天》
明天是星期天,小豬嘟嘟一直看動畫片,看到很晚才睡覺。第二天,媽媽喊它起床,它把被子往頭上一蒙:“不嘛,不嘛,我還要睡覺。”一直到吃午飯,它才慢吞吞地從床上爬了起來,捧了一堆零食,坐在電視機前一邊看一邊吃了起來,媽媽喊它,它裝沒聽見,爸爸喊它,它也不理。一直到太陽快落山了,媽媽喊它吃晚飯,它才依依不舍地把電視關上。邊走邊嘟囔:“唉,我這一天過得怎么這么累呀!”
反思:
這次是由年輕教師自由組合,一起備課、準備,進行同課異教活動。在這短短的一周時間內,我們一起經歷了確定課題——備課、準備教具——修改教案——試教——再修改教案的過程,從食“嗟來之食”的等待者蛻變成了愿思考、敢嘗試的實踐者。
我們這組三個人,每個人每一次上課都在原有基礎上進行了修改,我是最后一個上課的。在修改和上課的過程中我有兩點體會:
1.同課異教,特別是這樣以小組為單位的同課異教活動,能激發我主動去思考,在腦中模擬上課情景,尋找出最佳的設計方案。并且能從別人身上學到她們好的教學方法和理念。我在導入活動中,設計了故事《小豬嘟嘟的星期天》,讓幼兒了解不合理安排自己的星期天,會造成怎樣的結果,為后面的活動奠定基礎,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2.執教過程中,在分組設計安排表這一環節,交代規則時,我讓他們每一組選一位幼兒記錄。一組的6個孩子每個人都想記錄,都互相爭搶著,沒人再愿意聽我交代規則,以致在操作中,有些幼兒都不知道該設計什么、怎樣設計。備課時,安排這一環節是想讓幼兒在小組操作中相互討論、補充,為下一環節:找出早、中、晚三時間段活動安排規律做準備。因為我一句不合時宜的話,讓幼兒關注的焦點從討論怎樣設計轉移到了誰記錄上,真可謂“丟了西瓜撿芝麻”,也讓我體會到把握教育契機的重要性。一個有經驗的好老師會把握住每個教育契機,今后的我也將努力向這個方向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