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教案《小老鼠和泡泡糖》(精選16篇)
幼兒園教案《小老鼠和泡泡糖》 篇1
教學理論依據
根據杜威的“教育即生活”理念和“做中學”課程理論,所選活動內容充分考慮了幼兒的興趣、需要、個性特點,在活動中學習,為幼兒提供自由表現的機會,鼓勵幼兒用不同形式,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通過活動獲得經驗,培養興趣。
實施策略
1.手偶表演激發幼兒游戲興趣
2.繪畫圖譜感知理解音樂結構
3.以物代物體驗泡泡糖的彈性
4.設計情節啟發幼兒創編游戲
5.師幼互動引導幼兒快樂游戲
活動目標
1.能根據樂曲的旋律合拍地做老鼠跑、左右張望的動作,體驗游戲的快樂。
2.嘗試夸張地表現小老鼠拽泡泡糖的表情和動作,發展音樂表現力。
3.講衛生,增強環保意識。
活動準備
1.小老鼠手偶
2.《小老鼠和泡泡糖》、《我愛洗澡》音樂
3.彩色松緊帶
活動重點、難點
依據教學目標,活動的重點、難點確定為:
1.重點:能根據樂曲的旋律,合拍地做動作,快樂地進行游戲。
2.難點:夸張地表現小老鼠拽泡泡糖的表情和動作,發展音樂表現力。
活動過程
1.聽音樂,激發游戲興趣
師:“小朋友你們看,今天誰來了?(師出示老鼠的手偶)嗯,這只小老鼠在媽媽睡午覺的時候,偷偷溜出去了,會發生什么事情呢?我們一起來聽。(欣賞音樂)
提問:小老鼠偷偷溜出去玩究竟發生了什么事情?(幼兒自由回答)
2.聽故事,了解游戲情節
師用布偶,邊表演邊講故事。
3.畫圖譜,理解音樂結構
(1)師隨音樂畫圖譜
看圖譜,理解A段音樂
看圖譜,欣賞A段音樂。
(2)隨A段音樂,合拍做老鼠跑、左右張望的動作。
(3)看圖譜,理解B段音樂
看圖譜,欣賞B段音樂。
隨B段音樂表現小老鼠玩泡泡糖。
玩松緊帶,體驗泡泡糖的彈性和玩泡泡糖的樂趣。
4.隨音樂,快樂創編游戲
(1)集體游戲
請幼兒隨音樂完整進行游戲,掌握游戲玩法。
(2)創編游戲
說說自己喜歡的小老鼠形象,創造性地玩游戲。
5.講衛生增強環保意識
(1)泡泡糖不亂扔
提問:吃完的泡泡糖放哪里,引導幼兒養成講衛生的好習慣。
(2)大家一起來洗澡
隨音樂幼兒自由表現洗澡的動作,并和同伴互動,感受洗澡的快樂。
附故事
一只小老鼠,在媽媽睡午覺的時候,悄悄溜出去玩。它跑幾步就左看看、右看看,跑幾步就左看看、右看看。小老鼠來到了草地上,一不小心,踩到了一個粘乎乎的東西上,什么呢?泡泡糖,它趕忙用手去拽,拽來拽去,拽來拽去,泡泡糖像根繩子一樣把小老鼠捆了起來。一只貓沖了過來,小老鼠嚇得飛快的跑回了家。
幼兒園教案《小老鼠和泡泡糖》 篇2
活動目標
小朋友能安靜的欣賞音樂,能合拍地做老鼠走、左右張望的動作,較形象地做出小老鼠吹泡泡糖及泡泡糖粘在身體不同部位的動作。體驗音樂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音樂、圖譜、泡泡糖盒子。
活動過程
一、欣賞音樂,激發幼兒想象
1、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們帶來一段音樂,是有關于小老鼠和泡泡糖的。
2、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音樂吧!
3、激發幼兒想象音樂中的小老鼠與泡泡糖之間發生的事。
二、結合圖譜,熟悉音樂
1、我們再來聽一聽,看一看吧!
2、教師一邊放音樂一邊演示圖譜。
3、幼兒再次欣賞。
4、教師講述:原來小老鼠乘媽媽睡午覺的時候,悄悄地溜出去玩,你們看!
三、欣賞音樂A段,嘗試表演小老鼠走和東張西望的動作
1、教師邊演示圖譜,邊講述:小老鼠東跑跑,西看看。
2、請個別幼兒示范。
3、我們大家一起來試試吧!
四、欣賞音樂B段,進行游戲
1、小老鼠到底跑到哪里去了,原來它來到了草地上。
2、教師出示圖譜,邊放音樂,邊演示。
3、請幼兒嘗試做吹泡泡糖的動作。
4、引導幼兒想象泡泡糖破了以后粘到身體的摸個部位。
五、結束
1、小老鼠真調皮,我們也玩小老鼠與泡泡糖的游戲的吧!
2、完整播放音樂,幼兒跟隨老師一起游戲。
幼兒園教案《小老鼠和泡泡糖》 篇3
活動目標
1、能根據樂曲的節奏和旋律做老鼠走路、左右張望及拽泡泡糖的動作。
2、嘗試大膽、夸張地表現小老鼠的表情和動作.
3、喜歡和同伴愉快的進行音樂游戲。
重點難點
重點:幼兒能根據樂曲的節奏和旋律做小老鼠走路、東張西望以及拽泡泡糖的動作。
(在實踐的過程中,我發現讓幼兒根據音樂合拍做小老鼠走對中班幼兒來說有一定的難度,也失去了小老鼠詼諧動物形象的特點,所以在本次活動中我將活動重點放在能根據音樂合拍做小老鼠停下來東張西望的動作表演)
難點:嘗試配合夸張的表情來表現小老鼠拽泡泡糖的動作。
活動準備
1、生活中了解泡泡糖有粘性的特點;復習童謠《小老鼠上燈臺》。
2、《小老鼠和泡泡糖》教師教學資源、音樂課件、圖譜。
3、老鼠頭飾、皮筋、老鼠洞。
活動過程
一、通過童謠《小老鼠上燈臺》引出本次活動主題。
(播放《小老鼠上燈臺》音樂)
(一).老師和幼兒一起伴著《小老鼠上燈臺》的音樂邊做動作邊進入教室。音樂結束,幼兒到自己的座位上坐好。
(二).教師:小朋友們,剛才我們隨著《小老鼠上燈臺》的音樂來到了教室里面,今天小老鼠除了上燈臺還發生了更有趣的事情小朋友們想不想知道呀?
幼兒:想。
教師:好的,那接下來先請小朋友們來聽一段音樂,聽完了音樂小朋友們猜猜小老鼠發生了什么事?
(三).教師播放《小老鼠和泡泡糖》音樂,幼兒安靜聽音樂并思考。
教師:音樂已經聽完了,接下來,請小朋友們來回答一下你從剛才的這段音樂里,感覺到小老鼠發生了什么事情呢?
(幼兒自由回答)
教師:小朋友們想了這么多有趣的故事?那小老鼠和泡泡糖之間到底發生了什么事呢?我們一起來看看!
(播放音樂動畫,教師講故事內容)
故事內容:老鼠媽媽睡著了,小老鼠偷偷跑出來玩,它怕被貓發現,跑幾步就停下來左看看右看看,突然它踩到一個粘乎乎的東西,哎呀!它拽呀拽!可是越拽越長,粘到手上、頭上、腿上到處都是,最后像繩子一樣把自己捆了起來,喵,不好了貓來了,小老鼠嚇的嘰里咕嚕地滾回了家。
教師:聽完了故事,那接下來我們來模仿一下小老鼠偷跑出門時動作。
二、欣賞音樂《小老鼠和泡泡糖》,幫助幼兒理解音樂節奏并創編動作。
(一).教師帶領幼兒完整的欣賞音樂,并邊聽音樂邊模仿小老鼠的樣子做動作。(小老鼠走路的樣子、東張西望的樣子,被泡泡糖黏住的樣子)
(二).分段欣賞音樂和PPT,并引導幼兒分段學做動作。
1.播放A段音樂和PPT,并引導幼兒根據A段音樂表現的故事情節以及PPT圖片的畫面學做動作。
教師:在剛才A段的音樂中,小老鼠在媽媽睡覺時偷偷跑到外面去玩,怎樣是偷偷地走出去?(教師邊說邊引導幼兒模仿“偷偷走出去”的動作)那走出去以后小老鼠怕被大花貓發現它,就要東張西望的,(教師邊說邊引導幼兒模仿“東張西望”的動作),教師引導幼兒學做“東張西望”的動作時注意著重表現出東看看西看看的樣子。
2.播放A段音樂,教師和幼兒完整的表演動作。
教師:哦,原來小老鼠走路的步伐是這樣的“小老鼠東走走西看看”(教師師范小老鼠走的節奏)小老鼠東走走西看看是向一個方向看還是向兩邊看?(兩邊看)那它是邊走邊看還是走幾步停下來看?在說哪個字的時候停(引導幼兒按節奏做動作)在說西的時候用不用看?看了幾次(兩次)誰來走走看?
3..播放B段音樂和PPT,并引導幼兒根據B段音樂表現的故事情節以及PPT圖片的畫面學做動作。
教師:小老鼠走呀走,不小心踩到了泡泡糖,這可怎么辦啊呀?當然是用力地拽呀,怎么拽呢?(給小朋友一人拿一根皮筋,用手拉一拉皮筋,感受一下什么是“用力拽的感覺)
感受完皮筋后,教師引導幼兒學做大花貓來了,小老鼠”嘰里咕嚕“滾回老鼠洞的動作。
三、教師和幼兒隨音樂完整的進行表演。
(一).幼兒戴好小老鼠頭飾,聽音樂坐在椅子上跟隨老師從頭到尾進行表演。(表演結束后,教師總結表演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并加以提醒,重點關注幼兒是否按照音樂節奏做動作)
師:剛剛小朋友做的都很形象,在出來走的時候都知道停下來看看,拽泡泡糖的時候也很用力把泡泡糖拉的很長很長,下面我們一起來聽音樂,小朋友在小椅子上學學小老鼠,我要看看哪只小老鼠最機靈。
(二).第二遍表演,教師和幼兒離開椅子,站在教室里聽音樂進行表演,表演到結尾處,小老鼠”嘰里咕嚕“滾回洞里時,教師帶領幼兒跑回到小椅子上坐好。(站著表演時,教師帶領幼兒做動作時要表現的更夸張一些)
(三)第三遍表演,教師請幼兒聽音樂自己創編動作,并隨時注意提醒幼兒創編動作時要按照音樂節奏進行創編,教師巡回指導。
(四).師:想不想玩這個游戲?這里有好多小老鼠,趕快找一個你喜歡的帶上吧!李老師來當一只大老鼠,老鼠寶貝們,我們現在一起來玩這個游戲,走的時候要注意停下來看看,別被貓發現啊!我們用小椅子來當我們的家吧!
師:聽音樂!注意哦!媽媽沒睡著不能出去玩。(引導幼兒注意前奏)3、第三遍表演:引導幼兒夸張的表演拽的動作(鉆山洞)
師:有沒有被貓捉住啊?你們真是太聰明了,剛剛我發現有的小老鼠拽的力氣可真大啊,誰還能用更大的力氣來拽泡泡糖,你覺得使勁拽泡泡糖的時候表情應該是什么樣的?這回我們要用最大的力氣把泡泡糖拽下來好嗎?
這次大老鼠帶你們去洞里玩吧?到洞里玩的時候可一定要注意安全,不能推不能擠,做一只文明的小老鼠好嗎?(再次強調前奏:音樂會告訴我們老鼠媽媽什么時候睡著了)
(四).第四遍表演,教師和幼兒分角色進行表演。
教師扮演大花貓,幼兒扮演小老鼠,在表演過程中幼兒自由創編動作,教師隨時關注幼兒表現。
四、活動延伸
(一).教師:小朋友們開心嗎?(幼兒回答)
教師:今天呀,我玩的非常的開心,因為我們聽了音樂,玩了小老鼠和大花貓的音樂游戲,小朋友們開心嗎?(幼兒回答)
教師:小朋友們說得非常好,和老師和同伴在一起聽音樂做游戲真是一件太快樂的事情了。今天的活動我們就進行到這里,晚上回家以后小朋友們可以給爸爸媽媽講一下《小老鼠和泡泡糖》的故事,然后教爸爸媽媽做這個音樂游戲,好不好?(幼兒回答)
(二).播放《小老鼠上燈臺》音樂,教師和幼兒伴著音樂邊做動作邊離開教室。
草地上為什么會有吃剩的泡泡糖呢?如果亂扔泡泡糖會有什么影響呢?那吃完應該扔到哪里?(幼兒回答)對了我們要把吃剩的泡泡糖用紙包裹好扔進垃圾桶里,這樣能更好的保護我們的環境。還有一點老師要提醒你們,在吃泡泡糖的時候不能將泡泡糖吞掉,那樣會很危險的哦!你遇到這樣的事會怎么做?那除了吃過的泡泡糖,還有什么會破壞我們的環境?好了,我們現在就到外面將影響環境的垃圾都撿到垃圾桶里去吧!(教師帶領幼兒隨音樂走去。)
活動總結
本節活動中,教師運用夸張的動作來演示泡泡糖的粘性,讓幼兒直觀地了解了游戲的內容,以及更好的掌握了音樂。活動中教師靈活運用了提問技巧,有效地引導幼兒理解動作,以更好的幫助幼兒掌握每個動作。孩子們在詼諧幽默的樂曲聲中嬉戲、理解、融入音樂情景,玩的不亦樂乎,特別是對泡泡糖的粘性有很豐富的表現力,這是我始料未及的。在活動中我特別注意要關注全體,有針對性的教學,對內向、不愛表現的幼兒給于積極的引導、互動、帶動效果好。
幼兒園教案《小老鼠和泡泡糖》 篇4
活動目標
1、體驗韻律活動的樂趣。
2、初步學習合拍地模仿小老鼠走和夸張地表現拉泡泡糖的表情和動作。
3、探索泡泡糖粘在身體各部位的動作。
4、教幼兒養成細心、認真的'學習態度。
活動準備
1、《小老鼠和泡泡糖》音樂。
2、圖譜。
3、老鼠手偶、泡泡糖。
活動重點
提高幼兒身體協調性和表現能力。
活動難點
能夠主動探索各種動作,并隨音樂做律動。
活動過程
一、出示老鼠和泡泡糖,講述故事并激發幼兒興趣
師:這是什么?你們吃過泡泡糖嗎?吃完泡泡糖拿在手里有什么感覺?看這是誰呀?
小老鼠和泡泡糖之間還發生了好玩的故事呢,我們一起來聽一聽吧!
有一只小老鼠,趁媽媽不注意的時候,偷偷地溜出去玩。它跑幾步就左看看、右看看,跑幾步就左看看、右看看。到了草地上,哎呀,小老鼠不小心踩到了一個黏乎乎的東西。他使勁地拽呀拽呀,拽來拽去,泡泡糖像根繩子一樣吧小老鼠捆了起來。這時一只貓沖了過來,小老鼠像個球似的飛快地滾回家去了。
師:“小老鼠小老鼠偷偷跑出來是什么心情?哪個小朋友可以來表演一下小老鼠的表情呢?”
二、幼兒完整欣賞音樂并出示圖譜
1、師:“這個故事還用音樂的形式表現了出來”,名字叫《小老鼠和泡泡糖》,讓我們一起聽一聽吧!
師:“音樂聽完了,小朋友們聽完后有什么感覺?這是一首什么樣的曲子?”
2、隨圖譜完整欣賞音樂第二遍。
師:“這么好聽的樂曲老師還用圖譜表現了出來,我們一起來看著圖譜再來完整的欣賞一遍音樂!”
師:“小朋友,這首曲子一共分為了幾段?”幼兒回答。
小結:音樂共分為了AB兩段,第一段表現了小老鼠偷偷跑出來玩,左看看、又看看,第二段表現了泡泡糖粘到了小老鼠的手上,小老鼠拽來拽去,怎么也拽不下來。
3、再完整聽一遍音樂,感受小老鼠的心情。
師:“在第二段泡泡糖粘在小老鼠身上,小老鼠又是什么心情呢?它怎么拽泡泡糖的?我們再聽一遍樂曲,來感受一下小老鼠的心情。”
三、幼兒根據故事內容隨音樂表演動作
1、故事中提到“小老鼠東跑跑西看看”誰來表演一下小老鼠是怎樣東跑跑西看看的?
你認為小老鼠是向一個方向看還是向兩邊看?是慢慢看還是快看?(幼兒模仿)
2、幼兒隨音樂表現A段音樂。
3、小老鼠又走到了草地上,踩到了黏黏的泡泡糖,小老鼠腳踩到泡泡糖會怎樣?那可怎么辦?誰來學學使勁拽?(幼兒做動作)我們一起拽拽看!老師看到每只小老鼠都很用力!
4、幼兒隨音樂表現B段音樂。
四、創編動作并隨音樂完整表演
1、師:“小朋友表現的都很棒,我們一起來看著圖譜隨著音樂完整表演一遍,要注意表演的時候要體現出小老鼠的夸張表情,看看誰學的最像”
2、幼兒根據音樂進行表演,鼓勵幼兒大膽的表現動作。
師:“泡泡糖還可能在身體什么地方?幼兒模仿動作,結合圖譜和音樂再次進行表演。鼓勵幼兒大膽的進行創編。
3、最后將創編完整的律動隨音樂完整表演。
五、隨音樂做律動并玩游戲《貓捉老鼠》
隨音樂完整做律動,音樂結束時引出貓叫聲。
師:“孩子們,現在我們來玩一個《貓捉老鼠》的游戲,小朋友們當老鼠,自己的小椅子就是老鼠的家,小老鼠隨著音樂做律動,老師來當花貓,音樂結束時花貓就去捉老鼠,我們來一起試一試吧!”
師:“聽到貓叫就回家,你們真是一群機靈的小老鼠!”
活動反思:
韻律活動是隨音樂而進行的有感情、有節奏的身體動作的過程,對于發展幼兒用身體動作進行藝術表現的能力,積累一定的音樂詞匯和藝術動作詞匯,享受參與韻律活動的快樂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動作是韻律活動的“色彩”。
游戲是幼兒園教育的重要組成和基本形式,是最適合幼兒身心發展特點的學習活動方式。幼兒通過游戲表達意愿、宣泄情緒、展示能力,其游戲行為折射著幼兒的情感、個性、經驗和智慧,是反映幼兒心靈的窗戶。
本次活動中教師大膽將韻律活動與游戲融為一體,引導幼兒在游戲中做韻律,在韻律中玩游戲,愉悅身心與提高音樂表現力同步進行,相得益彰。
幼兒園教案《小老鼠和泡泡糖》 篇5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合拍地表現老鼠左右張望走的動作,較形象夸張地做出小老鼠拽泡泡糖的動作。
2、鼓勵幼兒大膽想象,探索泡泡糖粘在身體各部位的動作,從中體驗韻律活動的快樂。
3、啟發幼兒做幅度較大的動作時,注意自己站的位置,不影響別人。
活動準備:
課前玩過泡泡糖,對泡泡糖的粘性有感性認識
教學過程:
1、說唱童謠,游戲導入,初步滲透A段樂曲的節奏。
教師帶領幼兒邊說童謠“小老鼠 上燈臺︱偷 油 吃 0︱小老鼠 上燈臺︱下 不 來 0︱小老鼠 上燈臺︱偷 油 吃 0︱小老鼠 上燈臺︱滾 下 來 0︱”,邊進入場地,滲透A段樂曲 ︱▏Χ Χ Χ 0 ▏的節奏。
2、設置情景,引導幼兒用動作和眼神創造性地表現老鼠走、左右張望的動作,并進行合拍練習。
(1)引導幼兒討論老鼠走、張望的動作并進行合拍練習。
“小老鼠最喜歡上燈臺偷油吃,可是在屋子里藏有一只大花貓,小老鼠在上燈臺的時候應該怎樣走?”
“小老鼠只是悄悄走不行,還得邊走邊看,應該怎么看?看哪里?”
小結:小老鼠要偷偷的、快速的、盯住看的地方,還要上下、左右、前后四處看一看,才不會被大花貓發現。
(2)帶領幼兒邊說童謠邊進行老鼠走、張望的動作合拍練習。
(3)由聲勢練習自然過渡到樂曲跟進,完整地進行老鼠走、張望的合拍練習。
3、引導幼兒嘗試用夸張的神情、動作表現小老鼠拉泡泡糖的情景。
(1)播放“掉落”聲音,引導幼兒討論、猜想:
“這是什么聲音?”
“小老鼠正在上燈臺偷油吃,可能會發生什么事情?”(鼓勵幼兒大膽猜測)
小結:原來小老鼠掉在了一塊大大的、粘粘的泡泡糖上,這是大花貓設的一計,小老鼠真的中計了。
(2)引導幼兒嘗試從胳膊、牙齒、眼睛、身體等不同部位用夸張的動作和神情創造性地表現小老鼠拉泡泡糖的情景。
討論:“泡泡糖可能會粘在小老鼠的哪里?”
“怎樣把泡泡糖快點從身上拉下來?”
小結:拉泡泡糖時,胳膊硬硬的,拳頭攥得緊緊的,眼睛、嘴巴、身體都要用力。
(3)帶領幼兒在樂曲伴奏下,夸張地表現小老鼠拉泡泡糖的情景。
4、播放完整的樂曲,引導幼兒欣賞、感受完整的音樂形象。
5、指導幼兒在樂曲的伴奏下玩“小老鼠和泡泡糖”的游戲,嘗試完整、合拍、夸張地表現老鼠走、張望及拉泡泡糖的音樂形象。
6、增加“大花貓”角色,在韻律中玩游戲。
活動反思:
韻律活動是隨音樂而進行的有感情、有節奏的身體動作的過程,對于發展幼兒用身體動作進行藝術表現的能力,積累一定的音樂詞匯和藝術動作詞匯,享受參與韻律活動的快樂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動作是韻律活動的“色彩”。
游戲是幼兒園教育的重要組成和基本形式,是最適合幼兒身心發展特點的學習活動方式。幼兒通過游戲表達意愿、宣泄情緒、展示能力,其游戲行為折射著幼兒的情感、個性、經驗和智慧,是反映幼兒心靈的窗戶。
本次活動中教師大膽將韻律活動與游戲融為一體,引導幼兒在游戲中做韻律,在韻律中玩游戲,愉悅身心與提高音樂表現力同步進行,相得益彰。
幼兒園教案《小老鼠和泡泡糖》 篇6
教材分析: 這是一首活潑歡快的a b兩段體結構的樂曲,其中a段歡快跳躍,形象的表現了小老鼠出來跑跑看看的樣子;b段則比較連貫、流暢,隨著音高的不斷起伏,表現了小老鼠被泡泡糖粘住的樣子。樂曲節奏鮮明,樂句多為重復句式,非常有利于幼兒的理解和動作創編,在游戲表演中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和表現力。 活動目標:1、能合拍的做小老鼠走、東張西望的樣子,較形象地表演小老鼠拽泡泡糖的動作。2、表演中能注意自己的位置不影響別人,在集體舞蹈中感受情景游戲和表演的樂趣。 活動重點:能形象地表演小老鼠和泡泡糖的游戲。 活動難點:合拍地做老鼠走、東張西望的動作。 活動準備:1.音樂磁帶、頭飾(小老鼠、貓)、松緊帶若干,2.事先玩過泡泡糖,對泡泡糖的粘性有感性的認識。
活動過程:一、由小老鼠叫聲引入課題。吱吱吱,吱吱吱,——小朋友你們聽,誰來了?小老鼠怎么走路?二、進行動作節奏訓練。1. 教師邊說邊用手在腿上拍節奏。你們看小老鼠跑出來玩了:小老鼠東跑跑西看看!2.隨鋼琴伴奏,由手上動作過渡到腳上動作進行節奏訓練。三、隨音樂做a段韻律動作表演,提示幼兒合拍地做小老鼠走、東張西望的動作表演。四、學習b段韻律動作表演。1. 欣賞b段音樂。小老鼠跑到了草地上,咦!他發現了一塊粘粘的泡泡糖,小老鼠拿起了泡泡糖—— , 接下來會發生什么事情呢?我們一起來聽音樂!2. 根據幼兒的想象,啟發幼兒創編小老鼠被泡泡糖粘住的動作表演。(1)教師和個別幼兒的啟發、示范表演。(2)兩個小朋友之間的動作表演。3.隨音樂做b段韻律動作表演。提示幼兒注意表情生動、動作卡好節奏。五、引導幼兒完整表演韻律活動《小老鼠和泡泡糖》。最后表演結束時,啟發小老鼠用牙齒將粘在手上的泡泡糖咬下來。六、啟發幼兒創編動作進行韻律表演活動。提問:泡泡糖除了會粘在小老鼠的手上,他還會粘在小老鼠的什么地方呢?七、教育幼兒要將吃剩的泡泡糖包好再扔垃圾桶里,不要亂扔,保護環境。結束:小老鼠在草地上玩累了,走,我們回家嘍!教學特點:1.元素性教育原則。如先將音樂的基本節奏提煉出來,在課的開始部分以情景游戲的方式進行練習,然后逐步加入鋼琴伴奏、過渡到腳上動作練習、加音樂表演,這樣將節奏、語言、舞蹈動作層層加入,更好的達到教學目標。2.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原則,如先不跟音樂表演到跟隨鋼琴伴奏表演,再過渡到跟隨音樂磁帶表演。3. 游戲性的原則。游戲是一種符合幼兒身心發展要求的快樂、自主的活動。游戲中,幼兒積極主動的創造性的活動,使幼兒的語言、動作、個性等身心得到發展。如讓兩個小朋友進行動作表演游戲,既能鍛煉幼兒之間相互配合協調的能力,又能陶冶幼兒的情操,讓幼兒在快樂的游戲中感受小老鼠拽泡泡糖的情景。4. 合理整合的原則。《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幼兒園的教育內容是全面的、啟蒙的。各領域的內容相互滲透,從不同的角度促進幼兒的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等各方面的發展。”因此,在設計教案時,我遵循了合理整合的原則。如:教育幼兒要將吃剩的泡泡糖包好再扔垃圾桶里,不要亂扔,保護環境。就是整合了健康領域的內容。讓幼兒合作表演,則整合了社會領域的內容。此外,我還將韻律表演與奧爾夫節奏動作進行了有機整合。
幼兒園教案《小老鼠和泡泡糖》 篇7
活動目標:
1、能合拍的做老鼠走、左右張望的動作,較形象的做出小老鼠拽泡泡糖的動作。
2、把積累的生活動作變做律動動作時,需要夸張。
3、做較大動作時,注意自己站的位置,不影響別人。
4、愿意參加對唱活動,體驗與老師和同伴對唱的樂趣。
5、讓幼兒感受歌曲歡快的節奏。
活動準備:
1、音樂磁帶2、事先玩國泡泡糖,對泡泡糖有感性的認識。
活動過程:
1、聽故事,按故事情節做動作。
(1)老師講小老鼠的故事:
有一只小老鼠,在媽媽睡午覺的時候,悄悄的溜出去玩。他跑幾步就左看看、右看看,跑幾步就左看看、右看看,到了草地上,小老鼠一不小心,踩到了一個粘呼呼的東西。它不知道這是泡泡糖,趕忙用手去拽,呀!泡泡糖粘到受上手上了,它用另一只手去拽,又粘到了另一只手上,拽來拽去,泡泡糖象根繩子一樣,把小老鼠捆了起來。一只大貓沖了過來,小老鼠象個雪球似的飛快的滾回家。
(2)按故事情節做玩泡泡糖的動作2、幼兒聽音樂,按故事情節做動作。
(1)教師:"現在我請你們聽音樂,這段音樂就是告訴我們小老鼠和泡泡糖的故事,請你們用動作在位置上按故事情節作動作。
(2)幼兒在座位上做動作,教師用小幅度的動作提示。在b段音樂開始處用語言對幼兒進行提示。
(3)玩游戲第一遍游戲:幼兒與教師一同聽音樂做動作第一遍游戲:
用教師的律動動作與幼兒生活動作相比較來提示幼兒注意夸張。
第二遍游戲:教師提醒幼兒一同聽音樂做動作。提醒幼兒在游戲中注意:泡泡糖彈回來時可粘在身體的各個不同的部位!
(4)聽音樂,按故事的情節完整的做小老鼠很泡泡糖的游戲。
活動反思:
韻律活動是隨音樂而進行的有感情、有節奏的身體動作的過程,對于發展幼兒用身體動作進行藝術表現的能力,積累一定的音樂詞匯和藝術動作詞匯,享受參與韻律活動的快樂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動作是韻律活動的“色彩”。
游戲是幼兒園教育的重要組成和基本形式,是最適合幼兒身心發展特點的學習活動方式。幼兒通過游戲表達意愿、宣泄情緒、展示能力,其游戲行為折射著幼兒的情感、個性、經驗和智慧,是反映幼兒心靈的窗戶。
本次活動中教師大膽將韻律活動與游戲融為一體,引導幼兒在游戲中做韻律,在韻律中玩游戲,愉悅身心與提高音樂表現力同步進行,相得益彰。
幼兒園教案《小老鼠和泡泡糖》 篇8
一、設計意圖
中班幼兒喜歡動物,模仿力強,對音樂節奏也有了初步的理解能力,小老鼠風趣、詼諧的動物形象深受孩子們的喜愛。活動中通過活潑歡快的AB兩段樂曲,形象地表現出小老鼠跑、看、拽等各種動作,并通過模仿老風偷偷走、拽泡泡糖、被貓嚇倒等有趣的內容,讓幼兒感受活動的無限樂趣。
二、活動目標
1.能根據樂曲旋律合拍地做老鼠走、左右張望的動作。2.嘗試夸張地表現小老鼠拽泡泡糖的表情和動作。
三、活動準備
1.生活中了解泡泡糖有粘性的特點。2.音樂課件。3.老鼠手飾、泡泡糖。
四、活動重難點
1.重點:幼兒根據音樂合拍停下來做小老鼠走、東張西望的動作表演。
2.難點:嘗試夸張地表現小老鼠拽泡泡糖的表情和動作。
五、活動過程
(一)激發幼兒興趣
1.《小老鼠上燈臺》導入
提問:吃完的泡泡糖拿在手里有什么感覺?小老鼠和泡泡糖之間會發生什么事呢?
(二)通過故事理解音樂內容
有一只小老鼠,在媽媽睡午覺的時候,悄悄溜出來玩。它跑幾步就左看看、右看看,跑幾步就左看看、右看看。到了草地上,小老鼠不小心踩到了一個粘乎乎的東西。它不知道這是泡泡糖,趕忙用手去拽。呀,泡泡糖粘到了手上,它用另一只手去拽,又粘到另一只手上,拽來拽去,泡泡糖像根繩子一樣把小老鼠捆了起來。一只貓沖了過來,小老鼠像個球似的,飛快的滾回了家。
提問:故事講了什么?
(三)出示圖譜完整聽音樂,學做動作隨圖譜完整聽音樂,感知音樂節奏。引導幼兒分段學做動作
1.第一遍表演
提問:小老鼠偷偷走路是什么樣子?拽泡泡糖的時候是什么樣子?
2.第二遍表演(把小椅子當洞)小結:媽媽沒睡著不能出去玩。
3.第三遍表演
提問:每只小老鼠都很用力,可是這個泡泡糖太粘了,被小老鼠拽的很長很長,到底有多長呢?小耳朵仔細聽好了:拽一啪!怎么回事?(貓來了)
幼兒隨音樂表演
這次大老鼠帶你們去洞里玩吧?到洞里玩的時候可一定要注意安全,不能推不能擠,做一只文明的小老鼠。
幼兒園教案《小老鼠和泡泡糖》 篇9
教材分析
中班幼兒熱愛動物,模仿能力越來強,平時也喜歡模仿小動物;他們對音樂節奏有了初步的理解能力。《小老鼠和泡泡糖》是活潑歡快的AB兩段樂曲,節奏感強;小老鼠風趣、詼諧的動物形象深受孩子們的喜愛。活動中通過,鼓勵幼兒夸張、形象地表現出小老鼠跑、看、拽等各種動作,并通過模仿老鼠偷走、拽泡泡糖、被貓嚇倒等有趣的內容,讓幼兒感受音樂游戲的無限樂趣。
活動目標
1.熟悉樂曲的歡快活潑的節奏和旋律。
2.嘗試大膽、夸張地表現小老鼠走路、左右張望和拽泡泡糖的動作。
3.愿意與同伴一起進行音樂游戲,初步產生保護環境的意識。
活動準備
1.生活中了解泡泡糖有粘性的特點;復習童謠《小老鼠上燈臺》
2.《小老鼠和泡泡糖》音樂
活動建議
1.手指游戲《小老鼠上燈臺》導入,引導幼兒回憶小老鼠的動作。提問:小老鼠的走路(吃東西)時什么樣子的?
2.欣賞音樂《小老鼠和泡泡糖》,嘗試創編動作表現音樂內容。
(1)完整欣賞,幼兒自由表演。(教師重點指導幼兒感受音樂的節奏和旋律)
(2)分段欣賞,并引導幼兒說出兩段音樂所表現的不同故事情節。
A段音樂表現小老鼠從洞里跑出來的情景;B段音樂表現小老鼠拽泡泡糖的情景。
(3)引導幼兒分段進行創編活動,鼓勵幼兒按節奏表現小老鼠走路、左右張望的情景,表現小老鼠拽泡泡糖時表情盡可能夸張一些,教師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和幫助。
3.請幼兒完整欣賞樂曲,引導幼兒感受樂曲中的音樂形象。
4.游戲“小老鼠和泡泡糖”。
(1)提示幼兒按節奏,夸張地表現小老鼠走路、左右張望、拽泡泡糖的音樂形象。
(2)老師或一名幼兒扮演“大花貓”,增加游戲的趣味性,在放松和愉悅中結束活動。
幼兒園教案《小老鼠和泡泡糖》 篇10
一、設計意圖:
《小老鼠和泡泡糖》是一首幽默、詼諧的樂曲,形象突出。它分為ab兩段,a段表現小老鼠走,b段表現小老鼠拉泡泡糖。a、b兩段融合在一起較好地表現了小老鼠可愛、調皮的有趣形象。因此,設計本活動,讓幼兒在活動中通過游戲情境,熟悉樂曲,用自己的動作、姿態結合音樂去表現小老鼠、泡泡糖這些來自生活的又比較熟悉的對象,從中體會音樂游戲的快樂,感受音樂的魅力,豐富情感體驗,提升藝術表現力。同時,增強幼兒的環保意識。
二、說目標:
活動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導向作用。根據4—5歲幼兒的特點以及他們的表現欲望,根據中班幼兒藝術活動的目標,結合新《綱要》中藝術活動的目標,從而把本次活動的目標確定為:
1、嘗試用有節奏的語言、動作結合音樂大膽地表現小老鼠走、拉泡泡糖的可愛形象。
2、在表演中體會音樂游戲的快樂,并從中增強幼兒的環保意識。
三、說活動準備:
有玩過泡泡糖的經驗、音樂、ppt
四、說重難點:
1、能結合音樂有節奏地學小老鼠走。
2、大膽、夸張地表演拉泡泡糖。
五、說教法:
新《綱要》藝術領域指導要點中指出:教師的作用主要在于激發幼兒感受美、表現美的情趣,豐富幼兒的審美經驗,使之體驗自由表達和創造的快樂,促進其身心和諧發展。因此,在整個活動中教師充分發揮一個引導者和支持者的作用,根據幼兒好模仿好游戲的心理特點,積極創設語言環境、游戲化情景,大膽充分地運用豐富夸張的肢體語言去感染幼兒,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針對這次活動的教學目標、教學設計和幼兒的實際情況,在活動過程中應用了故事法、游戲法、示范法、發現法、問題法、激勵法等,讓幼兒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學習。
六、說學法:
在教學活動中,我通過引導、提示,讓幼兒積極地參與模仿,愉快地參與游戲,充分發揮想象力、創造力去創編動作,并指導幼兒根據音樂的節奏,用有節奏的語言和動作,幫助自己表演。
七、說教學程序:
(一):暖身活動。
謎語來導入整節課堂,活躍氛圍,讓幼兒首先擁有一份愉快的心情。此環節不僅激發了幼兒的學習積極性,還為解決第一個教學難點做了鋪墊。
(二):欣賞故事《小老鼠和泡泡糖》
韻律活動就是用有節奏的動作、姿態結合音樂去表現音樂形象。首先,教師用故事導入法,用生動的語言和豐富的姿態將一個有趣的故事展現給孩子,讓幼兒對將要表現的音樂形象和音樂背景有了一定的了解,引起了幼兒的注意力。
(三):隨音樂玩游戲:小老鼠和泡泡糖。
在幼兒的注意點上,教師一句“現在,我們就變成這只可愛的小老鼠,一起到草地上看熱鬧去吧!”隨即引發了幼兒的表現欲,滿足了幼兒好游戲的心理特點。在游戲過程中,幼兒的學習興趣不斷提高,并初步完整地感知了音樂。
(四):探索a、b段動作。
本次活動的重難點之一就是在a段音樂模仿小老鼠走的有趣動作,因為音樂是三拍子,又比較快,這給孩子的表演帶來了一定的難度 。我們采取了運用語言線索的對策幫助幼兒記住動作,為a段音樂配上了“小老鼠,東跑跑,西看看”的兒歌,以此來解決教學障礙。同時,為了幫助幼兒更好地掌握這個動作,提問“小老鼠說到哪個字的時候停下來看的?”把動作進一步細化,活動的重難點之二是對b段音樂拉泡泡糖的表演,教師有意識地讓幼兒觀察教師、同伴手、面部表情的變化,引導幼兒怎樣用夸張的動作表演用力拉泡泡糖,同時,為了避免拉泡泡糖動作的單一,引導幼兒對泡泡糖到處粘的現象進行大膽創新動作。在a、b段動作的探索學習過程中,教師引導幼兒通過模仿、思考、相互學習,從徒手練習到配樂表演,逐步提高幼兒的表演能力,遵從了循序漸進和啟發開放的原則。
(五):完整表演。
在完整表演的過程中,每一遍表演教師都給幼兒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不知不覺中幼兒提高了音樂欣賞和表現能力,在表現音樂形象的同時,在心理上獲得了極大的宣泄的滿足,把活動推向高潮。在活動中,結合了環保教育,幼兒在表演的同時,環保意識得到了增強。活動雖然結束了,但從中還可以延伸出更多具體的環保主題,生成更有價值的系列活動。
幼兒園教案《小老鼠和泡泡糖》 篇11
活動目標
1、體驗韻律活動的樂趣。
2、初步學習合拍地模仿小老鼠走和夸張地表現拉泡泡糖的表情和動作。
3、探索泡泡糖粘在身體各部位的動作。
活動準備
1、《小老鼠和泡泡糖》音樂。
2、圖譜。
3、老鼠手偶、泡泡糖。
活動重點
提高幼兒身體協調性和表現能力。
活動難點
能夠主動探索各種動作,并隨音樂做律動。
活動過程
一、出示老鼠和泡泡糖,講述故事并激發幼兒興趣
師:這是什么?你們吃過泡泡糖嗎?吃完泡泡糖拿在手里有什么感覺?看這是誰呀?
小老鼠和泡泡糖之間還發生了好玩的故事呢,我們一起來聽一聽吧!
有一只小老鼠,趁媽媽不注意的時候,偷偷地溜出去玩。它跑幾步就左看看、右看看,跑幾步就左看看、右看看。到了草地上,哎呀,小老鼠不小心踩到了一個黏乎乎的東西。他使勁地拽呀拽呀,拽來拽去,泡泡糖像根繩子一樣吧小老鼠捆了起來。這時一只貓沖了過來,小老鼠像個球似的飛快地滾回家去了。
師:“小老鼠小老鼠偷偷跑出來是什么心情?哪個小朋友可以來表演一下小老鼠的表情呢?”
二、幼兒完整欣賞音樂并出示圖譜
1、師:“這個故事還用音樂的形式表現了出來”,名字叫《小老鼠和泡泡糖》,讓我們一起聽一聽吧!
師:“音樂聽完了,小朋友們聽完后有什么感覺?這是一首什么樣的曲子?”
2、隨圖譜完整欣賞音樂第二遍。
師:“這么好聽的樂曲老師還用圖譜表現了出來,我們一起來看著圖譜再來完整的欣賞一遍音樂!”
師:“小朋友,這首曲子一共分為了幾段?”幼兒回答。
小結:音樂共分為了AB兩段,第一段表現了小老鼠偷偷跑出來玩,左看看、又看看,第二段表現了泡泡糖粘到了小老鼠的手上,小老鼠拽來拽去,怎么也拽不下來。
3、再完整聽一遍音樂,感受小老鼠的心情。
師:“在第二段泡泡糖粘在小老鼠身上,小老鼠又是什么心情呢?它怎么拽泡泡糖的?我們再聽一遍樂曲,來感受一下小老鼠的心情。”
三、幼兒根據故事內容隨音樂表演動作
1、故事中提到“小老鼠東跑跑西看看”誰來表演一下小老鼠是怎樣東跑跑西看看的?
你認為小老鼠是向一個方向看還是向兩邊看?是慢慢看還是快看?(幼兒模仿)
2、幼兒隨音樂表現A段音樂。
3、小老鼠又走到了草地上,踩到了黏黏的泡泡糖,小老鼠腳踩到泡泡糖會怎樣?那可怎么辦?誰來學學使勁拽?(幼兒做動作)我們一起拽拽看!老師看到每只小老鼠都很用力!
4、幼兒隨音樂表現B段音樂。
四、創編動作并隨音樂完整表演
1、師:“小朋友表現的都很棒,我們一起來看著圖譜隨著音樂完整表演一遍,要注意表演的時候要體現出小老鼠的夸張表情,看看誰學的最像”
2、幼兒根據音樂進行表演,鼓勵幼兒大膽的表現動作。
師:“泡泡糖還可能在身體什么地方?幼兒模仿動作,結合圖譜和音樂再次進行表演。鼓勵幼兒大膽的進行創編。
3、最后將創編完整的律動隨音樂完整表演。
五、隨音樂做律動并玩游戲《貓捉老鼠》
隨音樂完整做律動,音樂結束時引出貓叫聲。
師:“孩子們,現在我們來玩一個《貓捉老鼠》的游戲,小朋友們當老鼠,自己的小椅子就是老鼠的家,小老鼠隨著音樂做律動,老師來當花貓,音樂結束時花貓就去捉老鼠,我們來一起試一試吧!”
師:“聽到貓叫就回家,你們真是一群機靈的小老鼠!”
幼兒園教案《小老鼠和泡泡糖》 篇12
設計意圖:
自然界中人與動物的關系是非常親密的,雖然小老鼠在生活中是人人喊打的動物,但動物王國中的小老鼠卻機靈好玩常常引人發笑,深得孩子和成人喜愛。《綱要》中強調:“要提供自由表現的機會,鼓勵幼兒用不同的藝術形式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想象。”根據《綱要》精神設計了韻律活動《小老鼠和泡泡糖》。通過節奏歡快、詼諧的音樂,挖掘幼兒對小老鼠已有的認識,大膽夸張的創編動作,使幼兒對音樂的理解更加深刻。另外,以泡泡糖“黏”特性設計生活遷移的形式讓活動更貼近幼兒生活,使幼兒的創編表現更自然、豐富,發展幼兒的音樂表現力。
活動內容:中班韻律活動《小老鼠和泡泡糖》
活動目標:
1.了解樂曲歡快、活潑的旋律,學習用各種身體動作表現音樂節奏。
2.嘗試用夸張的表情和動作表現小老鼠拉泡泡糖的情景。
3.通過活動感受創編的快樂,體驗韻律活動帶來的樂趣。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
(1)小老鼠手偶,圖譜。
(2)《小老鼠和泡泡糖》、《我愛洗澡》音樂。
(3)松緊帶。
2.知識準備:
知道泡泡糖的粘性及松緊帶的彈性。
活動過程:
一、以故事導入,從中了解音樂的詼諧感。
師:“小朋友你們看,今天誰來了?(師出示老鼠的手偶)
《小老鼠和泡泡糖》故事:一只小老鼠,在媽 媽睡午覺的時候,悄悄溜出去玩。它跑幾步就左看看、右看看,跑幾步就左看看、右看看。小老鼠來到了草地上,一不小心,踩到了一個粘乎乎的東西上,什么呢?泡泡糖,它趕忙用手去拽,拽來拽去,拽來拽去,泡泡糖像根繩子一樣把小老鼠捆了起來。一只貓沖了過來,小老鼠嚇得飛快的跑回了家。(操作布偶,邊表演邊講故事。)
二、欣賞音樂《小老鼠和泡泡糖》。
師:這只小老鼠在媽 媽睡午覺的時候,偷偷溜出去了,會發生什么事情呢?小老鼠為什么要左看看、右看看?
師:我們一起來聽。(欣賞音樂)聽完這首音樂你有什么感覺?
三、出示圖譜,理解音樂結構
(一)看圖譜,理解A段音樂。
1.看圖譜,欣賞A段音樂。
師:歡快的音樂也表現了小老鼠和泡泡糖的故事,一起來聽聽。
師:聽聽什么地方是小老鼠走路?什么地方是小老鼠看?
2.看圖譜,理解A段音樂。
師:我們自己做做小老鼠走路的樣子。(小老鼠嘴巴尖尖的,弓著身子)
3.隨A段音樂,合拍做老鼠跑、左右張望的動作。
師:接下來,我們邊聽音樂,邊學學小老鼠的樣子。
師:小老鼠說到哪個字的時候要停下來準備看看了呢?
師:你們走的可真不錯,小老鼠越走越快,我們快跟上去。(站起來,做兩遍)
(二)看圖譜,理解B段音樂。
1.看圖譜,欣賞B段音樂。
師:到了草地,小老鼠的腳上粘到了一個大泡泡糖上,甩都甩不掉,怎么辦呢?
師:聽聽音樂里的小老鼠怎么辦?
2.看圖譜,理解A段音樂。
師:誰用動作來學學小老鼠拉泡泡糖的樣子呢?
師:小老鼠怎么拉的?為什么要用力啊?
師:拉——彈回來了!想一想,泡泡糖彈回來,還會粘到身體的什么地方呢?(肚子上、臉上、手臂上、屁股上)
3.隨B段音樂表現小老鼠玩泡泡糖。
師:讓我們把粘在在這些地方的泡泡糖拽拽看。拉——彈到肚子上,拉——彈到臉上,拉——彈到手臂上屁股上。
4.玩松緊帶,體驗泡泡糖的彈性和玩泡泡糖的樂趣。
四、隨音樂,快樂創編動作。
(一)集體游戲。
請幼兒隨音樂完整進行游戲,掌握游戲玩法。
1.第一遍表演:(坐在小椅子上)
師:小朋友表現都很形象,在出來走的時候都知道停下來看看,拽泡泡糖的時候也很用力把泡泡糖拉的很長很長,下面我們一起來聽音樂,小朋友在小椅子上學學小老鼠,看看哪只小老鼠最機靈。
2.第二遍表演:(引導幼兒夸張的表現拽的動作)
師:想不想玩這個游戲?這么多的小老鼠,張老師來當一只大老鼠,老鼠寶貝們,一起來玩這個游戲,走的時候要注意停下來看看,別被貓發現啊!我們用小椅子來當我們的家吧!
3、第三遍表演:(自由表現,教師語言引導)
師:有沒有被貓捉住啊?你們真是太聰明了,剛剛我發現有的小老鼠拽的力氣可真大啊,誰還能用更大的力氣來拽泡泡糖,你覺得使勁拽泡泡糖的時候表情應該是什么樣的?這回我們要用最大的力氣把泡泡糖拽下來好嗎?
這次大老鼠帶你們去洞里玩吧?到洞里玩的時候可一定要注意安全,不能推不能擠,做一只文明的小老鼠好嗎?(再次強調前奏:音樂會告訴我們老鼠媽 媽什么時候睡著了)
(二)創編游戲。
師:說說你喜歡什么樣的小老鼠形象?(警察、司機等)
五、活動延伸:增強環保意識,知道泡泡糖不亂扔。
師:小老鼠為什么會在草地上踩到泡泡糖?
師:吃完泡泡糖,應該怎么做?
師:小老鼠玩了一天,身體粘乎乎,我們一起來洗洗澡吧。(播放《洗澡歌》離開活動室)
幼兒園教案《小老鼠和泡泡糖》 篇13
一、說教材:
《小老鼠和泡泡糖》這個活動的音樂選自外國集體舞音樂,樂曲分為AB兩段,A段音樂表現的是小老鼠撿到了泡泡糖,B段音樂表現的是小老鼠拉泡泡糖,活動中讓幼兒用自己的現實經驗來解決問題,孩子們易于接受;其次,活動所表現的內容——環保,也是全世界面臨的重要問題。本次活動讓孩子通過對音樂的理解、擴展和表達,讓幼兒從內心出發,懂得保護環境應從自己身邊的小事做起。所以這個活動比較適合在中班進行。
二、說目標:
活動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導向作用。根據5——6歲幼兒的特點以及他們的表現欲望,根據中班幼兒藝術活動的目標,結合新《綱要》中藝術活動的目標,從而確立了本次活動的目標:
1、初步學習合拍地做小老鼠走的動作和夸張地表現拉泡泡糖的動作。
2、做幅度較大的動作時,知道尋找空間律動,不與別人碰撞。
3、知道泡泡糖會給別人和環境帶來不方便,要愛護我們的環境。
根據目標,我把活動的重點和難點定位于:能合拍地做小老鼠走、夸張的表現出拉泡泡糖的動作。
三、說教法:
根據新《綱要》提出的:“幼兒的教育活動應是教師帶領幼兒、引導幼兒在輕松愉快的心理氛圍中,積極主動進行實踐、創造,促進幼兒身心和諧發展的一種教育活動。”因此,在整個活動中都以幼兒的主動參與活動為主,教師在活動中起一個引導者和支持者的作用。因此,我對幼兒作了知識和經驗的準備:事先讓幼兒玩過了泡泡糖,讓幼兒對泡泡糖的粘性有感性認識。
針對這次活動的教學目標、教學設計和幼兒的實際情況,在整個活動過程中以嘗試法為主,同時在各個不同的環節中還穿插運用發現法、問題法、開放法等,讓幼兒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學習。
四、說學法:
在教學活動中我通過引導、提示,讓幼兒發揮想象力、創造力去創編動作,并指導幼兒根據音樂的節奏,用有節奏的語言和動作,幫助自己表演。
五、說教學程序:
第一部分:探索A段音樂,教師用故事導入,小老鼠出來玩啦,并有節奏地邊念歌詞邊做動作(小老鼠東跑跑 西 看看),小老鼠機靈幽默的形象一下能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激發幼兒的表現欲望,然后引導幼兒用小手、小腳學小老鼠看一看的動作,接著引導幼兒根據音樂的快慢在座位上用小幅度的動作對幼兒進行提示。(這一環節在座位上讓幼兒在安靜的狀態下有節奏地做動作,把目標的難點之一解決掉)
第二部分:探索B段音樂拉泡泡糖的動作。在本環節中,我通過提問:“小老鼠把泡泡糖爛在地上,也可能爛在哪兒?”(頭上、屁股上、手臂上、腿上)“老師手里也有一個泡泡糖爛了,誰來幫我拽下來?”激發幼兒探索的欲望,在B段開始處,我用語言進行提示,鼓勵幼兒運用自己已有的經驗進行動作創編,從而讓幼兒自主地參與活動,學習合拍地跟著音樂做拉泡泡糖的動作。這是本次活動的重點和難點,怎樣把幼兒的生活經驗動作用較夸張的律動動作,結合音樂的節奏變化進行表現,我就用語言引導,讓幼兒在創編和聆聽的結合點上有機整和,使本次活動的難點自然地得到了解決。
第三部分:完整表演。在此之前,我和幼兒玩游戲兩遍。第一遍,我與幼兒一同聽音樂做動作,用教師的律動動作與幼兒的生活動作比較的方法來提醒幼兒注意到夸張。第二遍幼兒,我提醒幼兒注意,泡泡糖彈回來時可粘在身體的不同部位。激發幼兒創造性地表演,因為幼兒藝術教育的就是培養幼兒創造能力的教育。為鞏固反復幼兒對音樂的感受、表現,我設計不同的情節,進行2——3次表演:小老鼠到草地上(樹林、公園)玩——小老鼠撿到泡泡糖——拉泡泡糖——小老鼠回家,對于中班幼兒來說,借助音樂來詮釋意境,有一定難度,必須通過聽、感、做才能去感受它獨特的魅力,我創設游戲的情景,用游戲的語言,讓幼兒在趣味性和游戲性濃郁的環境中,既享受了音樂活動的樂趣,又在不知不覺中提高了音樂欣賞和表現能力,讓幼兒在表現音樂形象的同時,在心理上獲得了極大的宣泄的滿足。我在活動中,還注意孩子活動過程和參與表演活動的情感,注意提醒幼兒結交舞伴的空間變化,為幼兒提供自由的活動機會,培養了幼兒共享空間的能力。
在最后的環節中,通過讓幼兒商量:泡泡糖拿下來容易嗎?你會把泡泡糖放到哪兒呢?你愿意把它放哪兒呢?對幼兒進行了環保教育。活動雖然結束了,但從中還可以延伸出更多具體的環保主題,生成更有價值的系列活動。
幼兒園教案《小老鼠和泡泡糖》 篇14
活動目標:
1、初步學習合拍的做小老鼠、拉泡泡糖的動作。
2、有節奏的語言和動作幫助自己更合拍的表演。
3、知道泡泡糖會給人和環境帶來不方便,我們要愛護我們的環境。
4、能根據指令做相應的動作。
5、提高幼兒思維的敏捷性。
活動準備:磁帶。
活動過程:
1、(師)有一種小動物,走路走得很快,還會吱吱叫得,它是誰?小老鼠是怎么走路的?有一天,有一只小老鼠跑到草地上去玩,小老鼠東跑跑西看看,(教師有節奏的念四遍,一邊念一邊用手在腿上做動作)
(1)小老鼠在什么時候往兩邊看的?在哪兩個字看的?我們一起來一邊念一邊學,好嗎?你覺得自己做得怎么樣,好在哪里?
(2)我們一起用小手跟著音樂來學小老鼠走路,好嗎?
(3)剛才我們用手做游戲,現在要用小腳玩游戲,好嗎?
(4)我們現在來聽磁帶來做,音樂快了一些,你們有沒有信心做好呢?
2、(師)小老鼠在草地上玩呀玩呀,它發現了一個大大的泡泡糖,于是它吃呀吃呀,接下來會發生什么事呢?(聽磁帶)幼兒想想猜猜。泡泡糖爆炸了,會粘在哪兒?那怎么樣才能拿下來呢?
(1)我的手上就有一個泡泡糖,請一個小朋友上來幫我拉泡泡糖。
(2)誰的手上有泡泡糖,我來幫他拉。
(3)拉的時候是什么表情?(用勁、手抖、咬牙、身體歪)現在我們一邊聽音樂一邊拍手做拉泡泡糖的動作。
(4)聽到什么音樂要拉泡泡糖,什么音樂要合起來呢?
(5)你們聽最后的音樂,是誰來啦?(貓)
3、(師)想不想學學小老鼠到草地上玩泡泡糖呢?那我們一邊聽音樂一邊做游戲。(完整游戲一次)
(1)泡泡糖還會粘在哪兒?那我們在玩一次,好嗎?(第二次游戲)
(2)泡泡糖還會粘在哪兒?你們做得和我不一樣,好嗎?有信心嗎?需要我幫忙嗎?(第三次游戲)
4、(師)泡泡糖拿下來容易嗎?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許多的不方便,對不對?你們說,吃過的泡泡糖扔在哪兒?為什么?(把它包包好,帶出去扔掉)
幼兒園教案《小老鼠和泡泡糖》 篇15
教學目標:
1、體驗韻律活動的快樂,知道泡泡糖會給別人和環境帶來不方便,要愛護我們的環境。
2、合拍地模仿小老鼠走,較夸張的做出小老鼠拽泡泡糖的動作,探索及用身體動作表現泡泡糖粘在身體各部位的情景。
3、能大膽表現歌曲的內容、情感。
4、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教學準備:
1、音樂《小老鼠和泡泡糖》。
2、圖譜。
教學過程:
一、導入:謎語。
兩撇小胡子油嘴小牙齒賊頭又賊腦喜歡偷油吃。
二、提問:
小朋友見過老鼠嗎?你喜歡動畫片里的老鼠嗎?為什么?老師也認識一只小老鼠,他也有杰瑞的優點,他也很調皮,今天他還和泡泡糖發生了一個故事。小朋友一起來聽音樂,猜一猜小老鼠和泡泡糖到底發生了什么故事。
三、聽音樂。
四、猜一猜。
小朋友來猜一猜小老鼠和泡泡糖到底發生了什么故事。
五、看圖譜聽音樂。
六、教師講述故事,引出游戲情節。
故事:《小老鼠和泡泡糖》
今天天氣真好!小老鼠決定去草坪上曬曬太陽!從小老鼠的洞到草坪上,需要經過老貓的家,所以,小老鼠要非常小心。小老鼠東跑跑西看看,跑一跑,就要停下來,觀察老貓醒了沒有。終于跑到草坪上了,小老鼠可開心了!一打滾,就在草坪上翻了一個大跟頭。突然,小老鼠發現腳上沾上了一顆大大的泡泡糖,怎么甩也甩不掉!小老鼠使勁的拽呀拽,哎喲!哎喲!泡泡糖就像長在小老鼠身上一樣,剛從腳上拽開,又彈到手上,小老鼠不停的拽呀拽,可就是拽不下來!哎呀,不好了!老貓醒了,喵的叫了一聲,小老鼠嚇得使勁一拉,泡泡糖終于掉到地上,小老鼠連滾帶跑地逃回了家。
七、游戲:
1、教師與幼兒傾聽音樂,并與幼兒討論音樂,跟隨音樂邊念兒歌邊做動作:小老鼠東跑跑,西看看。
2、練習小老鼠“東跑跑,西看看”的動作。
教師引導幼兒結合音樂練習小老鼠跑的動作,要求幼兒跟上音樂節拍。
3、拽泡泡糖
教師:“怎樣把沾在腳上的泡泡糖拽下來?”
幼兒模仿小老鼠拽泡泡糖的動作。
4、玩音樂游戲。
教師播放音樂,與幼兒一起玩“小老鼠和泡泡糖”的游戲。
提醒幼兒根據音樂進行表演,鼓勵幼兒大膽的表現動作。
5、提問:泡泡糖還可以沾在身體什么地方?
幼兒討論,并模仿動作,結合音樂進行游戲
活動延伸:
師:小老鼠被泡泡糖粘住,狠狠地摔了一跤,多疼啊!那小朋友想想應該怎么處理吃過的泡泡糖呢?
幼兒說說自己的想法。
教師總結:
泡泡糖亂扔的話會粘到很多的地方,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一些麻煩,也不講衛生,我們得把泡泡糖丟到垃圾筒,不污染環境。
教學反思:
幼兒由于事前對教材分析比較透徹,對重點和難點把握比較準確,所以活動開展得還是比較順利,幼兒在表演小老鼠的“走、看”和“拉泡泡糖”時能積極參與,表演得很還比較到位,師生及生生之間的互動也做得比較好,雖然幼兒有些興奮,但在老師的提醒下也還是能“收得住”。
不足之處:
如果班里的孩子如果能分倆批上課,孩子們一定會有更多的機會去表現自己。
幼兒園教案《小老鼠和泡泡糖》 篇16
設計意圖:
自然界中人與動物的關系是非常親密的,雖然小老鼠在生活中是人人喊打的動物,但動物王國中的小老鼠卻機靈好玩常常引人發笑,深得孩子和成人喜愛。因此我設計了此活動。另外,泡泡糖也是幼兒比較喜歡的糖果之一,對于它的特性——很黏、和給人們帶來的麻煩有一定得了解,所以本活動設計以生活遷移的方式讓活動更貼近幼兒生活,使幼兒的創編表現更自然、豐富,發展幼兒的音樂表現力。
活動目標:
1、知道泡泡糖吃完后應該放到哪里,增強環保意識。
2、創造性的表現玩泡泡糖的有趣動作,提高動作的表現力。
3、學會合拍地做老鼠走、左右張望的動作,大膽表演律動。
4、樂意參與游戲,體驗游戲的樂趣。
5、培養幼兒清楚表述和大膽表演的能力。
重難點分析:
重點:能夠大膽合拍地表演律動動作。
難點:引導幼兒夸張地、創造性地表演玩泡泡糖的動作。
活動準備:
律動音樂、貓咪頭飾、小老鼠頭飾。
活動過程:
一、導入:
創設游戲化情境,幼兒跟隨音樂做熱身律動。
二、展開:
1、教師講述《小老鼠和泡泡糖》的故事
教師有聲有色地講述音樂情節中得故事,使幼兒對音樂內容有所感知與了解。
故事內容:
有一只小老鼠,在媽媽睡午覺的時候,悄悄地溜出去玩。它跑幾步就東瞧瞧、西瞧瞧,跑幾步就東瞧瞧、西瞧瞧。到了草地上,小老鼠不小心踩到了一個粘糊糊的東西。它不知道這是泡泡糖,于是趕緊用手去拽,呀!泡泡糖又黏到了手上,它用另一只手去拽,又黏到了另一只手上,拽來拽去,泡泡糖像根繩子一樣把小老鼠捆了起來。這時,一只貓沖了過來,小老鼠像個球似的滾回了家去了。
2、引導幼兒探索表現小老鼠的動作
(1)師:小老鼠跑出去玩,它是怎么跑的呀?
引導幼兒一邊說,一邊在座位上做動作。
(2)提問:小老鼠跑到草地上玩,它踩到了什么?
泡泡糖小朋友都吃過,泡泡糖是很粘的,它要是粘在了身上,可是不容易弄下來的,小老鼠踩到泡泡糖是怎樣做的?我們一起來學一學。
引導幼兒一邊說,一邊做動作。
4、幼兒自主探索泡泡糖黏在身上的動作
教師及時指導,引導幼兒夸張的把動作表現出來。
5、請一名幼兒與教師合作表演泡泡糖粘到身體不同部位后拽泡泡糖。
師:老師手上也粘到了一個泡泡糖,誰想來和老師一起玩一玩?
6、幼兒分組練習動作。
幼兒之間合作做動作,教師巡回指導,幫助幼兒規范動作并引導幼兒夸張的表現出來。
7、播放音樂,引導幼兒初步感受音樂
師:現在請小朋友聽一段音樂,這段音樂就是告訴我們小老鼠和泡泡糖的`故事,請你們在座位上按故事情節把它表現出來吧。
8、跟隨音樂,師幼共同表演音樂游戲
(1)第一遍:幼兒與教師一同聽音樂做動作。教師引導幼兒跟隨音樂的節拍,并把拽泡泡糖然后又彈回來的動作夸張地表現出來。
(2)第二遍:教師提醒幼兒在游戲中注意,泡泡糖彈回來時可粘在身體的不同部位。
如:胳膊上、腿上、腳上、臉上。
(3)第三遍:教師一邊放音樂,一邊講故事,并加上貓咪沖出來的情節,增加活動的趣味性。貓咪出現后,教師帶領幼兒連忙跑回家。
活動總結:
1、“小老鼠為什么會在草地上踩到泡泡糖?”(環保教育)
2、“吃完泡泡糖以后,應該怎么做才對呢?”
活動結束:
組織幼兒共同討論:小老鼠可被這亂丟泡泡糖的人給害慘了,那我們吃完了泡泡糖應該放到哪里呢?對幼兒進行環保教育,結束活動。
活動反思:
活動中,教師運用夸張的動作來演示泡泡糖的粘性,讓幼兒直觀地了解了游戲的內容,以及更好的掌握了音樂。活動中教師靈活運用了提問技巧,有效地引導幼兒理解動作,以更好的幫助幼兒掌握每個動作。孩子們在詼諧幽默的樂曲聲中嬉戲、理解、融入音樂情景,玩的不亦樂乎,特別是對泡泡糖的粘性有很豐富的表現力,這是我始料未及的。在活動中我特別注意要關注全體,有針對性的教學,對內向、不愛表現的幼兒給于積極的引導、互動、帶動效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