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老鼠和泡泡糖(2篇)
· 活動目標
1、能隨音樂做小老鼠走、左右張望的動作,較形象地做出小老鼠拉泡泡糖的動作。
2、喜歡參與韻律活動,學習用夸張的肢體語言進行表演。
3、知道泡泡糖會給別人和環境帶來不方便,要愛護我們的環境。
· 活動準備
1、音樂磁帶
2、事先玩過泡泡糖,對泡泡糖的粘性有感性認識。
· 活動過程實錄
一、開始部分
聽故事,按故事情節做動作。
(1)老師講故事。
(2)按故事情節做玩泡泡糖的動作。
二、基本部分
1、幼兒聽音樂,按故事情節做動作。
(1)引導幼兒練習a段動作:頭部動作練習、手與頭部結合動作練習、站起來學老鼠的動作。
(2)按b段故事情節學做拉泡泡糖的動作。
提問:
①小老鼠踩到了什么?(泡泡糖)
②小老鼠用手去拉泡泡糖時泡泡糖怎么在手上拿不下來了?怎么回事?(粘住了)
③粘住了怎么辦?(引導幼兒練習拉的動作,突出用力拉的感覺,老師適當示范)
④泡泡糖還會粘到哪里?(發揮想象,創造表演)
2、隨音樂完整表演動作。
(1)“小老鼠和泡泡糖的故事真有趣,我們也來表演一下吧。”(幼兒聽音樂表演)
(2)老師有意識地選擇幾個表演有特色的孩子,再次表演給大家看,并組織幼兒討論和相互學習。(可以重復練習幾次)
3、玩游戲
第一遍游戲:幼兒與老師一起聽音樂做動作。
第二遍游戲:老師提醒幼兒注意泡泡糖彈回來可粘在身體的不同部位。
三、結束部分
1、配班教師扮大貓出來捉老鼠,小老鼠們趕快回家躲起來。
2、環保教育:泡泡糖應該包在紙里后扔進垃圾桶。
過程描述:
活動開始前,老師又拿出了孩子們多帶的泡泡糖,看著他們目不轉睛的樣子,不禁心里竊喜,看樣子這群“小老鼠”又在咽口水了,之前品嘗泡泡糖的事情估計還記憶猶新呢吧!
a段音樂響起,孩子們紛紛走下座位扮演起小老鼠來,可是,怎么所有的老鼠都是一個樣子?兩只手縮放在嘴邊,有的老鼠還很笨重的走路,這可讓老師傻眼了,趕緊提醒:“小老鼠阿,你們這么大聲地走路,可要把貓招來了!快東看看西瞧瞧,提高警惕吧!”話音一落,果然個個“小老鼠”輕手輕腳的走路了,但是對于音樂中的左看右看并不能做出反應,于是老師單獨拎出那個樂句讓他們聽,個別幼兒聽出音樂中的變化,并且迅速做出了左看右看的動作,老師馬上給予了肯定:“這只小老鼠的動作和音樂很匹配,跑跑跑,左看右看。”這下,“小老鼠”們逐漸能根據音樂旋律東看一下,西看一下,可是,所有“小老鼠”的動作還是一樣,縮著“爪子”就是他們的唯一標志!
隨著b段音樂的出現,“小老鼠”們開始拉起了泡泡糖,有的在嘴邊拉呀拉,有的在身上拉呀拉,有的彎著背,有的低著頭……動作是各種各樣,再看看他們的表情,很費力的樣子。沒想到這會兒拉泡泡糖的動作還挺多呢,原來泡泡糖粘的位置不一樣,真是一群聰明的“小老鼠”!
活動接近尾聲的時候,老師拿出泡泡糖分給了孩子們,看著他們將剝下的包裝紙扔進了垃圾桶,老師沒有出聲。請他們繼續嚼一嚼泡泡糖,讓他們把泡泡糖粘在身體的不同位置拉一拉,然后提問:“現在泡泡糖吃過了,玩過了,那么應該怎么做才對呢?”所有的孩子都跑向垃圾桶,將泡泡糖直接扔進了垃圾桶。一切結束后,老師語重心長地說:“孩子們,泡泡糖、口香糖吃過后,我們應該把他們包在原來的包裝紙里或者找一小張紙把它包起來,然后再扔掉,這樣就不會粘在地上、粘在垃圾桶上,收垃圾的清潔工就能方便的處理掉它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