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韻律活動《小老鼠和泡泡糖》課后反思
本周觀摩了范玲姝老師組織的中班韻律活動《小老鼠和泡泡糖》。本次韻律活動音樂旋律活潑輕快,形象突出。教師通過朗誦有趣的兒歌、詼諧的動作,表現小老鼠調皮、可愛的有趣形象,讓幼兒感受韻律節奏明快的特點,充分激發幼兒的活動興趣。根據新《綱要》中藝術指導的內容與要求:提供自由表現的機會,鼓勵幼兒用不同藝術形式大膽表達自己的情感、理解、想象……分享他們創造的快樂。教師在活動后半部分,組織幼兒自由探索小老鼠拽泡泡糖的各種動作,不僅充滿了好奇,而且讓幼兒感到非常有趣,整個活動過程幼兒始終樂在其中,活動效果非常好。
一、活動內容,貼近生活。
《指南》提出:選擇的教育內容要貼近幼兒的生活和經驗,與幼兒興趣和能力相適應。韻律中小老鼠和泡泡糖都來源于幼兒的實際生活。對于中班幼兒來說,都有吃過泡泡糖的經歷,也對小老鼠的形象非常熟悉。所以活動開始,教師一引出“小老鼠”,就很快地集中了全體幼兒的注意力。而由于平常生活中吃過泡泡糖,了解泡泡糖具有很強的粘性的特點,所以幼兒能對兒歌內容迅速理解,也能對使勁拽泡泡糖的動作不感到陌生,從而為創編表演動作做好了準備。
二、趣味兒歌,激發興趣。
興趣,是幼兒最好的老師。活動中,教師為了幫助幼兒感受音樂的節奏特點,為音樂配上了兒歌《小老鼠東跑跑西看看》,并配合相應的動作直接導入。兒歌內容有趣,教師又根據音樂的節奏特點誦讀兒歌,使兒歌與形象的動作表演相結合表現音樂,幼兒的興趣一下子就被調動起來了,參與積極性很高。全體幼兒都能主動地根據節奏誦讀兒歌,樂于參與韻律表演,特別是對于使勁拽、拉泡泡糖的動作表演感到興致勃勃。
三、互相學習,促進提高。
幼兒之間進行相互交流,能增強自信心,促進各方面能力的發展。由于音樂是三拍子,節奏較快,為了幫助幼兒表演“小老鼠東跑跑西看看”這個動作,提問幼兒“小老鼠說哪個字的時候停下來看的?”把動作進一步細化,而對小老鼠拽泡泡糖的動作表演是難點,教師除了示范表演外,還邀請個別幼兒進行動作創編。最后,教師有意識地引導幼兒觀察同伴的手以及面部表情的變化,通過互相學習,互相模仿,來提高大家的表演能力。
四、大膽想象,體驗詼諧。
新教育理念提醒我們,教師要專注幼兒的情感反應和體驗。教師鼓勵幼兒大膽想象,猜想小老鼠遇到麻煩后的表情和動作,引導幼兒大膽模仿、表現小老鼠的有趣動作。而當小老鼠粘上泡泡糖及泡泡糖粘到小老鼠身上的不同部位后,小老鼠會有哪些不同反應和動作表現呢?教師除了自己示范一種反應和動作表現外,以鼓勵性語言和贊賞性眼神促使幼兒進行積極的表演,在活動后半部分,教師更是引導幼兒對泡泡糖甩不掉,到處粘的現象進行大膽創想和詼諧的模仿,將活動推向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