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大班科學《雨》教案含反思(精選2篇)
幼兒園大班科學《雨》教案含反思 篇1
班況分析:
"雨"是自然界中幼兒最熟悉的一種自然現象,特別是夏天,綿綿不斷的"雷雨"更給幼兒的生活增添了一份樂趣。然而,我們發現許多的幼兒都不知道或說不出天上為什么會下雨以及雨是怎么形成的。針對此狀況,為了讓幼兒知道雨的形成的奧秘,特設計此活動。
活動內容:
奇妙的自然"天上為什么會下雨"
活動目標:
引導幼兒觀察雨的自然現象,通過故事及實驗探索雨的形成的奧秘,引起幼兒對自然界的關心與注意。
活動重點:
引導幼兒觀察雨的自然現象,通過故事及實驗知道雨的`形成的奧秘。
活動難點:
能和同伴一起去探索雨的形成的奧秘。
活動準備:
掛圖、雨形成的圖書資料、小實驗的操作材料。
活動過程:
一、游戲:說相反。
教師帶領幼兒于戶外玩"說相反"的游戲。
二、幼兒親身體驗:"下雨啦"。
"下雨啦","下雨啦"。幼兒與教師共同進入活動室。
討論:雨是哪里來的?從天上為什么會下雨?
三、探索活動。
1、教師引導幼兒分組談話、試驗操作、觀察圖片、書籍、探索天上為什么會下雨?
2、幼兒進行經驗交流。
3、教師講述故事《水滴的旅行》。
4、教師引導幼兒觀察小實驗,發現水受熱變成水蒸氣跑到空氣里,它們升到天空中,遇冷變成小水滴,無數這樣的小水滴聚集在一起,變成云。這些水滴在云中互相碰撞,合并變大。當水滴重到空氣的浮力再也托不住時,它們便會從云中落到地面上,這就是雨。
活動反思
活動設計思路比較清晰、簡單的,通過圖片、欣賞課件、游戲表演,一環緊扣一環,過渡也較自然,幼兒能隨著老師的思路,一步步接近主題。整個活動中,幼兒的表現可以說是非常不錯的。注意力都很集中,思維也很活躍,常規紀律自覺遵守。大部分幼兒舉手發言很積極,思維至始至終都跟隨著老師,當然也有極個別幼兒雖然做似端正,卻沒有主動發言,他們應成為老師關注的焦點,要想辦法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幼兒園大班科學《雨》教案含反思 篇2
活動目標:
1.通過對雨點娃娃展開想象,發展幼兒的想象能力。
2.鼓勵幼兒大膽表現,大膽創作,體驗創作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勾線筆油畫棒繪畫紙范畫
2.日常生活中滲透有關交通工具的知識
活動重點:
在雨點娃娃的形狀上進行想象畫。
活動難點:
根據雨點娃娃的形狀展開合理的想象,進行添畫。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出課題
1.小朋友,你們喜歡出去旅行嗎?你們出去旅行時是怎樣去的?輔助提問:你們是乘上什么交通工具去的?
2.老師:今天,有許多的小動物也想出去旅行,那它們會乘上什么交通工具去玩呢?(幼兒自由想象)
3.老師告訴幼兒:原來呀今天小動物們要乘上雨點娃娃去旅行。(出示雨點娃娃)那雨點娃娃會怎樣帶小動物們去玩呢?請幼兒相互討論然后請個別幼兒說。
4.原來雨點娃娃很神奇,它們會變變變。(出示范例)請幼兒說一說雨點變成了什么?(小汽車)
5.你們覺得雨點娃娃奇妙嗎?那他還會變成什么呢?(請幼兒說一說)里面會乘上什么小動物呢?我們小朋友來把它畫下吧。
二、交待作畫要求:把雨點娃娃畫得大一點,然后你覺得它會變成什么交通工具,你就給它添畫完整。然后畫上乘著的小動物。
三、幼兒作畫,老師巡回指導,鼓勵幼兒添畫出不一樣的交通工具。對于幼兒的創新表現及時予于表揚。
四、展示幼兒作品,表揚有創意的幼兒。
五、幼兒學駕駛自己設計的交通工具出去旅行結束。
活動反思:
整節課下來,發現幼兒的'想象力還是不錯的,最后的效果也較好,但老師不夠放手,有的地方有局限性,比如在幼兒說出變飛機、變火車時,老師不用簡單示范,也許幼兒的想象效果會更好。還有由于教師的不放手,在制定目標時也不夠到位,應再細化一點。如目標的第二條可定位為鼓勵幼兒畫出不同的雨點娃娃變出來的交通工具,體驗自己創作的樂趣。所以在以后的教學中,我應該學會放手,以便獲得更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