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爾夫音樂教案(精選14篇)
奧爾夫音樂教案 篇1
一、活動目標:
1、通過歌曲游戲,讓幼兒在游戲中感應歌曲的拍子。
2、熟悉歌曲旋律并學唱歌曲。
二、活動準備:
CD、故事掛圖、手腕標識帶
三、活動流程:
1、暖身活動
以歌曲節奏做前期經驗鋪墊,ta ti ti為步伐節奏配合語詞進入活動室。
2、故事引導
故事內容:爸爸媽媽在家里準備舉辦一場盛大的宴會,寶寶一大早就起床幫助,當起了小主人。客人來人,寶寶主動與客人打招呼,對客人說:“你好,請進,請坐。”師問:家里有客人來的時候,還可以對客人說什么?(給客人端茶,煮香噴噴的食物)師問:寶寶還可以做什么服務?(拿拖鞋、與客人握手)
寶寶一家還為我們準備了一首好聽的歌曲,歌曲的名稱叫做《啦啦啦啦來跳舞》。
3、感應拍子,傾聽歌曲,初步熟悉歌曲的旋律。
感應拍子:
第一次:傾聽——感應拍子。
第二次:對語詞的理解和記憶(語詞的內容可以作為下一次傾聽音樂的要求)聽音樂的時候教師可用傾聽狀的動作提示幼兒聽的重點,并做一個動作的引導,也即加入一些肢體動作幫助記憶。
第三次:歌曲游戲幫助幼兒加深感應歌曲拍子(在律動當中,進一步地學唱歌曲)
A、集體游戲:幼兒圍圈唱,回應老師相同的禮儀動作。
老師在圈內邊走邊唱,走到誰的面前,該生配合詞義律動。
B、單人游戲:幼兒單人結合語詞,配合歌曲詞義做相應的禮儀律動。
C、雙人游戲(固定同伴):幼兒雙人結合語詞,繼續配合歌曲詞義做相應的禮儀律動。
D、雙人游戲(交換同伴):幼兒場地內間奏時四散找伴,找到同伴后根據歌曲詞義做禮儀律動。(幼兒手上綁標識帶,進行一一對應,如紅色對應的找紅色)
4、結束:今天我們一起玩了啦啦啦啦來跳舞的游戲,我們到外面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分享這個有趣的游戲吧!
師幼配合音樂走出活動室。
奧爾夫音樂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熱身音樂律動讓小朋友愉快高興的進入音樂氛圍
2、聲勢、樂器感受《粉刷匠》語詞節奏
3、培養幼兒親自參與音樂表演,感受音樂的愉悅情緒
教學重點:
1.聲勢、樂器感受《粉刷匠》語詞節奏
教具準備:
1.CD:《蛙蛙快樂頌》、《粉刷匠》、《律律動音樂》
2.樂器:節奏棒
3.舊報紙做的刷子、畫好的粉刷圖片、彩色貼紙
教學內容:
A.音樂熱身律動:《蛙蛙快樂頌》
1.主班老師請小朋友站到自己的位置(地板上貼好的標記)
2.配班老師放音樂,主班老師帶領小朋友隨音樂一起做音樂律動
3.做完音樂律動后,主班老師請小朋友坐在自己的位置上
4.音樂提示:剛開始,小朋友只要跟著音樂動起來就可以
B.音樂聆聽游戲
1.唱名字
老師依次用強弱不同的聲音叫小朋友的名字,請小朋友用動作或聲音作出回應
例如:(老師)× × × ×│× × ×(幼兒)做動作:站起來、舉手;
貝貝貝貝在哪里?
或者說“哎”“到”“這兒”等話回應
2.音樂問候
老師和小朋友拍手互相進行音樂問候
例如:(老師)唱:12 3 4︱5-︱54 32︱1-‖
小朋友們好小朋友們好
(小朋友)唱:12 34︱5-︱54 32︱1-‖
老師好老師好
3.聽《粉刷匠》伴奏音樂
①師:老師的手真靈巧,喜歡跟著音樂跳。小朋友認真聽,認真看,老師的手跟著音樂怎么跳舞的?一會兒老師請你們的小手跟著音樂一起跳舞。
②配班老師放音樂,主班老師手有節奏的做動作
③老師請小朋友一起跟音樂模仿做手的動作
④老師鼓勵、表揚小朋友們的表現
附手的律動:
第一個樂句:胸前拍手
第二個樂句:前平舉左右晃手
第三個樂句:前平舉雙手交替上下做刷墻動作
第四個樂句:伸出食指,雙手分別交替點自己的鼻子
C.音樂語言游戲
1.猜謎語:
①師:喜歡猜謎嗎?我說你們猜一猜,仔細聽好了“兩棵樹,十個叉,不長葉,不開花,吃飯勞動全靠它”。(手)
②師:說說你們的小手能干什么?
2.能干的小手:
①師:下面看看老師的手能干什么?
(拍手、掃地、洗衣服、刷牙、洗臉、粉刷)
②師:小朋友真聰明,一看就知道老師的手在做什么?我們一起來做一做,看誰的小手最能干?
3.音樂語詞節奏
①師:小朋友,老師把剛才粉刷墻壁的動作編成了一首動聽的兒歌,你們仔細聽(邊念邊拍語詞節奏)
我是一個粉刷匠,粉刷本領強。
我要把那新房子,刷的很漂亮。
刷了房頂又刷墻,刷子飛舞忙。
哎呀我的小鼻子,變呀變了樣。
(語詞節奏型) │ ×│ │×-‖
②老師說一句,小朋友模仿說一句(邊念邊拍語詞節奏)
③播放音樂,老師和小朋友拍手跟唱音樂語詞
D.音樂節奏快車(20分)
1.聲音配合動作節奏
(教師用舊報紙折成刷子在墻壁上做粉刷的動作)
①師:小朋友,看看老師粉刷房子時的動作請你們給我的刷子配上聲音,先瞧瞧Ⅹ老師(配班)是怎么給我的刷子配聲音的?(刷的長,配上唰-的節奏;刷的短,配上唰的;總的節奏型:
│ ×│ │×-‖)
唰唰唰唰唰唰唰唰唰唰唰唰
②請小朋友一起給我的刷子配上更好聽的聲音(還可以用嚓、沙沙替換)
③老師給粉刷時配上好聽的音樂,請小朋友和老師邊手做粉刷地面動作邊跟唱歌詞(雙跪坐,雙手隨音樂節拍前后刷動)
2.老師介紹樂器節奏棒,示范操作方法,提出注意事項
3.播放音樂,老師和小朋友一起用節奏棒為音樂配上好聽的伴奏(重復2遍)
利用幼兒平時下課前常用的音樂作為結束。
奧爾夫音樂教案 篇3
一.音樂活動名稱:
《粉刷匠》
二.音樂教學目標:
1、熱身音樂律動讓小朋友愉快高興的進入音樂氛圍
2、聲勢、樂器感受《粉刷匠》語詞節奏
3、培養幼兒親自參與音樂表演,感受音樂的愉悅情緒
三.音樂教學重點:
1.聲勢、樂器感受《粉刷匠》語詞節奏
四.音樂教具準備:
1.CD:《蛙蛙快樂頌》、《粉刷匠》、《再見歌》
2.樂器:節奏棒
3.舊報紙做的刷子、畫好的粉刷圖片、彩色貼紙
五.音樂教學內容:
A.音樂熱身律動:《蛙蛙快樂頌》(5分)
1.主班老師請小朋友站到自己的位置(地板上貼好的標記)
2.配班老師放音樂,主班老師帶領小朋友隨音樂一起做音樂律動
3.做完音樂律動后,主班老師請小朋友坐在自己的位置上
4.音樂提示:剛開始,小朋友只要跟著音樂動起來就可以
B.音樂聆聽游戲(10分)
1.唱名字
老師依次用強弱不同的聲音叫小朋友的名字,請小朋友用動作或聲音作出回應例如:做動作:站起來、舉手;貝貝、貝貝在哪里?
或者說“哎”“到”“這兒”等話回應
2.音樂問候
老師和小朋友拍手互相進行音樂問候
老師好、老師好
3.聽《粉刷匠》伴奏音樂
①師:老師的手真靈巧,喜歡跟著音樂跳。小朋友認真聽,認真看,老師的手跟著音樂怎么跳舞的?一會兒老師請你們的小手跟著音樂一起跳舞。
②配班老師放音樂,主班老師手有節奏的做動作
③老師請小朋友一起跟音樂模仿做手的動作
④老師鼓勵、表揚小朋友們的表現
附手的律動:
第一個樂句:胸前拍手
第二個樂句:前平舉左右晃手
第三個樂句:前平舉雙手交替上下做刷墻動作
第四個樂句:伸出食指,雙手分別交替點自己的鼻子
C.音樂語言游戲(10分)
1.猜謎語:
①師:喜歡猜謎嗎?我說你們猜一猜,仔細聽好了“兩棵樹,十個叉,不長葉,不開花,吃飯勞動全靠它”。(手)
②師:說說你們的小手能干什么?
2.能干的小手:
①師:下面看看老師的手能干什么?
(拍手、掃地、洗衣服、刷牙、洗臉、粉刷)
②師:小朋友真聰明,一看就知道老師的手在做什么?我們一起來做一做,看誰的小手最能干?
3.音樂語詞節奏
①師:小朋友,老師把剛才粉刷墻壁的動作編成了一首動聽的兒歌,你們仔細聽(邊念邊拍語詞節奏)
我是一個粉刷匠,粉刷本領強。
我要把那新房子,刷的很漂亮。
刷了房頂又刷墻,刷子飛舞忙。
哎呀我的小鼻子,變呀變了樣。
②老師說一句,小朋友模仿說一句(邊念邊拍語詞節奏)
③播放音樂,老師和小朋友拍手跟唱音樂語詞
D.音樂節奏快車(20分)
1.動作節奏配音
(教師用舊報紙折成刷子在墻壁上做粉刷的動作)
①師:小朋友,看看老師粉刷房子時的動作請你們給我的刷子配上聲音,先瞧瞧Ⅹ老師(配班)是怎么給我的刷子配聲音的?(刷的長,配上唰的節奏;刷的短,配上唰的。
②請小朋友一起給我的刷子配上更好聽的聲音(還可以用嚓、沙沙替換)
③老師給粉刷時配上好聽的音樂,請小朋友和老師邊手做粉刷地面動作邊跟唱歌詞(雙跪坐,雙手隨音樂節拍前后刷動)
2.老師介紹樂器節奏棒,示范操作方法,提出注意事項
3.播放音樂,老師和小朋友一起用節奏棒為音樂配上好聽的伴奏(重復2遍)
E.音樂小舞曲(10分)
1.音樂律動表演(重復4遍)
第一個樂句:雙手伸直于胸前做上下交替粉刷動作
第二個樂句:雙手叉腰,雙肩做上下聳動動作
第三個樂句:雙手叉腰,屁股左右扭動動作
第四個樂句:雙手并攏,手心朝向臉部,做畫圓式動作;最后雙手于胸前攤開(變呀變了樣時)
2.身體不同部位創編粉刷律動
①師:“小朋友,你們用什么粉刷啊?”(手)
“大家想想我們還可以用什么部位粉刷呢?(胳膊、肩膀、后背、腿等)我們跟著粉刷音樂都試一試吧!“
②小朋友模仿老師分別隨音樂做不同部位粉刷的動作
F.愛的叮嚀(4分):老師表揚每位小朋友的表現,并親手為小朋友貼上代表榮譽的
彩色貼紙
G.再見歌(1分):
1.音樂中老師和大家一起唱再見歌.
2..送園環節:兩位老師面帶微笑向每位家長和小朋友說再見
幫幫寶提示:
1.音樂語言游戲環節老師要求小朋友一定要有節奏的朗誦兒歌
2.節奏棒敲奏時注意節奏棒的演奏方法,避免傷害幼兒
奧爾夫音樂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通過欣賞和即興舞蹈,體驗樂曲《葡萄牙舞》歡快跳躍的情緒。
2、通過故事和圖形譜,了解音樂結構和創編舞蹈動作。
3、讓幼兒感受樂于助人的快樂。
活動準備:
音樂《葡萄牙舞》、丫丫和哈哈的圖片、黑板、圖形譜
活動過程:
一、用孩子的名字配上聲勢律動,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二、感受音樂。(放主旋律音樂兩次)
1、欣賞音樂。
提問:你聽了這首音樂有什么感覺?聽音樂時你想到了什么?
2、即興舞蹈。(放主旋律音樂兩次)
師;請你邊聽音樂邊把你想到的東西跳出來。
三、聽故事。
有個小朋友叫丫丫,(出示丫丫的圖片)她有一個很好的朋友叫哈哈,丫丫和哈哈這兩個好朋友每天在一起玩耍,一起吃飯,還一起睡覺呢!有一天,丫丫找不到哈哈了,哈哈到哪里了呢?正在丫丫著急的時候,來了一個老婆婆,她告訴丫丫知道哈哈去了哪里。原來丫丫到一個國家去玩,她迷路了,找不到回來的路,回不來啦!丫丫跟老婆婆說:“我要去找丫丫,我要到那個國家去。”婆婆說:“這個國家很遠,只能走路去,還要鉆山洞。還有那個國家的是房子都很奇怪的,你到了就知道了!”丫丫說:“再遠我也要去。”婆婆就告訴了丫丫怎么去,丫丫出發了。
四、分段了解音樂結構和創編舞蹈動作。
1、 出示兩段紙做的道路的圖片。
教師提問:丫丫出發了,丫丫走了多遠,請小朋友把手指伸出來一起幫她數數?
教師拿著丫丫的圖片在圖形譜上走八下,教師告訴小朋友:丫丫走了800里,還要繼續走,又接著走了800里。
2、 拉拉是怎樣走路的?請小朋友創編丫丫走路的動作。
聽音樂小朋友和老師一起做丫丫走路的動作。(放主旋律音樂的第一部分音樂)
3、出示兩座山的圖片。
教師提問:丫丫前面有幾座山?(兩座山,過一座山還要走一 段
路。) 山太高,丫丫爬不上去,只有鉆山洞了。
3、啟發小朋友創編丫丫鉆山洞的動作和走路的動作。
請小朋友到前面來表演動作(鉆山洞——走路——鉆山洞——走路),教師示范動作,并和孩子一起表演動作。
4、聽音樂小朋友和教師一起做丫丫鉆山洞和從山洞出來走路的動作。(放主旋律音樂的第二部分音樂)
5、丫丫終于到了這個國家,這個國家的人都歡迎丫丫到他們家里去做客,他們一起說了句話歡迎丫丫,你們猜說的什么呢?
這句話就是:歡迎你,歡迎你,歡迎你,歡迎你。節奏為(歡迎 你—︳歡迎 你——︳歡迎 你—︳歡迎 你——)這個國家的人很熱情,還做了動作表示歡迎,按節奏拍手。
教師帶小朋友根據節奏拍手并說歡迎詞。
6、丫丫進了這個國家的人家里去做客,她發現這個國家的房子很奇怪,房子的門很矮,要鉆進去,鉆進去之后又發現房子里面很大,很高。
(出示房屋的圖片)
7、請小朋友創編丫丫鉆進房子和在房子里走路的動作。
教師示范動作(鉆門——走路——鉆門——走路),并和孩子一起表演動作。
五、聽音樂完整地走圖形譜、做律動和舞蹈。
1、 請小朋友聽音樂看老師走圖形譜,老師拿著丫丫的圖片走圖形譜。(放主旋律音樂兩次)
2、 小朋友跟著老師一起走圖形譜。(放主旋律音樂兩次)
3、 老師帶小朋友站在原地做律動。(加上丫丫走路的動作和鉆山洞、鉆 門的動作)(放第主旋律音樂兩次)
4、課室內放有用積木搭成的山洞和門,孩子在教師的帶領下聽音樂舞蹈。使舞蹈具有流動感。(放完整音樂)
5、滲透德育教育。
最后在一個門里終于找到了哈哈,大家一起叫“哈哈!”教師提問:丫丫很艱難才找到哈哈,哈哈應該說什么?我們應該向丫丫學習什么?教育小朋友們要團結友愛,樂于助人。
《葡萄牙舞》全曲是由一個旋律回旋重復了8次組成。旋律可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由兩句相同的樂句組成,沉穩而又歡快,象士兵在行走,每一個樂句的旋律走向成直線形,兩句旋律線象兩條寬寬的道路。第二部分也是由兩句基本相同的樂句組成,急促而歡快,每個樂句感覺前兩拍象人蹲著在鉆山洞,后兩拍象人站起來昂首挺胸走路。
奧爾夫音樂教案 篇5
設計意圖:
本次活動主要使幼兒可以親身體驗,主動參與到音樂活動中來,通過各種模仿表演,讓幼兒從單一感官到多個感官體驗到音樂中的快樂,自然進入全身心的音樂體驗,并感受到原野風生活的熱情奔放。
一、活動目標:
1、在游戲中感應音樂的特定音效,感受原野風樂曲的節奏明快和熱情奔放。
2、嘗試發明不同的歡呼聲,體驗游戲的快樂。
二、活動準備:
幼兒已有經驗 口哨、道具火堆、手偶
三、活動重難點:
重點:聽辯音樂中的特定音效,感受熱情奔放的樂曲。
難點:能聽辨特定音效變換動作。
四、活動過程:
(一)聽音樂走進活動室“草原上的小騎手” 師:—— 剛才小朋友們聽到這首歌感覺像到了哪里?
(二) 以小客人進行導入 ——(出示手偶娃娃)今天有位從草原上來的小客人我們一起來歡迎她。 老師模仿手偶娃娃說話:“小朋友們好,我叫點點,我有一件高興的事情告訴你們,我家今天來了許多客人,媽媽說要舉行一場篝火晚會,可是媽媽問了我一個問題:什么是篝火晚會,可是我就就是不知道,小朋友們你們能幫幫我們嗎?你們知道什么是篝火晚會嗎?篝火晚會都有些什么呢?”
(三)感受音樂
b. 音樂:(站)拍身體各部位 哨聲:做舉手狀(歡呼)
(四)口技表演 師:小朋友你們玩得開心嗎?音樂中點點開心的'時候是怎么喊的?我們也來學學吧(喲呵 ~)。除了可以這樣叫,還可以怎樣叫呢?配上相應的動作(發出各種聲音練習)。 音樂:做舞蹈動作 哨聲:舉手 呼喚聲:小朋友自己開心的叫聲 。
(六)結束活動。 今天我們大家玩的開心嗎?我們該回去休息了,下次再玩。(聽音樂出場)
奧爾夫音樂教案 篇6
設計意圖
唐老鴨和米老鼠是中班孩子較為熟悉和喜歡的動畫人物,從這兩個人物導入出發,采用音樂《開火車》這個具有鮮明特點的音樂來作為活動主體音樂,該樂曲為三四拍子,風格鮮明,旋律輕快活潑,帶有童趣的色彩,符合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本次音樂活動主要引導幼兒通過欣賞,感受樂曲的情緒,豐富幼兒的審美經驗,提高幼兒的音樂感受力和表現力,感受三拍子音樂的特點及舞步。
活動目標
1、初步感受四分之三拍子音樂,并認知三拍子音樂的特點及舞步;
2、感受音樂中的顫音;
3、鍛煉幼兒肢體協調性。
活動準備
坐墊、紙、筆(均為各人一份)。
活動過程
一、律動
1、手指跳動;
2、圍圓圈走動;
3、兩兩拉手。
二、有節奏地問好
介紹自己的名字向大家問好。
三、活動主體
1、看圖問答
問:“唐老鴨和米老鼠要坐小火車去迪斯尼樂園玩,小火車前進會發出什么聲音?”
學習小火車,模仿動作。
2、兩兩相對坐好,隨音樂做動作。
3、游戲
老師做火車頭,鳴笛處邀請一對不同顏色的寶寶接火車。
4、任務交接
每到一處鳴笛,任務交接,前一個火車頭向下一個火車頭敬禮交接。
5、畫火車輪
活動延伸:
樂器操作、合奏:三角鐵、碰鐘。
奧爾夫音樂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學習歌曲《小茶壺》,嘗試用動作表現不同茶壺的造型,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
2、通過茶杯和小茶壺的角色扮演,享受同伴交流帶來的快樂。
3、進一步熟悉歌曲的旋律,表現歌曲風趣、活潑的情趣。
活動準備:
1、各種形狀的茶壺圖片,提前沏好的菊花茶水每人一杯,制作一個大茶壺可以掛在幼兒身上表演。
2、提前引導幼兒了解天氣熱了,我們要多喝涼溫的水,不喝冰鎮飲料,這樣才會對身體有益。
活動過程:
導入:出示茶壺,激發興趣。
1、師:哇,小朋友們今天天氣真好,森林里的小動物邀請我們一起去參加森林音樂會呢,請小朋友們帶上自己的小樂器和趙老師一起出發吧。
(跟隨《森林音樂會》2/4的樂曲表演演奏各種樂器的動作,由幼兒自己設計動作,老師和集體模仿.)
2、哎呀,天氣好熱,演奏完音樂會口好渴啊,我們喝點茶水吧!(老師出示提前晾好的茶水,用茶壺為幼兒一一倒上,同時幼兒會觀察到茶壺)
3、師:小朋友們,老師剛才用什么為大家倒的茶水啊?“茶壺”。對啦,小朋友你們知道嗎,老師這里還有各種各樣的茶壺呢,它們都是小茶壺的好伙伴,請小朋友們認真看一看,茶壺身上都有什么?(幼兒自由發言:把手、壺嘴、有的圖片上的茶壺還冒著小蒸汽)
4、小朋友說的好極了,你們看,茶水倒好了,我們一起喝茶吧。“咕嚕咕嚕好喝耶”,看趙老師是怎樣喝的?你也學著我的聲音喝下試試,(注意發出兩聲)喝完茶水好舒服,感覺都沒有那么熱了呢。
學習歌曲,模仿小茶壺的動作,激發幼兒表演興趣
5、小朋友們這么喜歡小茶壺,也喜歡喝茶水,那么老師就教大家一首歌,名字就叫《小茶壺》。請小朋友們豎起小耳朵聽一聽,歌曲中的小茶壺是什么樣子的?
6、老師用較慢的速度示范唱一遍,提問:茶壺長的什么樣子?從茶壺中冒出什么?誰能學一學聲音?不要燙到哪里?(圓又胖,冒出小蒸汽,不要燙了嘴)
7、請幼兒上前用身體擺出各種茶壺造型,并說出自己表演茶壺的嘴、把手在哪里,怎么倒水。(提示幼兒做出各種形狀,盡量不重復)
8、播放歌曲《小茶壺》,我們來和小茶壺一起開心地唱歌吧。(老師帶動幼兒一起演唱、模仿茶壺動作)熟悉幾遍后,請一名小朋友扮演茶壺,另外幾名幼兒扮演茶杯,茶壺為茶杯倒水,要求動作形象、夸張。
情景表演,體驗同伴合作表演的樂趣
9、師:茶壺王國里要舉行舞會你們想去嗎?但是茶壺國王說,只有茶壺才能參加,所以我們要先變成茶壺才能去,現在趙老師開始念魔咒,然后請你變成自己喜歡的茶壺樣子,好不好?(好!)(老師嘴中念念有詞說魔咒),哇!變出這么多小茶壺,請你講一講,你是一個什么樣子的茶壺。
10、茶壺王國的舞會就要開始了,(請一名幼兒掛好大茶壺的掛飾扮演茶壺國王)茶壺國王說:請每個小茶壺找一個茶杯做好朋友,一起來跳舞。我們先請女孩子做小茶杯,男孩子做茶壺跳舞好嗎?請男孩子跟我一起去找一個小茶杯舞伴,我找到了,你呢?
11、師:現在我要請女孩子做茶壺,男孩子做茶杯,請小茶壺去找到自己的小茶杯,我們一邊唱歌一邊做游戲,唱到咕嚕咕嚕冒出小蒸汽時,我們就給小茶杯倒些水。
奧爾夫音樂教案 篇8
活動目的:
1、感受樂曲輕松開心、詼諧幽默的心情,初步理解樂曲ABAB’…反復的構造,感知A段歡快跳動、B段延長且層層累加的`特點。
2、引導幼兒在現有生活閱歷的根底上,創編牙膏跳舞及擠牙膏的動作。
活動預備:
教學圖譜一張,用小紙張將“牙膏條〞一一遮住;教具大牙膏一個;音樂磁帶。
活動重點、難點:
重點:感受樂曲輕松、詼諧的心情,并大膽用動作開心地表現。
難點:初步理解樂曲的構造,感知A段歡快跳動、B段延長且層層累加。
活動過程:
1、幼兒完好地傾聽樂曲,體驗樂曲歡快、詼諧的心情。
2、教師結合教具簡述故事?牙膏舞會?,關心幼兒理解樂曲所表現的形象和內容。
3、結合圖譜,欣賞音樂,初步理解樂曲構造。
〔1〕教師聽音樂指圖譜,依次出示牙膏條;提問:牙膏跳舞時,音樂是一樣的嗎?
〔2〕幼兒隨音樂指圖譜提問:擠牙膏時,音樂一樣嗎?有什么變化?
〔3〕請力量強的幼兒聽音樂領指圖譜。
4、教師啟發幼兒創編牙膏跳舞及擠牙膏的動作。
5、完好地隨音樂表演。全體幼兒跳圓圈舞,B段時,教師依次請幼兒進圈當牙膏條,做出各種造型。
6、教師簡潔介紹樂曲,啟發幼兒起名字。
活動延長:
1、可在欣賞音樂的根底上,學慣用打擊樂器為樂曲伴奏。
2、可啟發幼兒用牙膏盒、牙膏皮制作美工作品。
奧爾夫音樂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一、培養幼兒對4|4拍強弱的規律和感受
二、利用說白節奏進行語詞的創作游戲
三、感受頑固節奏
活動準備:
教學CD、幼兒用書、節奏卡
活動過程:
一、律動感受
1、故事導入:“小朋友的家里有小狗嗎?……今天,老師也帶來一只小狗……”
2、根據故事內容做動作。
3、結合音樂律動。
4、教師引導幼兒創編動作。
5、教師整合幼兒創編的動作,結合音樂練習,并在說白的時候拍手。
6、教師引導幼兒進行身體樂器的創編。
二、強弱規律的游戲
1、教師做出強弱的聲音。如跺腳與拍手。并讓幼兒分辨。
2、說說白并結合強弱。如:跺腳時說小、拍肩時說眼睛。
3、引導幼兒創編強弱的動作。
(1)身體樂器——如:拍手、拍腿等動作進行
(2)生活樂器——地板、桌子、等物體為節奏型伴奏。
4、結合音樂練習。
三、感受頑固伴奏
1、語詞創作:運用幼兒用書的提示引導幼兒進行語詞的創作。
如:小黃狗,眼睛花天天都要去看花,
我愛花我看花就是不要去摘花
2、語詞的呼應:
問:小黃狗怎樣叫?答:汪汪汪汪汪汪汪叫
3、出示節奏卡,結合節奏卡進行練習。
4、節奏練習
1)先一起練習頑固伴奏。
2)分組練習
一組:說白節奏型一組:頑固伴奏
四、樂器合奏
1、出示樂器
2、樂器練習
1)一起練習說白節奏型
2)一起練習頑固伴奏
3、樂器合奏:說白節奏型與頑固伴奏。
幼兒用書使用說明:
1、教師引導幼兒將圖畫節奏型轉化為音符節奏型,畫在小狗的下面
2、教師與幼兒一起進行的語詞創編。
3、請幼兒把小狗的節奏型演奏出來,并注意強弱拍的表現
4、請家長在右上角記錄小朋友的創作表現
奧爾夫音樂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1、了解各種不同動物的動作和聲音,并模仿各種動物。
2、引導幼兒通過打招呼游戲,創編各種不同的肢體動作。
3、在游戲活動中,讓幼兒體驗與動物一起游戲的樂趣。
活動準備:
掛圖P.1、動物圖卡:貓、馬、鳥、鴨、狗、豬、鈴鼓
各式道具:紗巾、水袖、各類樂器
活動過程:
一、故事引導
師:小朋友們早上好!老師今天把音樂書里的寶寶請出來了,我們一起來看看他還帶來了那些朋友呢?
出示掛圖,引導幼兒觀察圖畫。
師:嗯,寶寶在草坪上正在和小動物們玩游戲呢,寶寶說啊,叫到誰的名字,誰就要大聲的說“到”,可是,小動物們都不會說“到”,該怎么辦呢?于是,小動物們都想了個辦法,寶寶叫到它們的名字,他們就用美妙的聲音來回答。
二、肢體游戲
1、點名游戲
師:我們也一起來玩點名的游戲吧!老師點到誰的名字,誰就大聲的說“到”,老師要是說“小朋友”,小朋友就一起說“到”,明白了嗎?
教師引導幼兒以肢體不同部位回答“到”。
師:我們可以用小嘴巴來回答,還可以用什么地方回答呢?還可以怎么說?(肩、手、臀、頭、舌頭)
2、肢體意識游戲
師:小朋友想出了這么多可以回答的部位,那他們都會怎樣動,來回答老師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小朋友的肩膀可以怎樣動。
肩:聳肩、揉肩、擺肩······
手:揮手、波浪手、推手······
腳:跳、跺腳、點地······
3、打招呼游戲
師:小動物們和寶寶玩的非常的開心,大家都覺得打招呼游戲真好玩,于是,他們把鈴鼓寶寶也請來了,小動物們聽到拍鈴鼓的聲音就會到處走一走,聽到搖鈴鼓的聲音就會和好朋友打招呼,說“你好、哈羅、嗨·····”還會扭動他們的身體哦!我們也一起來玩吧!
教師拍奏鈴鼓,幼兒到處走,教師搖奏鈴鼓,幼兒和同伴打招呼。
三、動物扮演
1、介紹動物
逐段播放CD,教師出示圖卡,幼兒模仿叫聲。
師:我們來聽聽小動物是怎么和寶寶打招呼點的吧!仔細聽,看看誰
會先出來呢?
2、角色扮演
依次出示各種動物圖片,幫助幼兒回憶不同動物的動作及聲音。
發放道具,請幼兒自己扮成自己喜歡的動物,聽音樂做律動。
奧爾夫音樂教案 篇11
教學名稱:
聽味道
教學名稱:
聽味道
教學年齡:
(聽力訓練3—4歲)
教學目標
1、培養幼兒的聽覺能力。
2、培養幼兒的想象能力。
3、培養幼兒的創造能力、和表達能力。
4、培養幼兒想象味道和聲音之間的聯系。
教學準備:
秀豆糖、苦瓜、奶糖、辣味牛肉干、百寶盒、沙錘、串鈴、三角鐵、手鼓、多音桶、鈸、括葫
教學過程:
1、老師引導幼兒:“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一個神奇的寶盒,里邊有好多的寶貝。”老師很認真的`聞一聞,“好香呀,里頭好象有很特別的好東西……”
2、老師請幼兒圍圈坐好。老師:“老師的這個百寶盒里有好多的味道,小朋友也肯定吃過很多不同味道的東西吧,老師請每位小朋友到老師這里來,嘗一種味道,但是請大家悄悄的不要說話,記住自己的味道。”
3、老師請每位幼兒不說話,用表情來表達自己嘗的是什么味道。其他小朋友來猜,這位小朋友嘗的是什么味道。
4、老師:“剛才老師讓大用表情來表現味道。現在請大家每人到老師這里來再嘗一種味道,然后在老師面前的一堆樂器里選一件來演奏,以表達你嘗的味道的感覺。其他小朋友來猜他嘗的是什么味道。”
5、老師可以請每位幼兒到老師那自選一種樂器,在老師那嘗完味道后,坐回原位,老師請每位幼兒站起來演奏自己的味道。
6、老師根據幼兒的實際情況來確定味道所對應的樂器的聲音,老師說那種味道,那種樂器發出聲音。
奧爾夫音樂教案 篇12
活動目標:
1、借用圖畫書,聽聽、動動來感受音樂的旋律。
2、能熟唱歌曲,并能與同伴共同進行律動,感受歌曲的歡快意境。
3、學習看圖譜用樂器進行初步的演奏。
活動準備:
音樂圖畫書、串鈴和沙球
活動過程:
1、談話引出活動
小朋友,我們秋游時吃野餐是不是很開心呀?(開心)今天老師帶來了一首關于野餐的
歌,我們一起來聽聽、學學。
2、出示音樂圖畫書,引導幼兒觀察。
1)看,這是誰呀?圖畫書上的小朋友咧開嘴在干什么呀?他們很開心,圖中有幾位小朋友呢?
2)圖畫書上還有什么呢?有幾只小鳥?幾朵花?它們在干什么?
3、學習歌曲
1)播放cd,讓幼兒感受音樂的旋律。
2)提問:歌曲中一直在唱“啦啦啦,啦啦啦”小朋友猜猜是誰在唱呢?(小朋友)是小朋友再開心的唱,那旁邊還有誰也是笑瞇瞇很開心呢?(引導幼兒回答:小鳥、小花、太陽。)小鳥、小花、太陽也在啦啦啦,你們猜猜他們有是怎么唱歌的?讓我們一起邊看圖邊聽音樂去野餐吧。
3)播放歌曲,邊聽邊讓幼兒觀察圖畫書。
4)提問:歌曲里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呢?小花、小鳥、太陽又在做什么呢?(引導幼兒用歌曲里的內容來回答)
5)學唱歌曲,讓幼兒邊唱邊做動作。
4、學習律動
師:書中的小朋友這么開心,那我們也去野餐吧!
1)帶幼兒學習律動。
2)讓幼兒自找同伴一起做動作。
5、嘗試看圖譜用樂器進行初步的演奏
1)認識樂器:串鈴、小鈴,
2)出示宮格圖,讓幼兒觀察,了解樂器的演奏方法。
3)進行演奏:徒手練習;用樂器演奏。
奧爾夫音樂教案 篇13
活動構思:
我們還嘗試了多種歌曲演唱的形式。在小班下學期的時候,孩子們就能夠熟練的進行對唱。所以我們在中班上學期就進行了以往傳統音樂教育里只有大班和學前班才進行的輪唱活動也是根據幼兒的實際發展水平進行的因材施教。
活動目標:
1.初步理解卡農練習的含義。
2.學習輪唱歌曲的方法,初步感受輪唱歌曲獨特的美。
3.提高幼兒的節奏感,并能運用說、唱等形式表現。
活動準備:
1.各種顏色的珠子及相應的指示卡
2.每人三套白天、夜晚的圖片
3.系著橙色和綠色相間的蝴蝶結的彩帶一條(蝴蝶結的數量同幼兒數量)
4.《D大調卡農》音樂片段、《保衛黃河》音樂片段
5.按圖卡指示穿珠子
藍色和紅色的珠子各5個,按照圖卡指示穿珠子,通過動作練習初步感受輪流的含義,教案《奧爾夫音樂教案》。
6.排圖片
每名幼兒白天和夜晚的圖片各三張,請幼兒嘗試排圖(排列圖片中出現白天、夜晚、白天、夜晚的排列比較多的時候),進一步感受自然現象輪流出現的情況。
奧爾夫音樂教案---小黃狗(說白節奏)
活動目標:
一、培養幼兒對4|4拍強弱的規律和感受
二、利用說白節奏進行語詞的創作游戲
三、感受頑固節奏
活動準備:
教學CD、幼兒用書、節奏卡
活動過程:
一、律動感受
1、故事導入:"小朋友的家里有小狗嗎?......今天,老師也帶來一只小狗......"
2、根據故事內容做動作。
3、結合音樂律動。
4、教師引導幼兒創編動作。
5、教師整合幼兒創編的動作,結合音樂練習,并在說白的時候拍手。
6、教師引導幼兒進行身體樂器的創編。
二、強弱規律的游戲
1、教師做出強弱的聲音。如跺腳與拍手。并讓幼兒分辨。
2、說說白并結合強弱。如:跺腳時說小、拍肩時說眼睛。
3、引導幼兒創編強弱的'動作。
(1)身體樂器---如:拍手、拍腿等動作進行
(2)生活樂器---地板、桌子、等物體為節奏型伴奏。
4、結合音樂練習。
三、感受頑固伴奏
1、語詞創作:運用幼兒用書的提示引導幼兒進行語詞的創作。
如:小黃狗,眼睛花天天都要去看花,
我愛花我看花就是不要去摘花
2、語詞的呼應:
問:小黃狗怎樣叫?答:汪汪汪汪汪汪汪叫
3、出示節奏卡,結合節奏卡進行練習。
4、節奏練習
1)先一起練習頑固伴奏。
2)分組練習
一組:說白節奏型一組:頑固伴奏
四、樂器合奏
1、出示樂器
2、樂器練習
1)一起練習說白節奏型
2)一起練習頑固伴奏
3、樂器合奏:說白節奏型與頑固伴奏。
幼兒用書使用說明:
1、教師引導幼兒將圖畫節奏型轉化為音符節奏型,畫在小狗的下面
2、教師與幼兒一起進行的語詞創編。
3、請幼兒把小狗的節奏型演奏出來,并注意強弱拍的表現
4、請家長在右上角記錄小朋友的創作表現
奧爾夫音樂教案 篇14
教學目標:
1、讓寶寶再次熟悉歌曲的旋律和歌詞,在音樂中掌握一拍一動的勻速節拍。
2、手鼓的低沉聲可以形象的表現出小烏龜的行走,這是一首四四拍的歌曲,讓寶寶可以感受強弱次強弱的節拍。
3、讓寶寶用自己的身體作為樂器,在娛樂中來感受一拍一動的穩定節奏.教學準備:手鼓、音樂
教學過程:
一、故事導入
教師:今天給你們帶來了一位新朋友,(讓寶寶猜一猜),這個新朋友呀背著硬硬的殼,走起路來慢吞吞,你們知道他是誰嗎?寶寶:小烏龜。
教師:這只小烏龜每天都在自己的家門口玩,爬爬這爬爬那,可是它覺得特別沒有意思。有一天,它接到了好朋友小金魚的電話,原來小金魚搬新家了,它邀請小烏龜去做客。(教師要演繹小金魚和小烏龜打電話的對話內容)可是小金魚的家太遠了,小烏龜走路又那么慢,于是烏龜媽媽幫它想了一個好辦法,媽媽說:“小烏龜,你可以帶上吃的,這樣你就不會餓了,”于是小烏龜就背上面包和糖果,開始遠足了。(什么叫“遠足”呀?就是不行去很遠的地方玩)在路上,小烏龜要是餓了,它就把媽媽給帶的面包和糖果拿出來吃了,可是路太遠了,小烏龜可真累呀,于是它想了一個好辦法,它要一邊說兒歌一邊鼓勵自己:“小小烏龜上山坡,嘿嘿呦,嘿嘿呦,帶著面包和糖果,遠足樂悠悠。”一邊說兒歌一邊走,小烏龜很快就到了小金魚家,兩個朋友見了面可真高興呀。
二、聽音樂、學歌曲
兩個好朋友見了面之后啊,小烏龜說我要交我的好朋友一首歌曲,讓他跟我一起唱歌,
小朋友們,你也來學一學吧。孩子們,我們也來學一學吧。請小朋友們先聽一遍小烏龜是這樣練的。
第一遍:閉眼睛聽;
第二遍:小烏龜練完了,請我們小朋友一起來說一遍。
第三遍:請你的小手和你的小嘴巴一起來練兒歌吧。
(強調間奏的時候幼兒不要發出聲音。)
三、樂器伴奏
先跟下朋友們回顧一下之前學的樂器(響棒、三角鐵、木魚、雙向筒、單響筒)今天
我們來認識一個新樂器:手鼓。我們現在先來給小烏龜伴奏。
(1)聽一遍音樂,使用手鼓時,請寶寶拍打一拍一動的勻速節拍。再來一遍哦,
(2)聽第二遍音樂使用手鼓時,請寶寶自己單獨使用。
四、律動(邊放音樂邊進行)
現在啊,小烏龜要來跟我們小朋友們做朋友了,你準備好了嘛?
(1)教寶寶學小烏龜爬的動作;
(2)寶寶趴在地上和教師一起學小烏龜行走;
(3)手腳要跟隨音樂打出重拍。
五、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