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小班優秀科學教案《建高樓》含反思(精選2篇)
幼兒園小班優秀科學教案《建高樓》含反思 篇1
活動目標:
1、探索紙筒的粗細與承受積木數量間的關系。
2、積極猜測、討論,表達自己在探索中的發現。
3、在科學操作活動中,能耐心、細致地與同伴合作。
活動準備:
1、人手一份長條形白紙,長短有不同。
2、雙面膠、積木、記錄表。
3、幼兒已有做紙筒的經驗。
活動過程:
1、“卷紙筒”活動,幼兒自制操作材料。
(1)嘗試讓紙筒站立的方法:
師:老師這兒有一張長方形的紙,你有什么辦法讓這張紙能站穩在桌上呢?
師:那需要什么幫忙?(固體膠)我來試試看。(教師示范卷的方法)
(2)幼兒制作紙筒。
師:恩,你們也來卷一個,好嗎?
(3)做好之后與同伴比一比,看一看,引導幼兒發現紙筒的粗細不同。
師:你們卷的紙筒一樣嗎?哪里不一樣?(有的粗,有的細)你是怎么知道的?(看一看,兩個對著比一比)為什么會粗細不同呢?
(4)小結:紙比較長,卷的紙筒就比較粗,紙比較短,卷的紙筒就比較細。
2、設置情境,引導幼兒自主探索不同粗細的紙筒與承受積木數量之間的關系。
(1)設置情境,激發幼兒興趣。
師:剛剛小朋友們自己動手卷了一個紙筒,現在就請你們用自己卷的紙筒和一些積木寶寶來蓋高樓,好嗎?
(2)幼兒獨立操作探索:怎樣放積木才能放的又多又穩?
師:請你將積木一層一層的放在你的紙筒上面,看看怎樣放積木才能放得又多又穩?
(3)引導交流討論
師:剛剛你蓋高樓蓋的怎么樣?發現什么問題?
師:為什么一組上有的小朋友的紙筒上可以放很多塊積木,但是有些小朋友的紙筒上紙放了幾塊就倒掉了呢?
師:原來那些可以放很多積木的紙筒都是比較胖比較粗的紙筒,看來是紙筒越粗,上面就可以放越多的積木
師:除了紙筒的粗細會影響我們放積木的塊數,還有什么事也會對我們放的積木的數量產生影響呢?(太用力,撞到的,沒放在中間,紙筒邊緣沒卷平,因此紙筒擺放在桌上之后失去平衡,致使積木一個也放不上等)
教師引導總結:在紙筒上堆放積木的時候,我們還要注意輕拿輕放積木,注意不碰撞自己和別人的積木,如果用很大的力氣,很容易紙筒就會被我們壓倒,推翻,而且要把積木堆在紙筒的中間)
3、介紹記錄表,兩人合作蓋高樓。
(1)提出任務
師:知道了要注意的事項,想不想再來蓋一次高樓?
師:那這次小朋友們有新的任務了,要請兩個小朋友合作來蓋高樓,一個小朋友堆積木,另一個小朋友數數并記錄,而且這次你們要拿兩個不同粗細的紙筒來蓋,比一比哪一個紙筒蓋得高樓比較高,你們愿意接受這個挑戰嗎?
(2)介紹記錄表
師:那記錄的小朋友要怎么記錄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教師講解介紹)
(3)提出注意要求,幼兒操作
師:這一次堆積木的小朋友動手要輕、慢,記錄的小朋友要仔細、認真,放一塊數一塊,積木一倒,馬上數一數一共堆了幾塊,并且記錄在表格中,這樣一起合作才能又快又準確的記錄。
師:先請你們找到合作伙伴,輕輕的商量好誰堆積木,誰來記錄。商量好了嗎?
師:然后請堆積木的小朋友從籃子中挑出一個比較粗,一個比較細的紙筒,開始合作蓋高樓吧!
4、分析記錄表,幼兒表達實驗的結果和發現
師:現在你發現記錄表上的秘密了嗎?(請幾位幼兒上臺展示自己的記錄表并說一說你是怎么合作記錄的,在記錄的時候有沒有遇到什么問題,最后說一說自己的記錄結果。)
師:其他小朋友的記錄情況和別人的一樣嗎?如果不太一樣,那么可能是什么地方出現了問題?
師小結:通過小朋友們的合作,我們發現了紙筒越粗,積木放的就越多。你們都發現了嗎?而且也知道了搭積木時要輕輕的,慢慢的,可以與伙伴們友好合作搭積木,你們平時能做到嗎?
反思:大部分幼兒能掌握幾種幾何圖形,自由組合成各種各樣的樓房。因為課前沒有特別強調要把樓房畫得多高大,小部分幼兒畫得樓房偏小了,沒有充分利用紙張,以后的教學中須要鼓勵幼兒大膽作畫,根據紙張的比例把東西畫出來,這樣才會更美觀。幼兒的涂色有了很大的進步,大部分幼兒的涂色色彩鮮艷、均勻美觀。
幼兒園小班優秀科學教案《建高樓》含反思 篇2
目標:
1、用自己的方法搭建高樓,嘗試用目測、比較等方法比出高矮。
2、積極參與,體驗造高樓的樂趣。
準備:軟墊、紙磚、遮擋物、3只高矮不等的小猴、測量長度用的圓筒、橡皮筋、小鈴、工地數字號碼牌
流程:
一、小猴比高矮(理解物體要在同一水平面上才能比高矮。)
1、第一次比較:遮擋物下比高矮
2、 第二次比較:無遮擋物下比高矮
過渡:真得是這樣嗎?我們再來看一看。(拿去遮擋物)
提問:現在誰長得最高?
C:穿紅衣服/藍衣服的猴子最高。
T:有的猴子站在磚頭上,有的沒有站在磚頭上,這樣不能比。到底誰最高?誰有好辦法來比一比?誰能從高到矮幫它們排一排位置?
小結:原來比高矮要站在同樣高的平地上面比,否則比出來的結果就會不準確。
二、高樓比高矮
1、第一次搭建(嘗試搭建高樓,知道可以用目測、比較等方法來比高矮,體驗造高樓的樂趣。)
過渡:3只小猴謝謝你們幫它們排好了隊。現在3只小猴要來看你們造又高又穩的樓房了。它們的樓房要造在工地上。你們看看這里有幾塊工地?
C:10塊。/我看到最后一個數字就知道了。
T:有的小朋友用數數的方法知道了一共有10塊,有的'小朋友一眼就看出它們是按照順序排列的。
要求:每人選1塊工地,用8塊磚頭在工地上造又高又穩的樓房。先把磚頭搬到工地旁放整齊。聽到小鈴第一次響的時候開始造樓;第二次響的時候回到座位。
重點觀察與指導:
1、幼兒搬運的磚頭數是否準確。
2、幼兒是否先把磚頭整齊地放在工地旁。
提問1:幾號工地上的樓房最高?剩下的樓房,誰最高?
T:你是用數一數/比較的方法。放在一起也看不清楚的時候,我們可以請工具來幫忙。請工具站在工地上,然后靠著房子站直,用一根橡皮筋來表示高矮。
小結:原來高矮差很多的時候我們眼睛一看就知道誰最高,高矮差不多的時候我們可以請工具幫忙。
提問2:你們剛才都用了8塊磚,為什么有的樓房高又的樓房矮呢?(請個別幼兒示范)
T:可以橫著放、豎著放、側著放。
小結:原來同樣的8塊磚頭,搭得方法不一樣,造的樓房也有高又矮。
2、第二次搭建(用自己的方法搭建高樓,嘗試用比較等方法比出高矮,體驗造高樓的樂趣。)
要求:請你們再回到工地去,用剛才介紹的好方法再造一次樓房。這次的樓房要比上次更高更更穩哦!
重點觀察與指導:
1、每個工地上的磚頭數是否依舊準確。
2、幼兒能否用剛才分享的方法造出更高更穩的樓房。
提問:幾號工地的樓房最高?
T:你是怎么知道的?可以請誰幫忙?
請幼兒用工具測量(提醒測量要求)
T:藍衣服的猴子說,它最高,我就住這了。
T:工人們真辛苦,幫小猴子們造了又高又穩的樓房,現在去休息吧!
《造高樓》課后反思:
平時在游戲活動中,小朋友很喜歡建構游戲,在一個偶然的機會里,我觀察到小朋友在建構游戲中,房子建的高一些就會倒塌,因此,針對這一問題我設計了這一活動。旨在引導幼兒圍繞“造高樓”的主題進行交流游戲,掌握將兩層樓房建牢的本領。孩子們對美工游戲“建高樓”十分感興趣。在引導講解后,孩子們就開始自己制作了。自己粘合一個正方體或者長方體時孩子們都能很好的完成。但是孩子們在粘合兩層大樓時卻遇到了困難。
處理措施于是,我讓孩子們先停下來,以小組為單位將我建的高樓拆開觀察,我是怎樣建的,怎樣讓他們建的牢固的,讓孩子們自己去探索高樓不倒的秘密。孩子們通過探索觀察了解到了其中的秘密,我再加以總結后讓孩子們再次嘗試。這次孩子們的高樓就都建的又高又穩啦。
評析 在以后的活動中要讓孩子多去自己探索嘗試,這樣不止老師不會教的很累,說不定還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