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中班長長的面條教案(精選6篇)
幼兒園中班長長的面條教案 篇1
設計意圖
孩子們天生喜歡撕撕畫畫,生活中的一切都是他們創作的源泉,有的孩子還有些挑食,不愛吃面條,《綱要》提到,幼兒園的藝術活動要為幼兒提供自由表現的機會,鼓勵幼兒大膽表現自己的想法,尊重每一個幼兒的想法和創造,分享他們創造的樂趣”所以我設計了中班手工“香噴噴的面條”,讓孩子們自己動手大膽制作“面條”從而鍛煉他們小肌肉的發展,并感受生活的美。
活動目標
1、認知目標:幼兒了解撕紙帶來的紙形狀變化;
2、情感目標:樂意參與撕紙活動,體驗給小動物過生日的快樂;
3、技能目標:掌握簡單的撕紙技能,能將紙撕成條或其他形狀;
4、創造目標:嘗試將紙撕出不同形狀的面條。
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幼兒掌握撕紙技能。
活動難點:幼兒能按意愿撕出不同形狀的面條。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幼兒認識面條,知道面條的特點;幼兒有過生日的生活經驗。
物質準備:小熊玩偶,(紅、黃、綠、白)的彩色紙,真實的面條,碗,紙盤。
活動過程
一、設置情景,激發興趣
1、出示小熊玩偶
師:“小朋友們你們好,我是你們的好朋友,我的名字叫胖胖熊!見到你們真高興,我要告訴你們一個秘密,今天是我四歲的生日!我好想知道你們生日是怎樣慶祝的呢?”(幼兒回答)
2、討論生日,引出面條
師:噢,你們過生日的時候要吃蛋糕要唱生日歌,還有人說要吃面條!啊,我知道,這是我們中國的傳統習俗,過生日的時候要吃長壽面,吃過長壽面的人一定會健康、快樂!可是我還沒有吃過呢,想請我們班的乖寶寶們給我做一碗香噴噴的面條吃好嗎?(幼兒回答)
二、活動過程
1、展示面條,引導幼兒講出“面條特征”
師:這是老師從家里帶來了我們平常吃的面條,請你們看看,是什么樣的呢?
(幼兒依次傳遞觀察,回答)
2、教師講解示范撕紙
師:胖胖熊剛才悄悄告訴我說,她想吃有營養的菠菜、胡蘿卜和香蕉味的面條,所以我這里準備各種顏色的彩色紙來做我們的面條。
師:老師先為胖胖熊撕一根面條,兩只手的拇指和食指捏住,慢慢的。一點一點地撕,不要著急,慢慢地就可以撕出面條啦!當然,你可以給你的胖胖熊撕出不同形狀的面條。最后,不要忘記給胖胖熊的面條上撒上蔥花和芝麻喲,讓我們的面條更加美味和可口。
三、幼兒操作,教師引導
師:現在請小朋友開始給胖胖熊做一份香噴噴的面條吧,選擇你喜歡的口味和形狀撕出面條來!
教師巡回指導,給專注撕紙的幼兒及時鼓勵,幫助需要幫助的幼兒。
師:你們撕的面條,胖胖熊感到很開心喲,記得做完后給胖胖熊的生日面撒上蔥花和芝麻喲!
四、活動結束,點評交流
師:請小朋友們把做好的面條端上桌來吧!胖胖今天真高興,收到了這么多分生日面,他感到很高興,她想聽聽小朋友是怎樣做面條的呢?(幼兒舉手發言,分享自己的制作過程)
師:謝謝大家的分享,現在,我們一起來唱一首《生日快樂歌》來慶祝胖胖熊四歲的生日。
師:今天胖胖熊吃了我們班小朋友親手做的面條,他真的好高興,現在他邀請小朋友和他一起出去做游戲吧!來,請小朋友們排隊站好我們出去玩咯!
活動總結
本次活動,幼兒的參與度很高,貼近幼兒的生活,基本根據提示能夠完成一份面條,值得反思的地方就是,教師在教的時候,要是能配上撕紙動作的兒歌,幫助幼兒掌握撕紙技能就更好了,整個活動是以老師為主導傳授撕紙技能,幼兒掌握技能,并進行創新的一次活動,整體流程自然,教師的語言再精煉和準確性可有有待提高。
幼兒園中班長長的面條教案 篇2
活動設計背景
在擔任小班教學這幾個月里,我發現孩子們特別喜歡手工活動課,每次我拿著剪紙圖片的時候,孩子們都會圍著我,用一種很期特眼神看著我,看著好奇心強的孩子們,我就設計了這節手工“剪面條”的活動課。讓幼兒做面條給“客人”吃,培養幼兒的愛心,做一個快樂懂禮貌的好孩子。
活動目標
1、通過教學活動,讓幼兒學習使用剪刀剪直線、曲線。
2、發展幼兒手指動作協調能力,體驗剪紙的樂趣。
3、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讓幼兒體驗剪紙的樂趣,鍛煉幼兒的小手指肌肉的靈活性和協調性。
難點:在活動中有的幼兒不會剪面條,面條剪成面片或剪成三角形。
活動準備
材料:剪刀,盤子,畫有直線、曲線的舊報紙、彩色紙,蔬菜葉,幾個布娃娃,實物圖(各種各樣的拉面圖片)。
活動過程
一、通過談話導入
1、師提問:你們的爸爸媽媽愛你們嗎?你們愛你的爸爸媽媽嗎?等等。(幼兒回答)
2、請小朋友們說一說你們的爸爸媽媽喜歡吃什么面條?
二、出示圖片
請小朋友們看一看,說一說面條都是什么形狀的?
三、教幼兒學說兒歌邊做“剪,剪,剪,剪面條的動作”
附兒歌:
剪,剪,剪,剪出長長的面條,請誰吃呀!請布娃娃吃。
剪,剪,剪,剪出寬寬的面條,請誰吃呀!請(說出一個幼兒的名字)
剪,剪,剪,剪出短短的面條,請誰吃呀!請(說出一個幼兒的名字)
剪,剪,剪,剪出彎彎的面條,請誰吃呀!請(說出一個幼兒的名字)
四、出示布娃娃
1、今天我們班了幾位布娃娃客人,她們肚子很餓,小朋友愿意給布娃娃做好吃的嗎?那小朋友們準備給布娃娃客人做什么好吃的?(幼兒回應做面條)。
2、引導幼兒如何使用剪刀及使用剪刀的注意事項。
3、幼兒動手剪面條,并將剪好的面條放在盤子里,鼓勵幼兒在做好面條在加上“佐料”、“蔬菜葉”。
4、請幼兒互相評比一比,看一看誰做得的面條最好。
5、請幼兒把自己做好的面條端到桌子上請客人布娃娃們吃面條。
6、教育幼兒在別人需要幫助的時候,我們要熱情去幫助他們,做一個快樂的而有禮貌的好孩子。
五、活動結束,學習整理
師指導幼兒學會整理物品,每樣物品分類放回籃子里,紙宵放入垃圾框里。
在教學過程中目標達到了,幼兒參與的興趣很高,也存在一些不足的問題,給幼兒配的材料有點少。存在以下幾個方面:
1、開始老師教幼兒一起學唱兒歌,第二遍老師唱兒歌第一句,后一句讓幼兒唱出本班幼兒的名字,幼兒反應能力還可以。
2、幼兒看見剪紙操作材料積極性很高,在加上背景是椅上的幾位布娃娃客人,吸引了幼兒剪面條的興趣。
3、在活動中剪面條剪得慢的幼兒,老師指導幼兒,讓他們互相幫助完成,孩子們招待客人的能力很強。
這節活動課孩子們興趣很高,孩子們自由互相評比,如果讓我從新上這節課我會從實踐過程中去改進,更完善。
幼兒園中班長長的面條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一、學唱根據京劇“西皮流水”唱腔創作的《煮面條》,了解我國戲曲藝術的豐富多彩,知道唱腔風格是區別劇種的重要特點。引導學生從走近京劇——走進京劇——貼近京劇,培養他們對我國戲曲藝術的熱愛之情。
二、在學習過程中,關注學生的參與、探究、體驗和表演,提高學生的聽辨、創造、表演的綜合能力。
教學難點:
感受和體驗西皮流水唱腔的風格特點。
教學重點:
西皮流水板的學習與運用。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感知—激趣—參與
1、聽戲曲音樂進課堂,并嘗試律動。
2、師生問好,發聲練習。
3、節奏練習:1/4節拍的節奏、換氣練習。
二、學習歌曲 認知—探究—感悟
1、戲曲簡介。
師:你喜歡流行歌曲還是戲曲?為什么?
。ㄎ覈鴳蚯鞘澜缟献罟爬稀⒆钬S富、最具有民族特色的藝術形式之一。它包含文學、音樂、美術、舞蹈、武術、表演等內容,至今我國戲曲的種類已有300多種。)
師:你知道哪些劇種?我們山西和長治有什么劇種?聽老師唱得是哪個劇種?
2、出示課題:京劇《煮面條》,簡介京劇唱腔。
師:京劇有兩種風格唱腔:
①二黃,旋律平穩、節奏舒展緩慢。
、谖髌ち魉,它的曲調特點是怎樣的?
3、初聽范唱,感受西皮流水的特點。(曲調歡快活潑、節奏緊湊、速度比較快)(播放課件)
4、采用視唱法學習歌譜。(擊拍、換氣、附點音符)
5、重難點指導糾正。(詞曲結合、唱腔韻味、歌詞的清晰)
6、歌曲分析與處理:
①詞。(幫、做、燒、煮、放、添、加、摔)一系列的動詞把一個生動的生活場景展現在我們面前。
、诰。在演唱時,根據劇情和情境的需要,可以對歌曲進行加工與處理。比如:在速度和力度上加以變化,更能突出地表現事物。
(漸強 漸慢 延音 下滑音)
7、完整地演唱歌曲《煮面條》。
三、鞏固深化 體驗—實踐—升華
1、猜角色,并用京劇行當表演《煮面條》。(播放課件)
師:同學們在畫臉譜時,對京劇的行當一定有了很多的了解,F在做一個小練習:猜角色
2、體驗京劇文武場。(播放視頻)
師:戲曲中除了臺前演員的表演之外,還有哪支隊伍必不可少?
3:簡介京劇樂隊。(播放課件)
4、實踐活動:模仿樂隊中的武場。(挑選四個學生,討論)
5、全體同學分角色來演繹《煮面條》。
6、小結: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了京劇西皮流水唱腔的《煮面條》,并嘗試用不同行當和武場來模仿表演,表現力非常棒,F實生活中你還會幫媽媽做什么呢?請你用這段唱腔創作一個生活場景,下節課我們一起來欣賞!
設計思路:整節課,從創設情境——學習歌曲——鞏固練習,目的旨在引領學生從漠視戲曲——走進戲曲——貼近戲曲。從聽、練、學、看、猜、模仿等一些課堂實踐活動中,時時處處鼓勵學生一步步地去嘗試、去探究、去表演、去體驗、去感悟,提高學習京劇的興趣,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法
1.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多媒體課件、聲像、視聽結合;
2.充分引導學生進行多渠道的參與體驗;
3.啟發學生通過觀察分析、比較討論、歸納等方法獲取新知識。
教學階段
1.導入——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2.展開——參與體驗;
3. 深入——師生深層次交流,充分展開;
4.拓展——通過討論、表演、評價、總結來深化情感體驗。
幼兒園中班長長的面條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在熟悉煮面條的過程中,用夸張的肢體動作進行模仿和表現。
2、發揮想象,體驗用動作表現內心感受的樂趣。
3、培養合作精神,體驗集體活動的快樂。
4、遵守游戲規則,體驗與同伴合作游戲及控制性活動帶來的快樂。
5、加強幼兒的安全意識。
活動準備:
1、幼兒在家觀察過煮面條的過程,吃過拌面。
2、幼兒有一定的肢體表現能力。
3、煮面條的錄象帶,錄有進行曲的音帶,代表調味品的各色皺紋紙。
4、鋪有地毯的活動室,旁邊畫有若干圓圈。
活動過程:
一、進行熱身游戲
師:今天我們來做個游戲,讓我來摸摸口袋——呀!孫悟空的金箍棒放在我這兒了,它還會發出好看的光呢。ń處熥魃衩貭,吸引孩子的注意)。
師:咦?我的金箍棒好象在慢慢變大,越來越長,越來越粗……(教師用夸張的肢體動作帶幼兒一起表現)粗得我都快抱不住了……金箍棒好象在慢慢變小,越來越小,越來越細……最后把它小心地放回口袋里。剛才我手里是不是真的有那么一根神奇的金箍棒呢?
幼:沒有,是假的,是想出來的。
師:那金箍棒在哪兒呢?
幼:腦子里。
師:對了,當我們想象自己真有這么一根金箍棒時,我們游戲起來就會很有趣。怎樣才能讓別人也認為你有一根金箍棒,也被我們的表演吸引呢?
幼:動作也要很像,表情也要很像。
師:首先自己要相信,然后用夸張的動作和表情讓別人也相信。記住這兩點,接下來我們的游戲會更有趣!
二、觀察表現對象
師:接下來我們模仿的是:在煮的面條。你們看過爸爸媽媽煮面條嗎?
幼:看過。
幼;我自己也煮過。
師:好,我們來看一段煮面條的錄像,看看面條是怎樣變化的?你們看,燒面條前先往鍋里加什么?(水)什么水?(冷水)面條怎樣了?(開始翻滾)這是什么動作?(關火)面條熟了嗎?你是怎么看出來的?(變軟了)
師:面條沒煮之前是怎么樣的?請你來模仿一下。(幼兒用伸直手指頭、站得筆直等動作來表現)面條煮好后是怎樣的?幼兒用身體柔軟無力、放松手腕和膝關節、低垂著頭來表現)面條是突然變軟的還是……
幼:一點一點變軟的。
師:一開始面條沉在鍋底,水開了,面條怎么樣了?
幼:浮在水面上。
幼:像蛇一樣纏在一起。
幼:好像在發抖。
幼:在扭來扭去轉圓圈。
。ˋ)想象與表現
。˙)師:好,我們也來學學面條?纯凑l像一根面條?(教師邊看邊摸,促使幼兒增加力度)面條在熱水里,慢慢地變軟,(幼兒身體左搖右擺,逐漸下蹲,軟綿綿地蹲在地上)水越來越熱,水開了,面條浮起來了,開始不停地扭動、旋轉、抖動。(幼兒跟隨教師的語言提示用肢體動作表現翻滾的面條,教師也從孩子的動作中吸取有創意的動作)加冷水了,哧……哧……(幼兒的身體保持不動,個別幼兒用彎曲的身體保持不動,個別幼兒用彎曲的身體表現面條柔軟的狀態,一位幼兒將腿伸到半空中,靜止不動)我看到很多面條都變得很軟,可有的面條好象還不夠軟,等會兒水開的時候要翻滾得更厲害才行。咦,這根面條的一頭還掛在鍋子邊上,真有趣!水又開始變熱了,面條怎么樣了?(幼兒用更大幅度的動作進行表現,由于受同伴的影響,幼兒相互學習,表現的方式更豐富了)啪!我關火了。ㄓ變号φ{整自己的姿勢,用松弛、彎曲的動作加以表現,神態是懶洋洋、無力的)讓我來把面條撈起來,我撈——(幼兒隨著教師的手勢,被動地站起來,有的幼兒低垂著頭,耷拉著手,以表現被撈的感覺)哎呀!面條太滑,滑下去了。ㄓ變阂幌伦犹傻乖诘厣希┻@回我用筷子夾,我夾——(部分幼兒彎下腰,雙手掛下來,表現得很傳神!其余幼兒紛紛仿效)把面條放到盤子里。(幼兒開心地集中躺在了一起)我來嘗一嘗,哎呀!怎么沒味道?
。–)幼:忘了放調料了!
(D)幼:加點調料!
。‥)師:好,那我們就再來煮一鍋面條吧!
(F)討論并豐富表現內容
(G)師:我們怎樣才能表現得更像,讓別人更相信呢?面條下鍋前是什么樣的?
(H)幼:一把一把的。
(I)幼:一束一束的。
。↗)師:我們怎么來表現一束面條呢?(幼兒迅速圍攏抱在一起,但因為擁擠,有點拉扯推擠)看來有的面條和別的面條粘住了,那可就不好吃了。ㄔ诮處煹奶崾鞠,幼兒陸續松開手,同時調整自己的空間位置,與他人保持一定的間距,與同伴如此近距離的接觸配合,令孩子們體會到合作的快樂。
。↘)師:想一想你是中間的還是外圍的`面條,怎樣才能均勻地撒到鍋子里。準備!我撒下去嘍。ㄓ變河醚凵窈蜕眢w與同伴進行著溝通,他們不斷調整自己的站位,慢慢后退散開,最后軟軟地沉到鍋底)水開了……加冷水了……關火了!(幼兒表現)我要把這些面條撈起來放到盤子里。(教師以不同的方式將“面條”盛成四盤)我來攪一攪,拌一拌。請你用柔軟的部位和其他面條纏在一起。(幼兒嘗試用手臂和腿與同伴充分纏繞,身體的接觸使幼兒非常開心,所形成的身體造型也非常有趣。教師不斷地做攪拌的動作,引導幼兒進一步互相纏繞)
(L)師:現在我來撒調料嘍!各種味道的調料撒在面條上,面條會有什么感覺呢?(教師分別假裝在幼兒身上撒上辣椒醬、花生醬、蔥花……幼兒做出相應的咳嗽、皺眉、伸舌頭等動作)
。∕) 師:讓我來品嘗一下,真香!太棒了!
幼兒園中班長長的面條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在為媽媽過生日的過程中,親近媽媽,激發孩子愛媽媽的情感。
2、嘗試畫線條,并鼓勵孩子能有選擇的進行粘貼。
活動準備:
1、每人一個紙碗。
2、配料(菜葉、辣椒、蘑菇、蝦米、肉、荷包蛋)。固體膠。彩筆。
3、蛋糕。音樂磁帶。
活動過程:
1、為媽媽過生日
。1)經驗講述:你是怎么過生日的?
。2)經驗遷移:為媽媽過生日。
2、幫媽媽做面條
。1)演示:畫面條、粘貼配料。
。2)鼓勵孩子動手幫媽媽做面條。
·媽媽肚子餓,面條滿又滿。
·媽媽喜歡在面條里放什么呢?(粘貼一些配料,鼓勵孩子自言自語。)
3、媽媽夸夸我
“我做的面條香嗎?”鼓勵孩子親近老師,在老師的表揚中體驗快樂和成功。
幼兒園中班長長的面條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傾聽故事《長長的面條》,感知柔軟物體發生彎曲、盤繞、伸直等變化。
2、大膽想象長面條的形狀變化以及形變之后的用途。
3、學習有序、仔細的觀察圖片,理解圖片,并用較清楚的語言描述圖片內容。
4、能自由發揮想像,在集體面前大膽講述。
活動準備:
故事磁帶,長繩子,毛線,白紙,水彩筆,雙面膠
活動過程:
一、小象的長面條
1、有一只小象想做拉拉面給朋友吃。
2、小象看到彎彎曲曲的面條。小象會覺得面條像什么?他們會怎么玩呢?
3、教師借助長繩子進行引導,并把幼兒的想象用簡筆畫在黑板上表示出來。
4、小狐貍看到了這根長長的面條,眼睛一亮,你覺得他會怎么做呢?
5、教師引導幼兒大膽想象,并用簡筆畫表現幼兒想象的場景。
二、彎彎直直的長面條
1、教師帶來一個故事,里面的小鳥和小狐貍也看到了小象在、的這根長面條。故事里的小鳥和小狐貍會拿面條做什么?
2、教師完整講述,幼兒閱讀故事畫面。
3、故事里,小鳥把長長的面條當作了什么?是怎么玩的?
4、小狐貍把長長的面條怎么了?
5、我們小朋友也想到拿面條當繩子玩嗎?
6、長長的面條一會彎彎的,一會直直的,可以有很多的變化。
三、如果,我有長面條
1、完整傾聽故事錄音。如果你有一根很長很長的面條,你覺得像什么?會拿它怎么玩呢?
2、今天我們要來畫一張很有趣的畫。兩個小朋友合作,先商量要用長長的面條做什么,然后畫出來,再用毛線在畫的面條上進行裝飾。
3、幼兒兩個人一組進行討論。教師觀察、引導,請幾位幼兒表述自己的想象。幼兒大膽想象,自主作畫。
活動反思:
故事《長長的面條》是來自于主題《彎彎繞繞》中的一個語言活動。這是一個充滿濃郁兒童情趣的童話故事,它采用了擬人的手法,講述了小象做了一根長長的面條,它要把面條送給朋友吃,隨著不同角色的轉換,柔軟的面條發生了各種形態的變化。于是,跟隨著這根面條,孩子們走進了彎繞的世界。故事以現實生活為基礎,充滿豐富的想象,情節簡單、夸張且趣味十足,語言通俗易懂,符合幼兒的心理狀態和認識水平,易于幼兒接受。
整個活動,通過幼兒觀察、猜測、交流等形式去理解故事內容。在第一個環節中,一開始請孩子們說一說你吃過的面條是怎樣的,可能孩子們都沒有說到點上或者沒有說到我想要的答案上,所以這個環節上浪費的時間比較多。接下來出示的第三張PPT,孩子們基本都能通過觀察畫面說出面條被拖在了地上,但是一開始沒有孩子說出面條是因為被掛在了樹枝上,都是說面條掉在了地上,然后我才順勢提問道它是怎么會掉到地上去的,這才有孩子發現面條是被掛在了樹枝上。
接下來應該是整個活動中的重點,首先是小鳥們看到這根面條以為是繩子,就玩起了來了,接著是饑餓的小狐貍吃光了面條,然后是大家一起幫忙拔面條,但是這些精彩的地方我都是草草的過了一遍就結束了,沒有讓孩子感受到這根面條一會直一會彎所帶來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