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歌《數小雞》聽課指導反思
本學期,班里來了實習生老師——小劉老師。小劉老師虛心好學,親切可愛。見習一段時間后,小劉老師開始了上課的實習。執教的第一個活動便是《兒歌:數小雞》,兒歌內容:雞媽媽,數小雞,一二三四五六七,一只小雞在吃米,兩只小雞搶東西,四只小雞嘰嘰嘰,依在媽媽懷抱里。在小劉老師獨立設計教案以后,我對她的教案進行了修改,梳理了教案的撰寫方法,也梳理了兒歌教學的一些模式與教學方式如表演,圖示,朗讀,游戲等等,讓她對兒歌教學的方式方法有初步的了解。
教學活動后的評價及建議:
1.這節教學活動的重點在于:讓幼兒通過看圖片圖了解兒歌內容,能根據掛圖完整的朗誦兒歌,并進行表演。
2.教具的創新:劉老師將雞媽媽數小雞的兒歌內容畫成一幅畫,并且創意的地方是將每一只小雞分開,有利于分段學習兒歌內容。即學習一只小雞在吃米的時候,出示小雞吃米的圖片,再者是搶東西小雞等等。
3.導入環節以雞媽媽帶小雞一起游戲角色扮演的形式呈現,孩子們較為感興趣,活動空間不夠大,造成孩子們擠在一起,吵吵嚷嚷;建議雞媽媽帶小雞玩時在空的地方然后再引導小雞回座位看看另外一只帶小雞的雞媽媽,等孩子靜下來再說,這樣更為自然順利。
4.兒歌中“雞、七、西、米、里”的發音要注意,因此在這些字出現的時候教師要用較為不一樣的方式吸引孩子幫助孩子能更好地念好。
5.在幫助理解“依”的時候,劉老師能結合語言表達以及動作提示與角色扮演的方式幫助幼兒很好地理解。
6.兒歌教學中的并列與遞進,在兒歌內容教學中老師不能采取千篇一律的方式這樣孩子們會產生倦怠,注意力不再。劉老師在教學兒歌內容時能注意不同的方式帶給孩子新鮮感,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如吃米小雞時讓幼兒集體模仿做小雞吃米的動作,搶東西小雞時讓小朋友上臺表演搶東西的動作,再則是角色扮演雞媽媽和小雞相親相愛依偎在一起。
7.學念兒歌的形式較為多樣,給予孩子念的機會:集體念,分組念,做動作念,打節奏念,角色扮演念等。
8.教學時間把握,畢竟是新老師,在回應孩子時還稍顯稚嫩,有突發狀況的時候調控能力還不是很好,語言不夠精煉,因此在時間沒有把握好,時間較長。
9. 整體環節脈絡清晰有條理,能將自己設計的教學環節較為順利的走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