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幼兒個案分析與糾正
一、案例現(xiàn)象:幼兒個案追蹤記錄
是幼兒園的“明星”,一提起孩子的名字,真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不是因為他能力突出,表現(xiàn)優(yōu)秀,而是他是一個出了名的搗蛋鬼。這學期,孩子已經(jīng)是大班下學期了,可是依然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和行為,只要有一點不爽就會找同伴出氣。要么打一拳邊上的孩子,要么拉女孩子的辮子,要么就是追著一個比他弱小的孩子打架,有時候還會一個人鉆到桌子下面去玩。幾乎每時每刻都有孩子來告楊斌斌的狀,弄得教室不得安寧。這天孩子都坐在位置上準備吃早餐,有序地拿著自己的牛奶和餅干。也拿了自己的一份,慢慢坐到自己的座位上,他把餅干捏得粉碎,然后涂得桌子上到處都是餅干屑。邊上的小朋友立馬把這個情況報告了老師,看到眼前的一切,當時我就很生氣,問楊斌斌為什么要這么做。他什么也不說,只是斜著眼睛看著我壞笑一聲。當時,我真想狠狠地教訓他一頓,但是還是控制住了自己的情緒。我耐心地教育他:“牛奶、餅干都是有營養(yǎng)的食物,是工人叔叔阿姨辛辛苦苦制作出來的,爸爸媽媽用錢買來的,你這樣浪費食物真是很不應該,你媽媽知道了也不會原諒你的。同伴之間更要好好相處,這樣大家才會喜歡你。看我并沒有發(fā)火,而是好好跟他講,似乎有些“意外”,居然安安靜靜地聽我說了五六分鐘,也沒有表現(xiàn)出任何的反抗。這使我暗喜這一次似乎有了一些改變。
對于同伴的告狀似乎非常敏感,一經(jīng)被他發(fā)現(xiàn),他就會實施“報復”,直到報告的孩子吃虧才肯罷休,即使當時不能“報復”,他也會找機會,直到達到自己的目的為止。經(jīng)過一個月的觀察,我發(fā)現(xiàn)孩子攻擊性行為和破壞行為是有目的的,一方面是為了發(fā)泄自己的不滿情緒,另一方面也是要引起同伴和老師的注意。如:有時候拿不到自己喜歡的玩具,就會在背后推別人;要是畫畫沒有同伴畫得好,就會用黑蠟筆在同伴的作品上涂上幾條;要是自己睡不著,也會捏得邊上的孩子也別想誰。問他為什么要這樣做,他會說是別人先不好,問他這樣做對不對,他會說這樣不對,但是也不會承認錯誤。只是笑笑,好像是在跟老師逗著玩一樣的。
二、案例分析
相對于同齡孩子來說,有很多特別之處,如:無緣無故推人,搶玩具,愛欺負同伴,時常搞一些破壞行為,對老師的指責無動于衷,有時候甚至還和老師對著干。一不開心就發(fā)脾氣,有時甚至獨自逃出班級,一個人在外面玩耍。伙伴們都不愿意和 楊斌斌玩,都說 是搗蛋鬼、壞孩子,這樣更加劇 楊斌斌和伙伴們之間的矛盾。 楊斌斌的媽媽在上班,媽媽花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采取了多種教育手段,但收效甚微。孩子的爸爸非常溺愛孩子,即使孩子闖禍了,只是教育幾句就完事了,不會過多批評,,即使這樣, 爸爸還是很袒護自己的孩子。孩子犯了錯,作為老師了解情況后當然要嚴厲批評,但是孩子對老師的批評無動于衷,還是任由著自己的性子做事。慢慢孩子就養(yǎng)成了唯我獨尊的性格。
學期總目標:
抓住生活中的每一個細節(jié),逐步增強孩子的自控能力,培養(yǎng)他的堅持性;在活動中,正確對待孩子的攻擊性行為,積極發(fā)揮他的長處、肯定他的優(yōu)點,使孩子成為小伙伴都喜愛的好朋友、好榜樣;通過家長交流、取得家園教育一致,并能理解和支持教師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