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科學《毛豆朋友》課后反思
毛豆是幼兒比較熟悉的蔬菜,在此次活動中對導入環節進行重構,以農民伯伯的角色引出毛豆植株,幼兒看一看、猜一猜,有幾個孩子猜到了是毛豆,豐富了幼兒的經驗,讓它們對毛豆植株有了解。當我出示毛豆的時候,孩子們都能大聲地說出毛豆的名字,跟毛豆打招呼。本次活動基本達到了重點目標,孩子們對毛豆的興趣很高,但在難點的環節處理上還存在一定問題。1.通過多感官感知,發現事物的明顯特征 本次活動符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操作能力。通過讓幼兒看看、摸摸、剝剝、嘗嘗,感知毛豆的基本特征。在教師的引導下,孩子們基本能夠表現出自主的探索和發現:觀察毛豆的顏色、外形特征,在對毛豆外形進行提問時,孩子們的回答令人驚喜,他們說毛豆像小船、彩虹、小橋、月亮,思維形象。他們比較生毛豆和熟毛豆的顏色,用手摸摸毛茸茸的外皮,能積極地將自己的發現大膽的告訴老師,提高了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本次活動重點目標基本達成。2.剝毛豆環節處理存在一定問題 在難點目標的把握上,讓幼兒給毛豆娃娃脫衣服的環節中,我還缺乏給予幼兒自由探究的機會,可以讓孩子們先剝一剝,教師隨機應變看看幼兒的方法,最后再總結方法,看看哪一種最快最方便。這種讓幼兒自由探索的機會,可以促使幼兒自主地在與材料的互動中建構經驗,與此同時,教師創設自由寬松的氛圍也尤為重要,需要教師及時抓住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及時、有效的引導。這一點上,我還需要繼續努力。3.對科學活動的思考 科學活動的重點在于探索、操作、觀察上。整個活動過程孩子們的參與積極性都比較高,觀察的較仔細,基本能跟著活動的節奏進行操作。但在探索環節上,我缺乏給幼兒自由探索的機會,幼兒可以先操作再升華經驗,而不是用“教”的手段告訴孩子該怎么剝毛豆。 在幼兒語言表達上,孩子們的回答已經很不錯了,運用了各種詞匯形容毛豆的形狀,這時候老師應該也要抓住機會,比如幼兒說“摸起來癢癢的”,可以豐富詞匯毛茸茸,把握住每一個教育時機。在感知毛豆時,不僅可以有師生互動,還可以有生生互動,比如問問“你們摸到了什么”、“你里面有幾顆小豆豆”、“豆豆上有什么”、“互相說一說,看看你們的毛豆一樣嗎”,逐步從外到內了解毛豆的特征。 整個活動還存在比較多的問題,比如引入過長,教學語言還不夠精確、簡練,在難點的把握上存在一定問題,最后延伸活動與毛豆寶寶捉迷藏環節的圖片太多,毛豆營養方面的內容提到過少等。但我相信,在觀摩優秀活動的過程中,不斷汲取有益經驗的我在不斷的嘗試、反思、總結中,會一次又一次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