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不合群案例分析
分析:肥胖、長相不好看、近視、弱視、身體協調性和運動能力差,這些弱點都會使孩子在群體中受到無情的嘲笑。小孩子還不懂得嘲弄別人的短處是一種無禮和少教養的表現,因此,孩子們的小社會里,有缺陷的孩子受到的打擊和壓力往往比我們成年人想象的更嚴重。如果孩子在遇到交往挫折回來哭訴時,父母要么跟著嘲笑他“你真沒用,只會哭”,要么去替他出頭解決糾紛,都會對孩子進一步與群體中的其他人交往造成困擾。應該耐心的告訴孩子每個孩子都有不一樣的地方,都是最美的,慢慢的樹立起她的自信。
案例6.幼兒園的陌生感讓孩子不合群
情景再現:玲玲三歲了,今年剛剛上幼兒園,入園的前幾天一直哭著喊著要媽媽,過好一會兒,才能止住哭喊聲,平時也不愿意和其他小朋友玩,自始至終抱著自己的玩具玩。
分析:由于成長環境不同,家庭的教養方式不同,孩子的個性不同。新來到幼兒園的孩子,離開了和自己朝夕相處的家人,面對陌生的老師和小朋友,就會倍感陌生,從而不敢與別人打交道,只顧玩自己的玩具。有的孩子剛開始需要老師領著和別的小朋友玩,后來慢慢的就會主動找別的孩子玩。但是還有一些孩子對家庭成員的依戀感很強,適應新環境的能力較弱。因此,老師應該可以用關愛的目光、鼓勵的微笑、贊美的語言、親切的擁抱來與幼兒進行交流,幫助他們消除不安全感。家長應該和老師溝通的基礎上,從正面引導幼兒,如:“今天我寶寶得了一個小五星,真棒!明天我們還去幼兒園,得一個大五星好嗎?”“今天和誰做好朋友了?”……用積極鼓勵的語言與幼兒交流,多鼓勵孩子正確的行為,以此幫助孩子和老師、小朋友建立起感情,從而讓孩子喜歡上幼兒園。
案例7.不良的家庭環境讓我的孩子不合群
情景再現:家長甲:我女兒都四歲多了,哪兒都好,就是太“獨”了,不愛和小朋友一起玩。
家長乙:我的孩子見到長輩或別的小朋友不愛打招呼,總躲在我身后。
家長丙:昨天晚上我又和愛人吵架了,第二天早上孩子起來誰也不理,孤獨的小身影走進幼兒園的那一刻,我的眼淚都掉出來了。
分析:不合群有性格方面的原因,但跟家庭環境的影響也很有關系。如果父母本身就不太合群,就會導致孩子長期生活在一種封閉的環境里,最后很難融入同伴中。另外,父母關系不和、爭吵不斷,或父母長期不在家,缺少親子交流等。這樣的家庭環境也極易導致幼兒產生心理壓抑。孩子渴望交往但又不敢與其他人交往,害怕遭到拒絕,長此以往極易形成自卑、孤僻、消極的內向性格。因此,全家人應和睦相處,互相體諒,給孩子一個祥和、安全的家庭交往環境。盡量不在孩子跟前過多地暴露父母雙方的分歧甚至爭執,避免給孩子的心理帶來陰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