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快樂的動物合唱團》觀摩反思
昨天我園進行了教研活動沙龍,課題是大班的語言活動《快樂的動物合唱團》,由我園青年教師耿玲玲老師執教,小耿老師教態親切,活動過程清新,有條不紊的將活動進行的井然有序。活動的優點就不多加評論了,針對本次活動我有一些個人的見解和思考,在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
首先活動的目標制定對于大班的孩子來說稍稍簡單了點,本身故事內容就很好理解,要想上好一個活動,就要求執教者對活動的重點和難點的度把握的非常正確和到位,而本次活動我認為耿老師的重點把握的很好,但是難點把握的方向不是很正確,我認為應該是孩子對快樂的理解以及用自己的語言表述出來,這樣才能體現本次語言活動的難點。那么本次活動給我的感覺就是孩子們也理解了故事內容,但是對快樂的理解趨于膚淺,孩子們的回答也很單一,這就要反思教師自身對孩子的引導和思維的拓展。我發現在活動中耿老師的一些提問是無效的,例如“你們有沒有孤獨過?”這樣的提問就局限了孩子的思維,如果這樣問“孩子們,你們孤獨過嗎?什么時候覺得孤獨的?”這樣的提問孩子們就會有很多的想象,而不是被老師牽著鼻子走,而且耿老師的一些提問都是點到為止,沒有深入的挖掘和探討,可能更多的是怕孩子的思維達不到,回答不出來,其實不然,為什么我們的孩子語言不夠豐富,詞匯量達不到,過不在孩子,而是老師的引導不夠,提供給孩子的空間太少。孩子們表達的機會太少,說的重一點,孩子的語言天賦也許就在我們的害怕中給扼殺了。
都說活動中有效的提問是決定活動成敗的重要因素,其實在任何一個活動中有效的提問僅僅是其一,而教育資源的有效運用才是關鍵,什么是教育資源,例如教師教材的提供,圖片的使用,教具是否充足,還有就是教師前期的知識準備和經驗,這些都是活動中必不可少的教育資源,在這個活動中我們可以看出老師對活動的預設準備不是很充分,對于孩子的回答沒有做到積極的回應,例如,有個孩子說“大灰狼午睡了”,其實這是一個很好的教育契機,但是老師錯過了,老師的反應是沒有理睬和糾正,故事的背景是已經天黑了,大灰狼被歌聲陶醉的睡著了,往往錯誤的回答反而能挖掘出更多的東西,如果這個時候老師說“大灰狼是午睡了嗎?這時候天怎么樣啊?小動物們是什么表情?他們心里會有什么想法?那么大灰狼最后怎么樣了呢?”這個錯誤的回答可以引出這么多的問題,讓孩子們完整的觀察了這幅圖,又能用自己的語言表述出圖片的內容,從而達到了活動的重點。
沙龍上,老師們各抒己見,可以看出老師們在一次次的教研活動中都得到了很高的提升,這是我們一線教師最需要的理論與實踐學習的機會。對于本次活動,我就談一些自己的看法,不是很成熟,還有待于不斷的學習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