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我不會!”案例反思
案例:“老師,我不會!”、“老師你幫幫我”……俞看著我一臉迷茫地向我求救,一邊還使勁地拉扯我的袖子。我回答他:“你先把上面的花朵剪下來,剪好了我在叫你怎么做。”結果他還是說:“我不會剪,你幫我剪嘛!”我果斷地告訴他:“一定要自己剪,你沿著黑色的線剪下來,把白色空白的地方剪掉,這樣漂亮的花朵就剪出來了。”他想想沒辦法了,只好硬著頭皮回到位置上吃力地剪起來了,過了一會兒,我過去看都剪好了,雖然花朵剪得有些破損,但好多是自己親自動手了。最后在指導下完成了花朵的制作過程,他暗自開心地笑了。那天正好是青少年宮來招生,他奶奶看到了他的作品,忙跑過來問我“這是不是他自己剪的”,我忙回答“是他自己剪的,一點忙都沒有幫過他”。從他奶奶的表情和語氣中可以看出他對自己孫子有這樣的進步很滿意,甚至對這作品是不是孩子親手完成的還有過懷疑。他告訴我這孩子很懶的,家里爺爺讓他涂顏色,都不愿做,只有在爺爺很兇地命令下才去認真地畫。
反思:
孩子的情況:俞是我們班年齡最大的孩子,由于他各方面發展的不是很好,尤其是上課坐不住,好動,常常會不自覺的把腿放到位置上去,分心,和旁邊的小朋友講空話,沒有養成良好的上課習慣,所以在他爸爸深思熟慮之下,覺得讓他再重新讀一次小班,但經我一段日子的觀察下來,發現有些不良的行為已經成為了他的習慣,讓他重新養成良好的習慣有點難度。在案例中,“老師,我不會!”到完成了作品可以看出雖然他剪紙的能力發展得不是很好,但剪紙的基本技能還是掌握了的,他說“不會”,只能說明他不愿嘗試,不敢嘗試,懶得嘗試。我覺得今天的活動除了可能教師沒有最大限度地調動他對紙工的興趣之外,最大的問題還是他惰性很強,不愿嘗試,甚至他自己都不確定自己可以單獨完成。在今天的活動中,我覺得對他來說應該是有幫助的,至少讓他體驗到成功的自豪感,這樣積極的情緒會改變他對紙工的態度。
形成的原因:1、缺少耐心,急于求成。 2、成人的包辦代替,促使他惰性的滋長。
解決的策略:1、給他多提供一些安靜活動的機會,并在活動中讓他體驗到滿足感和成就感。
2、密切和家長聯系、溝通,做到對孩子在園、在家惰性的行為及表現加以遏制,并持之以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