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科學《有趣的聲音》教學反思
今天給小三班的小朋友上了一節集中活動:科學-有趣的聲音。回來看了一遍自己的錄相,又看了一遍應彩云老師的視頻,感覺提升的空間還是挺大的,反思總結一下:
1、材料提供方面:由于是讓家長從家里帶的廢舊瓶子,所以瓶子大小、材質有些差異。還有的蓋子蓋不緊,導致活動過程中,豆子會掉出來。在第三個環節:品嘗軟硬糖,猜猜大小聲。應該讓每個小朋友去品嘗軟硬糖,用牙齒來咬一咬,感受一下,然后再猜測、驗證。瓶子要換成大的罐子,如一些收納罐子。用兩個,一個裝硬糖,一個裝qq糖,來進行對比。因為還是用裝黃豆的小瓶子,又是只有一個,還要來回換,對比不明顯。
2、活動組織環節:第一個環節中,小寶寶起床后要干什么呢?不用提問,分散幼兒的注意力,直接聽聲音,來猜測。第二環節學習大鼓小鼓聲音,可以先玩游戲,再聽音樂玩。如老師說大鼓,幼兒力氣大地搖瓶子;小鼓,幼兒力氣小地搖瓶子,收:則瓶子不發出聲音。這樣先玩幾次,讓幼兒對大小聲有一人直接對比的效果。第二個環節結束后,可以把瓶子收回來,這樣孩子的注意力才會集中回來,而不是自顧自地一直在玩瓶子。每個環節的小結,應該要再深入一些,使幼兒的經驗得到提升。由于對課堂常規的把控不夠,導致小結不夠。
3、個人素質方面:是嗎?好不好?這樣的口頭禪太多,無效的語言太多,應精簡自己的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