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學《防身絕招》活動反思
第一次的教學活動是在情景中引導幼兒通過身體表演進一步了解對動物自我保護方式的認識為主要形式,活動一開始由故事導入,幼兒在故事中初步了解動物的防身絕招中的一種——隱身,通過生動的教具,幼兒很快了解了隱身的意思,但是我在這一環節沒有突出“動物在什么時候會使用隱身”,小結時候的語言也不夠精煉、規范,沒有給幼兒一個科學的定義,在第二環節之前缺少了對于防身絕招的定義。第二環節是教師出示各種動物圖片,情景式地與幼兒進行互動了解動物的防身絕招,整個過程進行得比較快,雖然幼兒很喜歡,但是活動過程比較混亂沒有層次性。最后一個環節是說說我的防身絕招,沒有圖片和教師語言的引導,幼兒說的內容并不多,與防身絕招的這個定義有所偏差。在之后的研討過程中,通過聽課老師的討論,建議我將教案與楊芳老師的教案進行合并,各取所長,將游戲的部分刪去,提供圖片和視頻以ppt的形式呈現,讓幼兒更生動地來了解動物的防身絕招,將最后的延伸部分也刪去,畢竟人的防身絕招還是歸于社會領域的。 調整教案后的第二次教學活動中,在故事環節進行得還是比較順利,但是我在過程中用到了“躲”這個字,聽課老師們的建議覺得不該用這個字,作為一個科學活動應該是十分嚴謹的,“躲”和“隱身”的概念還是有所不同的。在之后的第二環節中,我出示了多種動物的圖片請幼兒進行觀察,然后選擇自己了解的進行介紹。我在這個過程顯得比較沒有條理,幼兒說到哪就一起看到哪,之后的研討中其他老師也給我建議:當幼兒講到別的東西時,我要有應變能力再把他們的注意力拉回到原來的事物上。可以先將與故事中具有相同的防身絕招進行介紹,再進行別的種類,在每一個種類后有一個簡短的小結。整個活動下來,作為科學活動,教師本身的語言還是不夠規范科學,需要注意。 在最后一次教學活動中,我考慮到作為一個科學活動,教師的語言一定要規范嚴謹,于是我在故事中每一個小問后面都用一個相同的句子進行小結,希望幼兒在反復的講述后能夠自己完整地講出來,但是效果不盡人意,可是我講的時候讓幼兒的印象不夠深刻。在后面的拓展環節,可能是我太緊張,當幼兒講到一個動物時我忘記將大圖點出來,對于坐在下面的幼兒可能會不清楚我在講哪一幅。而且在過程中,幼兒對于我的提問可能不理解,偏離了我要講的內容,所以我反復地提醒他們,顯得很刻意,比較死板。在播放視頻的環節,我當時沒有考慮好各種情況,視頻的聲音很小,幼兒基本只能看畫面,但是有些畫面需要老師的講解他們才能了解,我沒有關注到這一點,到視頻的后半段才意識到。活動結束后,根據聽課老師的反應,說到我在每一環節都有點不自然的停頓,我自己并沒有發現,這需要我自己重視起來,在備課時將活動內容內化于心,在活動中才能自然地展露出來。 作為一個工作第二年的新教師,我知道自己還很稚嫩,需要身邊各位老師的指導以及自己的鞭策,牢記每位老師給自己的建議,爭取在以后的工作中有所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