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青蟲的夢》反思(通用2篇)
《小青蟲的夢》反思 篇1
《小青蟲的夢》是來自冰波筆下的一個抒情類童話,故事中流動著一種清麗、優美的意境。當我剛拿到這本繪本時,我就被里面美麗的畫面所吸引,我開始慢慢品味這個故事,體驗故事給我們最初的感受,為我接下來的執教的活動做準備。
活動背景:
《小青蟲的夢》這個故事講述的是一條丑小青蟲蛻變成美麗的蝴蝶,從當初偷偷躲在樹上聽歌到如今在音樂會中翩翩起舞。它告訴我們不應該用相貌來判斷一個人的價值,每個人都有追求的權利,都能通過努力來實現自己的夢想。于是,我開始琢磨著怎樣使幼兒體會、感受這個故事中的意境和道理。進過一番思考,我決定從以下四個方面著手,引疑激趣、分段欣賞故事、完整欣賞故事、延伸活動,我要使幼兒在閱讀中能領略到對美的一種嶄新的認識。我將目標定為三點:
1、通過觀察角色的表情和動作,理解角色的心情,體驗小青蟲遭受冷落和蛻變成功后的情緒變化。
2、了解蝴蝶蛻變的過程,知道美麗可以慢慢創造。
3、結合音樂讓幼兒感受童話的意境美,并能積極大膽表現故事中的角色。
我還將“了解蝴蝶蛻變的過程,知道美麗可以慢慢創造。”作為活動的重點,“理解角色的心情,體驗小青蟲遭受冷落和蛻變成功后的情緒變化。”作為活動難點,并在活動前準備好了相關教具:小圖書人手一本、字卡(小青蟲、蟋蟀、繭、夢、蝴蝶)、ppt等。
《小青蟲的夢》反思 篇2
活動反思:
今天的故事《小青蟲的夢》,我首先通過音樂較自然地進入到這個故事中,接著通過邊講邊議故事,讓孩子對故事的主線有一個大致的了解,從今天的活動來看孩子也是比較容易接受的,在討論到“小青蟲有去聽音樂了,它可能會想一個什么辦法呢?”由于有了前期的經驗,大多孩子都說“它可以變成一只蝴蝶,那樣小蟋蟀就會歡迎它了……”我在想,是否前期的經驗太多了,不然孩子的思路可能更加廣闊一點,想象也會多一點。 本次活動由于通過多媒體來開展,所以孩子在視覺和聽覺上都有了一種較強烈的感受。特別在找找故事中美的地方時,孩子們的反應都是很熱烈的,有的說“小青蟲變成蝴蝶后很美的。”有的說“蝴蝶五彩斑斕的翅膀很美的。”有的找出了故事中語言美的地方,如“小青蟲只好傷心得爬到一邊掉眼淚,眼睛里映著滿天冷冷的小星星。”有的地方我在開始的時候覺得孩子可能找不到,需要我引導的地方,可今天孩子也找到了,如薇薇說“我覺得小青蟲沒變成蝴蝶時它也很美的,它很可愛的。”我馬上對她的話進行提升“對呀,小青蟲對音樂的執著追求也是非常美和感人的,因為它的可愛才變得那么美麗。”另外,沈淑倩小朋友也說得很好:“我覺得小蟋蟀也有美的地方,它的琴彈得特別美。”“說得真好,小蟋蟀把小青蟲趕走這是它不美的地方,可它優美的琴聲給森林里的昆蟲帶來歡樂,這也是它美的地方。”我總結道。在讓幼兒感受故事中優美的意境時,我選擇了故事中的第一句“夏夜的草叢里,音樂響起來了,它和月光一樣仿佛會流淌似的。”我讓孩子閉上眼睛想想,聽了這句話你想到了什么?孩子們一下子想說得很多,有的說“我聽出來這是講得晚上,月亮很圓。”有的說:“我覺得那一片綠綠的草叢很美的。”有的說:“我仿佛自己也變成了那只美麗的蝴蝶……”當然,如果音響更加好一點,在這之前讓孩子先熟悉一下這個大屏幕(今天孩子看時有點興奮),那么效果可能會更加好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