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小班語言活動《小河馬拔牙》教學反思(精選2篇)
幼兒園小班語言活動《小河馬拔牙》教學反思 篇1
糖果是幼兒愛吃的零食之一,對于小班的寶寶愛吃糖果卻不能夠按時刷牙、漱口,使寶寶們有了蛀牙。小班語言活動《小河馬拔牙》目標是讓寶寶們知道了保護牙齒的重要性,并學會了正確的刷牙、漱口的方法,養成了良好的衛生習慣。
《小河馬拔牙》這個故事在我第一遍講述后孩子能基本明白故事內容,當我提問:小河馬的牙齒為什么疼時,孩子們能講出來是因為河馬睡覺前還吃了糖果,有的幼兒還說“我們小朋友睡覺前也不能吃糖果”……,要不牙齒就會痛的。孩子們很喜歡這個故事,有的孩子學小猴醫生給小河馬拔牙的動作,有的孩子互相模仿起了故事中小猴醫生與小河馬對話的情節。通過本活動,孩子明白了糖果不能多吃以及怎樣更好地保護我們的牙齒。
通過本活動,孩子明白了糖果不能多吃以及怎樣更好地保護我們的牙齒。由此可見,幼兒故事不需要老師過度的“挖掘”,而是在孩子能理解接受的層面上通過引導讓幼兒直接與作品互動,使孩子真正領略作品的魅力,獲得獨特的體驗,成為學習文學的主體。
在趙老師的指導下,我認識到,在我執教的這個活動中,我的主導地位太強,《綱要》指出:語言活動要為幼兒創設想說、敢說、有機會說的機會。在這個活動中,完全可以給孩子充分的形象以及說的機會,在我出示第一幅圖的時候,幼兒猜測的非常的好,有的說“小河馬牙痛”,有的說“小河馬的爸爸媽媽不在家”,還有的說“小河馬不舒服”……其實,我完全可以直接引入第二副圖,給幼兒猜測,形象之后,加以總結,提升,從而給幼兒更多的表達機會。
活動時,發現有一小部分幼兒在家里是不刷牙的,根本沒有養成早晚刷牙的習慣,因此在活動后,我對幼兒進行了延伸活動,給幼兒看了一些正確刷牙的圖片,讓幼兒仔細觀察,在看看,說說中掌握一些刷牙的方法,并鼓勵他們每天都要刷牙,保護好自己的小牙齒,不要讓蟲子吃掉我們的牙齒。同時,和家長交流,建議家長在家要督促孩子早晚刷牙,不能因為偷懶而讓孩子養成不良習慣。
幼兒園小班語言活動《小河馬拔牙》教學反思 篇2
幼兒及教材分析:
小班幼兒缺乏保護牙齒的意識,據家長反映,大多數幼兒在家不喜歡刷牙,不能很好的掌握刷牙的正確方法。《小河馬拔牙》是一個有趣而蘊涵教育意義的故事。故事中生動形象地講述了小河馬愛吃糖,睡覺前還吃很多糖,而且沒刷牙,導致牙疼。媽媽帶它去看醫生,小猴醫生只能幫小河馬把牙齒拔掉的情節。通過對故事內容的理解、學習,讓幼兒懂得要養成飯后漱口,不多吃甜食,早晚刷牙的良好生活習慣,知道保護牙齒的重要性。
成功之處:
1、故事講述語言生動,充分吸引幼兒興趣
故事是幼兒最愛的一種文學形式。通過故事教學,能培養幼兒良好的品德,幫助幼兒發展語言。對于小班的幼兒來說,因以教師講述故事為核心部分。教師在講述故事時,咬字要清楚,速度要適當,咬字清楚是為了讓幼兒字字聽的清楚,節奏要比平時談話稍慢,使他們一邊聽一邊想;講述故事時,面部表情,眼神和手勢都要隨著故事情節的發展而有所變化,這樣對小班的的語言表達能起到輔助的作用。
2、課堂氛圍活躍,幼兒表達積極
《小河馬拔牙》的故事生動易懂,幼兒在傾聽時很認真,完全被故事情節所吸引。在教師提問環節,幼兒們都非常積極的舉手要表達自己的想法,對故事內容理解較好,都能表達出故事所蘊含的教育意義:要少吃糖果,睡覺前不能吃糖,要養成早晚刷牙,飯后漱口的良好習慣。
3、課堂活動難易層次把握較好
此次教學活動從:觀察圖片導入—故事講解—故事提問理解—小結故事蘊含教育意義—了解保護牙齒的常識,環節由易到難,層層遞進,讓幼兒能跟隨教師的思路充分參與到活動中。
不足之處及整改:
1、教學領域定位不明
本次活動的領域定為語言活動,語言活動注重幼兒的傾聽和表達能力的培養,我覺得教學過程的設計環節就可以要求幼兒能學著看畫面來表述畫面內容,能根據故事內容來猜測故事的名字,依據畫面大膽推測、想象故事情節的發展,能引導幼兒通過故事表演的方式來理解故事內容,等。而本次活動的教學過程設計在這方面沒有很好的體現,而是把了解保護牙齒的常識部分作為活動的第三環節,這一環節又充分體現的健康活動的培養目標: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但是由于時間關系在“怎樣漱口,為什么要這樣漱口,為什么要這樣刷牙”方面沒有講透徹,即沒有較好的體現語言活動的目標又沒有較好的體現健康活動的目標,所以我個人認為此教學領域定位不明。
2、教學環節設計有待改進
《小河馬拔牙》的故事生動易懂,在第一遍故事講述的時候幼兒已對故事有所理解,教師在此基礎上對故事進行了小結,幫助幼兒對故事的內容又進行了加深鞏固,幼兒此時對故事已經比較熟悉,已能達到活動目標:初步理解故事內容,懂得多吃糖、睡覺前吃糖對牙齒有害,所以在此基礎上我覺得沒有必要再進行第二遍故事的講述。而在第三環節,可以把“怎樣漱口,為什么要這樣漱口,為什么要這樣刷牙”方面的知識點進行再詳細的設計(如:為什么飯后漱口要喝一口水在嘴里咕嚕咕嚕,是讓水寶寶把我們嘴里剩余的飯粒菜渣吸出來再吐掉;刷牙時要上上下下,左左右右都刷到,是為了把藏在我們牙齒縫里飯粒菜渣都刷出來)不但要讓幼兒知道要如何做,更要讓幼兒明白為什么要這樣做。最后可對幼兒做再次強調,我們不但要保持好的飲食和衛生習慣,回家還可以督促一下爸爸媽媽,爺爺奶奶,讓他們也養成睡前不吃零食,飯后漱口,早晚刷牙的好習慣,這樣幼兒的活動積極性就更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