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筆記:老師,不是我
小寶,班上一個較為特殊的孩子,年齡較小,行為偶爾另類,不論是平時課堂還是特長班課程,他總是人在,卻從來不參與,但時常會給我們點“小意外”“小驚喜”小寶是個不善于溝通也可以說是不太喜歡和別人溝通的孩子,但時常會發出點怪聲音引起我們的注意。
今天的課堂上,老師正在帶領孩子們徜徉在快樂的知識海洋中,突然又是一聲驚叫打斷了這個情節,老師問:“這是誰啊?怎么了啊?”這時幾乎所有的小朋友異口同聲地說:“呂小寶——”而這時小寶似乎有點委屈又有些氣憤的說:“老師,不是我!”老師又問:“到底是誰啊?”可是大家仍固執的認為是小寶,但從小寶的反抗聲中可以感覺到應該不是他,在旁邊配班的我忍不住起來問了問偶爾也會犯這個樣問題的童童,“童童,是你嗎?”他有點不好意思了,勇敢的承認了是自己,于是我告訴他以后課堂上不能發出這樣的聲音來,同時也對其他的孩子說:“以后小朋友一定要聽清楚了,確定了是誰做的事情,才可以舉報他錯誤的行為,像今天大家都沒有聽清楚,就說是小寶,就冤枉了他對不對啊!”事后我也和小寶溝通了一下。
事后我也反思了一下,作為一名幼兒園老師一定要有敏銳的觀察能力,能夠洞察到每一個孩子的內心和平時的行為,更不能不分青紅皂白的去冤枉了他們或是委屈了他們,孩子的性格養成在于我們方方面面的照顧和影響,我慶幸自己的質疑和多詢問,否則恐怕小寶就要“蒙冤”了,另外對于那樣不善于溝通的孩子我們更應該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注和關懷,讓他們感受到他人對自己的愛,慢慢的打開他們心靈的大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