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筆記:破壞著,探索著!
前一段時間我們班教室門口養了幾盒蠶寶寶,這下孩子們可有事情做了,自由活動的時候教室門口總是擠滿了人,他們頭挨著頭,觀察著,討論著.蠶寶寶長得很快,每每到周一早上,我們都會驚喜地發現:哇!蠶寶寶又長大了許多.上周二開始,一條蠶寶寶開始吐絲,緊跟著第二條,第三條......沒過幾天,很多蠶寶寶都開始了吐絲結繭的歷程.一天課后,一個孩子慌張地跑來告訴我"* * 把蠶寶寶吐的絲拉掉了',我驚訝地找到了已經縮得短短的,顏色發黃,正在艱難地蠕動著的蠶寶寶,這時的它應該呆在安全的,暖和的繭里啊."是 * * 把它的絲拉掉了!"那個孩子重復著剛才的話.我不無責備地質問 * * "為什么要這樣做?"他低著頭,委屈地說道:"我想看看他嘴巴里的絲到底有多長".原來孩子的破壞是有原因的,他只是在探索蠶絲的源頭,并不是存心傷害蠶寶寶.事后,我并沒有繼續指責他,而是向他講述了蠶寶寶做繭的過程和經歷,并滲透了對小動物的情感教育.這件事情雖然已經過去了,但是它揭示了孩子的探究規律,讓我們不得不重新去認識孩子的破壞性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