嘮叨、易哭的孩子
前不久一個三歲的孩子來上感統課,因為她太粘她媽 媽,所以前半節課讓她媽 媽跟著一起上課,但是你會發現,只要有她媽 媽在,你根本就不太可能和她建立情感聯系,甚至乎連指令都不會聽,還出現她命令媽 媽的情況,又是一個媽 媽和女兒相互都非常極度分不開的家庭。后來我曉之以理后終于把媽 媽請出去了,這女孩就哭,但是她知道必須上完課才能出去,所以她就一邊哭一邊說:“我想媽 媽在外面等我”,然后我就安撫她,說一定讓媽 媽在外面等她,可是她這回剛擦完眼淚、剛把嘴巴閉上,不到兩分鐘時間她又哭著重復那句話,然后又安撫......就這樣來來回回了不知道多少個回合,才終于上完一節課,這真的是我說話最多的一節課羅。
第一節課在哭和“我想媽 媽在外面等我”中度過,第二節課在哭腔(沒掉眼淚)和“我想媽 媽四點鐘(下課時間)準時來接”中度過,第三節課還是那種狀態,但是她開始跟小朋友有互動了,哭和嘮叨的頻率有所減少了,還開始跟我說別的話了,第四節課她竟然問我:“這里是不是不好的小朋友留下來的地方”?或許這就是她哭、一直強調要媽 媽接的原因吧,后來我給她解釋了一番,她頓時就開心了。現在她做訓練不再哭了,偶爾也還是會嘮叨一下那句話,但是更開放了,還主動跟我說她玩過的一些玩具。
其實這孩子的大運動和認知能力在同年齡孩子中是相當不錯的了,她也不是怕苦怕累的孩子,你只要告訴她四點鐘下課讓她第一個出去,她就會特賣力去做,或許是大后方穩定了才能向前沖的道理吧!或許是某個人告訴過她類似的語言“不好的小朋友要留下來”,她就記住了,還特別把這種害怕和不安的感覺擴大化,歸根結底就是一個敏感、安全感不足的孩子。按道理來講,敏感、安全感不足的孩子應該是退縮性的行為,但是在后續的接觸中,你會越發感覺這孩子跟你說話的口吻很像是在要求你、甚至乎是在命令你,回想她媽 媽給人的那種溫和的感覺,似乎看到了原因。當你特溺愛和呵護孩子,無原則的退讓和示弱,孩子的需要反而是越多,而當你無法滿足這種需要的時候,孩子就會以自我感受為中心,覺得你不愛我了,進而索求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