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園共建,為孩子,擁有一顆感恩的心
(2)通過教材啟發;
通過故事、兒歌、歌曲等形式引導孩子在欣賞、理解這些文學作品的時候,讓幼兒體驗到如何關愛他人、如何互動親情、如何與人分享,從而培養他們良好的情感。如:在看圖講述《感恩的老鷹》故事的時候,通過讓幼兒觀看圖畫,理解故事內容的基礎上,引導幼兒如何去擁有一顆感恩的心,從而啟發幼兒自己去想象:如果你是故事中的老鷹,你會怎么做?如果你是獵人呢?讓幼兒通過這個活動深深懂得,愛是要相互的,只有為別人付出,自己才能更幸福,更快樂。或者:教唱《世上只有媽媽好》,讓幼兒通過理解歌詞,引導幼兒用自己的語言去講述歌詞,從而啟發他們親人的情感,從而培養幼兒的體諒親人,重視親人為自己付出的愛,對培養他們的感恩的心有著潛移默化的作用。還可以進而引導“今天下午回去打算為爸爸媽媽做些什么”。并啟發幼兒對為親人付出愛所感到的幸福感。
隨著幼兒認識事物能力的不斷提升,幼兒對事物的理解,也具有初步形象概括水平,把“感恩”具體概括為“關心、幫助、謙讓”這三個詞語,讓幼兒從具體的事物形象理解遷移到實際行動中去,如通過卡片識字,讓幼兒知道了“蘋果”,可以延伸到如果有蘋果吃,可以和好朋友分享;“小雞”,可以延伸到要愛護小動物;“媽媽”延伸到對媽媽說幾句悄悄話,問媽媽好,這就叫“關心”;幼兒初步理解詞語后,馬上組織幼兒到延伸的行動中去。
通過教材的引導,教會幼兒學會去幫助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每講完一個故事,或者學了詩歌、歌曲后,再結合身邊的事考考孩子,幫助幼兒分清是非、辨別真假。久而久之,孩子就會效仿故事中的語言說話、做事。教師要及時加以肯定和鼓勵,使孩子逐步理解這樣做會給人帶來快樂,同時也給自己帶來快樂。
(3)通過活動啟發;
孩子的感恩、同情心,部分是出于天性,而更多需要成人扶植。因此,我們更注重創設一些孩子之間的開展環境,讓孩子們從中感受愛——懂得愛——學會愛?梢蚤_展各種游戲活動,讓幼兒在游戲中扮演不同的角色,體驗并表達不同的情感,如:醫院里的大夫對病人的關心愛護,公共汽車上讓座給抱孩子的阿姨等,還可開展表演游戲“蘿卜回來了”、“小雞小鴨”等,使幼兒從他人的角度考慮問題,喚起類似的情緒體驗,并且學習如何表達自己的愛。
在小班時,可選擇“我愛幼兒園”、“我愛爸爸、媽媽”、“我愛我家”等幼兒身邊與幼兒生活密切相關的活動內容。如:讓孩子認識班級里的小朋友,互相交流名字,引導大家一起玩;讓幼兒參觀幼兒園的環境,認識廚房、保健室、園長室及相關的工作人員;帶領幼兒參觀幼兒園的周邊環境和設施,引導他們知道這些設備能夠給他們帶來快樂,因此要一起愛護公共財物等常識。通過這些活動,讓幼兒熟悉幼兒園,喜歡幼兒園。隨后,對幼兒開展“愛家、愛家人”的教育,因為家是孩子最早接觸的地方,家人更是孩子最親密的人,可以通過一些“愛家人”的主題教育活動,讓幼兒關愛身邊的人,以后逐步去關愛更多的人。
中班時,我們在小班幼兒認識感知周圍人們的基礎上,拓展他們的生活經驗和認知空間,增加教育內容,可選擇“交警叔叔辛苦了、清潔工人謝謝您、建筑工人有本領、高明的醫生”等主題內容,以看動畫片、畫畫、參觀、開節日慶祝會等多種活動,讓幼兒充分感知勞動者的偉大,懂得有了他們,我們的生活更加安寧、更加幸福等道理,由此激發幼兒要學會感恩他們,建立起愛護他們勞動成果的積極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