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隨筆:善于觀察,給家長一份安心
作為一名合格的幼兒老師,在生活中關注幼兒的各種表現,是非常正常的事情,特別是孩子突然哭時,(很多時候孩子是用哭來求助)作為老師的我們的第一個反應就是孩子怎么啦?怎么會哭呢?然后就著急地詢問原因,以便及時幫助解決孩子遇到的各種事情。孩子隨著年齡的增長和經驗的豐富,他們不斷在摸索、嘗試自己獨立,逐步擺脫對別人的依賴。只有在不斷的觀察中,才會發現孩子的各種情緒,以及他們稍微小小的一個動作,你知道它是代表什么意思,知道如何去幫助他們,這都要靠平時的觀察。 在我們帶班的過程中,經常可能會碰到一些與眾不同或表現為與集體格格不入的幼兒,在這時我們應當在一日生活中的盥洗,進餐,清潔,睡覺,鍛煉,游戲,等日常生活的每一個環節滲透健康教育的理念,關注幼兒的表現,實施指導策略。發現有問題,及時與家長進行溝通、反饋,讓家長放心,并愿意和老師一起分享大家平日中觀察到的種種現象,加深對幼兒的了解。 在我班就有著這樣一位幼兒,他年齡稍微比其他幼兒小點,平時的表現也很棒。但是只要在他做錯事的時候,他的倔脾氣就來了,無論老師怎么哄,他就是理都不理,有時候作為老師的我們也無可奈何。但是在長時間的觀察下,我發現到了他對于新知識特別能接受,多鼓勵多表揚,他的倔脾氣就不會常常鬧出來,這樣他很快能接受老師所傳授的種種知識。 這僅僅是一個小小的例子,但是通過這個小小的例子就能告訴我們,觀察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不僅僅是在學習中,在一日生活環節中,我們要懂得善于時間善于利用這種空間,來觀察幼兒在什么情況是什么反映,不應該在發生事件之后在來反思,這樣對于幼兒來說他得到了一個好老師,對于家長來說他可以放心的把孩子教給你。 在我們帶班的過程中,經常可能會碰到一些與眾不同或表現為與集體格格不入的幼兒,在這時我們應當在一日生活中的盥洗,進餐,清潔,睡覺,鍛煉,游戲,等日常生活的每一個環節滲透健康教育的理念,關注幼兒的表現,實施指導策略。發現有問題,及時與家長進行溝通、反饋,讓家長放心,并愿意和老師一起分享大家平日中觀察到的種種現象,加深對幼兒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