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簡單物體》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五年級上冊,p38 頁,例1.
教材分析:
"視圖與投影"是《課程標準》中"空間與圖形"領域的內容,在不同的學段有著明確的要求.《觀察簡單物體》是第一學段,要求學生能辨認從正面,左面,上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形成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認識.日常生活中學生有著豐富的觀察物體的感性經驗,通過《觀察簡單物體》的學習,可以把這些感性認識與數學知識聯系起來,從而達到鍛煉學生"空間與圖形"思維的教學目標.在網絡教室下開展觀察活動,讓學生切實體會到數學與信息技術的巧妙結合,提高信息技術操作水平.
學生分析:
因為有豐富的日常生活觀察物體的感性經驗,結合不同位置對簡單物體的觀察,學生能正確得出觀察物體的形狀,反過來由觀察物體的形狀,推測所看到圖形的觀察位置所在,使學生養成正確的觀察物體的習慣,為后面的觀察較復雜的組合圖形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通過觀察小藥箱的活動,使學生認識到從不同的方向觀察到的形狀是不同的.
(2),使學生能夠辨認從正面,左面和上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
2,過程與方法:通過實物的觀察,使學生能夠辨認從正面,左面和上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不同角度去觀察物體,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力和思維能力.
(2),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提高學生信息技術動手操作與處理信息的能力;學生體會在信息技術中學習數學的樂趣和價值,激發數學學習熱情.
(3),增強學生環保意識,并能正確的觀察認識身邊的人,學會與人相處.
教學重點:
學生能夠辨認從正面,左面和上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
教學準備:
搞笑面具,圓柱體,正方體,乒乓球,自制小藥箱,學習網站,網絡教室.
課前游戲:游戲分一次開展.四組中每組派一個代表出來做面具人,面具人站在教室前聽老師的口令轉向一周,然后小組成員共同觀察尋找,看那一個小組又快又準的找到自己小組的成員.
[設計意圖:讓學生用游戲的心情去觀察,引導學生多處觀察一個物體,才更具體看到事物的真實樣子.課前進行觀察熱身.]
教學過程:
一,古詩導入
1,欣賞古詩《題西林壁》動畫,讓學生在看動畫的過程中初步感知到觀察一個物體可以從多方位,不同的角度去看.
2,談話導入:大家學過這首古詩嗎 作者是怎樣去欣賞廬山的 站在不同的位置觀察到的物體的形狀不同.
[設計意圖:通過欣賞經典詩篇,在充滿詩意韻味的氣氛中進入數學學習,使數學教學與語文知識結合起來,同時引入課題.]
二,觀察探究新知
1,不同位置觀察到物體的面的數量不同,形狀也不同.
"請同學們在自己的座位上認真觀察老師手中的小藥箱,你能看到了幾個面呢 "(提問不同位置的學生)引導生說出自己的觀察位置,所看到的面和數量(用正面,側面,上面或小藥箱字樣,小藥箱標志或空白的面等表述).
為什么你們看到小藥箱的面的數量不一樣呢 下面拿出你們的小藥箱,結合屏幕的活動提示,開展小組合作探究.
課件提示:(1),為什么你們看到小藥箱的面的數量不一樣呢
(2),為什么不同位置看到小藥箱的形狀不一樣呢
(3),那么,我們最多可以看到幾個面,最少又可以看到幾個面
(4),能不能觀眾察到更多的面
四人小組匯報:四人小組中的每個人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然后說出看到幾個面,并用手指出是哪幾個面,分別是什么形狀.改變角度,使有的同學可看到1個,有的看到2個,有的看到3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