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隨筆:旨在教學行為的課堂觀察之我思
毫無疑問,我們幼兒園集體活動的組織形式是孩子們主要的學習形式,雖然不能被稱為十分嚴謹的課堂教學,但是其中老師的教學行為表現也是千差百異、各不相同。而在這些課堂教學中無效低效地教學行為充斥課堂的現象也是屢屢可見。所以我認為旨在教學行為的課題觀察,是可以對教師在教學上的無效低效行為進行觀察、分析,找出教師行為低效的原因所在,并針對這些行為進行改進性的行動研究。
通過有目的有計劃的課堂觀察,可以幫助老師發現和解決實際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提高教學的實效性,從而一定程度上提升專業水平的發展。具體如何進行旨在教學行為的課題觀察,我覺得可以這樣去做。
首先,前期要發動教師們進行知識的培訓和學習。課堂觀察是一種研究活動,它在教學實踐和教學理論之間架起一座橋梁,為教師的專業發展提供了一條很好的途徑。通過課堂觀察,教師借助合作的力量在實踐性知識、反省能力等方面將獲得新的發展,進而提高教師的整體教學質量。進行課堂觀察的教師要具備一定專業培訓,具備相應的觀察技能,要求觀察者能集中心智觀察,及時、準確地收集相關信息,隨時做出決定。所以為了能保證教師們在課堂觀察的時候更加準的地觀察記錄和發現問題,就一定要引導教師們多學習、多領悟,才能保證課堂觀察有高質量的收效。
第二,要明確我園老師在課堂教學行為中的一些突出的問題和需要改進之處,這樣可以有針對性地進行課堂觀察活動。在課堂觀察的過程中,避免出現“盲目”、“茫然”,要從我園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實際問題出發,有選擇性和目的性地分階段組織課堂觀察,這也是涉及到選擇課堂觀察點確立的問題。比如針對一些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重復性、低效性評價語言用的比較多進行課堂觀察,確立課堂觀察點“教師的語言”;也可以根據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提問的設計”為觀察點,對教學在課堂教學中提問使用的合理性與有效性進行觀察,反思教師的教學行為是否有效等等。
第三,以點帶面,由點輻射,引領全園的課堂觀察研究。每學期開展定期或不定期的課堂觀察活動。
1、根據前期設計的量表進行自我觀察。自我觀察過程中可以用攝像機進行錄像,或者請配班老師協助拍攝。在觀察中記錄下的數據進行分析和反思,也可以請其他骨干教師、教研主任幫助提出意見或建議。
2、同一年級組的教師進行課堂觀察。結合在課堂觀察中遇到的問題進行集體研討學習,也可以請領導進行針對性指導,對教師教學行為的不足提出更好的建議,繼而對我們的觀察量表進行改進再使用。
3、以教研組為單位開展課堂觀察活動。觀察的主要內容可以是教師的教學方式、教材運用、教學目標的落實、教師的觀察力和調控能力、教師的引導和提問等等。改進良好的教學行為不僅僅引領教師們更加專注于課堂教學,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而且也可以更好地服務于幼兒,切實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