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筆記:做個細心觀察的老師
教師觀察是幼兒個別化學習得以正常開展的關鍵因素,因為從觀察中教師可以掌握幼兒與材料互動的情況,從而判斷幼兒各方面能力發展狀況,使材料因幼兒的能力而適宜提供并因幼兒能力的發展而及時延伸和變化。那么到底教師在觀察與指導中該把握好哪些方面呢?先來看幾個活動片斷:
片斷1:
語言區新投入了“小狗抬花轎”兒歌操作圖片。于是我重點觀察了這個區里的幼兒是否對新材料感興趣。活動開始,小雨和小穎兩個朋友對《恐龍的秘密》這本書發生了興趣,他們熱烈地討論著。不一會兒,在一旁操作“百家姓”的顏顏也被吸引了過來,顏顏說:“這本里的恐龍我都認識,這個是翼龍,它有大大的翅膀,能在天上飛,其它的恐龍都不會飛。”幾個朋友說:“你這么厲害啊,給我們講講吧。”我見沒有人去理會這份材料,便說:“這里有一份新材料啊,你們看見了嗎?他們走了過來,說:“這個是什么?”我說:“你們仔細看一看,按照順序把這些圖片排列好,是一首很好聽的兒歌。思思說:“那我來排吧。”只見他排了一會兒,又被《恐龍的秘密》吸引了過去。
分析:
這個片斷中,我的觀察要點主要放在幼兒是否對新投放的材料感興趣,以及對哪些材料比較感興趣的上面。通過觀察得知,幼兒對新投放的材料并不感趣,而是對與恐龍相關的書籍發生了濃厚的興趣。這個時候就需要教師先反思再調整了。
教師在觀察中必須觀察發現幼兒對哪些材料感興趣,選擇和使用哪些材料,如果幼兒無法選擇材料而且頻繁更換使用材料,教師應分辨清楚幼兒是因為不知道材料的操作方法而沒自信使用,還是因為操作材料過于簡單而使幼兒不感興趣,如果是因為不知道材料的操作方法,教師可適當引導,介紹材料的使用方法,使幼兒作出選擇,但教師不能主觀作出選擇,而強迫孩子使用。如果是因為操作材料簡單幼兒不感興趣,針對頻繁換材料幼兒,教師可適當提高材料的使用難度或變化材料的操作方法,甚至也可綜合幾種材料一起操作。
片斷2:
濤濤、怡怡、鵬鵬等幾個正在操作益智區中的幾份材料,濤濤和鵬鵬兩個人開始爭搶磁力棒,濤濤說:“是我先來的。”鵬鵬說:“是我先拿到的。”說了半天,兩個人誰也不讓誰。于是在一邊大吵:“老師,他跟我搶磁力棒。
分析:
在這個片斷中,我的觀察要點放在了觀察幼兒是否會協商解決問題上面。磁力棒是班級幼兒非常喜歡的操作材料之一,所以經常會發生幾個朋友一起爭搶的狀況。從觀察中得知,部分幼兒還是不懂協商解決問題,只是爭吵著請老師幫忙。可以在講評活動中提出這個問題,讓幼兒討論協商解決問題的好方法。
片斷3:
雯雯和棟棟兩個朋友正在操作探索區里“沉與浮的秘密”材料。只見他們分工明確,雯雯往水里放好一樣材料,兩個人一起在觀察它在水里是否可以溶解,然后棟棟在記錄本上做記錄。
分析:
在這個片斷中,我的觀察要點放在了幼兒是否具有合作意識的上面。通過觀察得知,這兩名幼兒在學習的過程中,分工明確,合作意識較強,并且會根據自己的探索結果作記錄,具備一定的任務意識。
片斷3:
文文正在操作關于“9的分成”數材料,他很專注,一邊分小熊一邊在寫9分成了幾和幾,可是他對9的分成還不是十分了解,不時地會分錯。于是我說:“文文,你看一下小熊身上的顏色,分別把它們擺成顏色一樣的草地上,然后再記錄,老師相信你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