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式折線統計圖練習(第二課時)
課 題 復式折線統計圖練習(教科書第77—78頁的練習十三第2—6題) 教學目標 1、通過練習,進一步了解復式折線統計圖的特點與作用,能看懂復式折線統計圖所表示的信息,能根據要求完成復式折線統計圖。 2、在對復式折線統計圖所表達的信息的分析、比較過程中,進一步發展統計概念,培養統計觀念,培養統計能力。 3、使學生進一步體會統計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和作用,感受統計方法對于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價值,增強參與統計活動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會利用統計圖里的信息進行分析、比較和判斷。 教學準備 掛圖、小黑板 教學時間 2 教學過程 集體備課 個性思考 一、談話引入。 師:能說一說復式折線統計圖的優點嗎?在生活中復式折線統計圖有哪些運用?板書課題:復式折線統計圖的練習。 二、指導練習 1、完成練習十三第2題。 (1) 看圖觀察。 (2) 指導回答與分析。 師:1999年那種電話的用戶多?2003年呢?那種電話的用戶增長速度更快一些?你是怎么看出來的?從那一年開始,移動電話的增長速度超過了固定電話? 2、完成練習十三第3題。 (1) 學生在小組中交流圖下問題。 (2) 指名回答師問:擁有電話的家庭戶數哪兩年見增長幅度最大?計算機呢?你是怎樣很快看出的? 從上面的統計數據中,你還想到了什么? 追問:這些數據說明什么? 3、完成練習十三弟4題。 (1) 看圖觀察。 (2) 指導回答問題。 師問:小明是第幾天開始看到芽,第幾天開始看到根的? 水仙花的芽和根的生長速度怎樣? 為什么壓的生長速度比根慢一些? 4、完成練習十三第5題。 (1) 學生在小組中交流圖下問題。 (2) 指名匯報交流結果。 師問:橫軸與縱軸各表示什么? 這兩架飛機各飛行了多少秒?哪一架的飛行時間長一些? 你是怎么看出來的? 從圖上看,起飛后10秒甲飛機高度是多少米?乙飛機呢? 起飛后第幾秒兩架飛機處于同一高度?起飛后大約多少秒兩架飛機的高度相差最大? 起飛15秒至20秒乙飛機的飛行高度如何變化?說明飛行狀態如何? 5、完成練習十三第6題。 (1) 學生獨立完成統計圖,教師巡視指導有困難學生。 (2) 展示學生作業,集體交流評價。 (3) 師問:這兩條折線分別表示什么? 說說你是怎樣畫出這兩條折線的?完成后還應注意什么? 這兩個城市的最高月平均氣溫分別在幾月份?最低呢? 從統計圖中,還能看到什么? 你還能提出什么問題? 6、自主閱讀:“你知道嗎?” 在小組中交流閱讀后的感受 三、課堂總結 師:復式折線統計圖在生活中有著非常廣泛的運用,人們根據它可以對很多問題進行分析和比較,進行判斷和推理,同學們學好它對自己的幫助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