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式折線統計圖》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蘇教版五年級數學下冊《統計》第一課時《復式折線統計圖》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方面:
認識復式折線統計圖,知道它的制作方法;能看懂復式折線統計圖,能對復式折線統計圖作簡單的分析
解決問題方面:進一步滲透統計思想,認識統計的意義和作用,知道統計是解決問題的一種策略和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培養觀察、分析;操作和實踐的能力;培養從生活中發現數學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能看懂復式折線統計圖,能對復式折線統計圖作簡單的分析。
教具學具準備:多媒體課件,學生操作方格紙。
教學過程設計:
1、情景引入復式折線統計圖,凸現特點。
情景引入:了解了奧運會的成績,關注奧運會的成績。
出示第24-29屆奧運會中國獲金牌情況統計圖。(課件展示)
指出成績的好壞應和對手比較,引出第二幅第24-29屆奧運會美國獲金牌情況統計圖(課件展示)
2、通過提問,引出新知。
那屆兩國的成績最接近?相差幾枚?有什么困難?怎樣比較更方便?誰可以幫老師想想辦法。
將兩幅統計圖合并成一幅。
學生動手畫圖。(教師巡視)
3、完善例圖,引出畫法。
重點指導學生說明如何畫圖,并運用實物投影展示正確的和有問題的畫圖。從而板書畫圖時注意方面:標題、圖例、制表時間。(課件演示畫圖步驟。)
4、練習運用,初步分析。
討論:
復式折線統計圖的優勢:
(1)表示多種數量;
(2)方便地比較各種數量的多少;
(3)方便表示數量的發展變化趨勢。
5、聯系實際,拓展應用。
復式折線統計圖的作用:預測、提出建議、作出決定等。
6、欣賞體會,總結本節學習內容。(課件演示復式折線統計圖在生活的中的運用。)
課件出示課后小調查。
板書設計:
復式折線統計圖
標題 圖例 制表時間
多 比較 發展趨勢
預測 建議 決定
教后反思:
1、在教學中教師的角色定位不是很完善,沒有把主動權完全的交給學生,學生說的有點少。其中在教學中美兩國統計圖合并后,我設計了一各讓同桌根據圖互相提問題的環節,由于是課上的突發奇想,所以組織開展的不夠完善。其實這里如果組織好的話,應該可以成為這節課的一各亮點。讓學生去根據圖提出讓別人回答不了的問題,這個設計本身就讓學生對于圖有了全面的認識,而且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辯論。這里很遺憾。
2、通過一次試教和一次評優,使我一次次做了更多的思考,對于這堂課的教學把握頁更大了。第一次我的一些問題設計的針對性不強,如:看這張統計圖你能知道上面?所以有些學生不知道要怎么回答。正式上的時候,我對問題做了仔細的分析,如:從這幅統計圖中你了解了上面情況?你認為中國隊的成績好不好?為什么?使問題更加有針對性。
3、對于本節課的教學預設上的教學重難點設計的不夠全面。應該把繪制圖也加上去,從而通過畫出的圖讓學生看看統計圖能進行簡單的分析和預測,以培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提高收集信息、分析問題的能力,以及學生之間的合作學習能力。
4、現在課結束了,我還在思考著一個問題:怎樣可以更好的吸引學生注意力,讓學生時刻都圍繞著老師轉、圍繞著學習轉?但在我們的平時教學中總是發現學生一不留神就走神了。請各位同仁給給意見。
這是我在市評優活動中上的一節課,教學預設不是非常詳細。由于比較匆忙,還忘各位同仁諒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