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游戲創編的要點
看托兒表演的同時,了解到自己孩子在體能、認知、自理能力、行為習慣等方面的提高與進步?怎樣在既符合幼兒年齡特點,又能達到良好的演出效果的前提下,挖掘、整理創編有新意、有價值的好的音樂表演游戲呢?這是擺在我們老師面前的一道難題。但不管怎樣難,我們在創編表演游戲時都應該注意以下兩方面的因素,一方面必需適應幼兒低齡的特點和接受能力,另一方面要發揮音樂藝術美的感染力,調動幼兒的表演積極性。同時,我們應該在平時的教育活動和專門的觀察、測試中了解幼兒的實際發展水平、音樂能力、習慣點、興趣愛好等。做到既熟悉本班幼兒的一般情況,又掌握個別幼兒的特點,表演游戲的創編還必需根據音樂藝術實踐的特點,要通過幼兒的多唱多跳多模仿的表演實踐來熟悉需進行表演的題材,進而綜合分析處理,作為創編者,要明白表演題材的主題內容和教育意義,根據本班幼兒在音樂技能技巧和認知、常識等方面的實際水平,確定表演時的重點和難點,比如難點:是認知理解方面?還是音樂的技能技巧方面?進而選擇恰當的表演方法。
在一次“六一”兒童節家長會上,某班的表演游戲“烏龜搬蛋”,就非常吸引家長,為什么?就因為這個表演游戲具有觀賞性和體現教學成果,除以上所敘的一般音樂游戲注重的幾點方法的基礎上,這個表演游戲還增加以下幾點內容:
一、 表演目標綜合。
這個表演游戲其目標,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體能的展示。在“小動物巡行”的音樂聲中,烏龜媽媽帶著小烏龜慢慢爬向舞臺中間。表演游戲的開始部分,綜合了2歲幼兒在日常生活中較實用的身體活動技能,讓家長在觀看表演的同時,也看到了孩子動作的靈敏性和協調能力。
2、認知的展示。烏龜媽媽讓烏龜寶寶盡情玩耍,唱著自己熟悉的歌,邊唱邊跳。小烏龜搬蛋搬不動,跌倒了,“哇哇”大哭,烏龜媽媽讓小烏龜學說語句“勇敢一些,不要哭,自己爬起來。”
3行為習慣,自理能力的展示。鼓勵小烏龜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跌倒了,不要別人幫助,要自己勇敢地爬起來,培養他們的自理能力,同時在結尾部分,小烏龜在烏龜媽媽的帶領下,同心協力地將大蛋搬回了家,又培養了他們團結互助的精神以及愛勞動的良好品德。
把幼兒的體能發展、認知發展、社會發展的目標綜合起來,貫穿整個表演游戲當中,讓家長在眾多的孩子當中看到自己孩子的進步與不足。這也是家園雙方原有的愿望。
二、表演動作簡單。
2~3歲幼兒節奏感不強,形象思維占主導地位,音樂經驗比較少,小肌肉動
作、聯合性動作發展得還不算太好,因此,給他們創編表演動作時,可選擇游戲一些單一的上肢大動作或下肢大動作。在熟悉的基礎上再做一些移動與不移動的聯合動作,當然這必需是在老師的示范下讓他們完成的模仿動作。在“烏龜搬蛋”中,小烏龜出場的動作非常簡單,所創編的是所有托兒都能完成的簡單動作——“爬”。而在中間部分,小烏龜邊唱著自己熟悉的歌曲“哈哈笑”邊唱邊舞時,所創編的動作比較隨意,可以搖晃手臂,也可以扭動屁股,幼兒動作不一,各具形態,充滿稚氣,天真可愛,深得作為觀眾的家長們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