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在游戲中培養幼兒生活自理能力
3、為了讓幼兒學會自己穿鞋子,我設計了“穿鞋比賽”的游戲。一個暖和的下午,我說:“小朋友,今天我們來穿鞋比賽吧。”喜歡游戲是孩子的天性。孩子喜歡有成人參與游戲,尤其喜歡和老師做游戲。在游戲中你和他不再是老師與幼兒的關系,而是平等的同伴關系。這樣的關系有利于放松他的心情,使他能自由自在地練習穿鞋子。贏了很有成就感,還會叫你跟他比,他會為此感到自豪;輸了他會不服氣,總想贏一次,而要求再來。如此不管是輸還是贏,他卻不斷地重復著一個動作:穿鞋子。同時也讓這種能力不斷地發展提高。這樣的游戲對于老師和幼兒來說是獲得了雙贏,既讓幼兒學會了自理,又增進了老師與幼兒之間的感情。
4、創設情境,以“情境表演”的游戲方式,幫助幼兒掌握正確的洗手方法。準備幼兒洗手時的照片七張(分別代表“七步洗手法” 的七個步驟),配以朗朗上口的“兒歌”,加上老師的示范講解,教幼兒“五步洗手法”,能幫助幼兒較快地掌握怎樣正確地洗手。兒歌是這樣的:第一步,挽起小袖;第二步,打濕小小手;第三步,擦點香香皂;第四步,搓出小泡泡;第五步,用水沖一沖;第六步,擦干小小手;第七步關好水龍頭。教兒歌的時候,可以讓幼兒跟著老師徒手練習五步洗手法,等幼兒掌握了動作要領以后,就可以實地操作了。 另外,在實踐中我發現,有的幼兒不會很仔細地看老師的示范動作,洗的時候就只搓手心,而把手背和手指間給漏過去沒洗。所以洗到第四步時,需要提醒幼兒:手心、手背都要搓,手指間也要搓。其實,人都是有惰性的,幼兒也一樣。很多東西教的當時學會了,很快就會遺忘的,開始的時候老師要辛苦點,時刻提醒他們按要求做好,慢慢地習慣了就好了。
通過一學期的鍛煉,現在我們班的孩子們都挺能干的,這些小不點都會自己吃飯.自己洗手,而且學會了用肥皂洗手,自己起床, 穿鞋。.偉大的教育家陳鶴琴先生說過:“生活即教育”,在生活中用游戲的教育手段來培養寶寶的自理能力同樣具有重要的教育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