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可可為啥坐不住(年齡段18-24個月)
老師:這說明,開始時,手指游戲顯然吸引了可可的注意力。他對這個游戲明顯感到好奇,好像有一種參與和嘗試的欲望。
媽媽:這是不是因為可可對于手指游戲這個內容感到有興趣?這個游戲他從未玩過,他感到新鮮。
老師:可能是這樣。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的注意力是無意注意,他們的注意力的集中方向和注意力集中時間的長短是由他們的興趣所決定的。當孩子對某些內容喜歡時,他是最快樂的,完全以自己的欲望和興趣“我行我素”。
媽媽:那是不是說,后來,玩了一會兒,可可對這個游戲的興趣一點點消失了,不感到有趣了,所以他不想再繼續下去了,所以他離開了,是嗎。
老師:是這樣。隨著新鮮、好奇感逐漸消失,這樣一個集體手指游戲的活動環境的刺激程度顯然已不能滿足可可的需要了。他對這個游戲已開始感到乏味了。所以他的眼睛開始到處找尋新的能夠再次刺激,使他再次產生興趣的環境和內容。這時候,他看見了玩具柜里,使他產生興趣的東西——玩具。所以他離開了大家,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離開了集體學習的環境。此時,成人的勸說、教育甚至呵斥顯然都是徒勞的。
媽媽:所以,我走過去想把他拉回來,他就是不肯。
老師:讓我們以成人的體驗來感受一下孩子的情緒吧。當我們在作一件自己不感興趣的事時,我們會覺得是多么的無聊、無奈,會顯得煩躁、不安。那對于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來說,則更是如此。
現在,我好像有些明白了,怪不得后來玩皮球時,他又過來了。可能是因為他對玩皮球這個活動又開始感興趣了。
老師:確實是這樣。不知你注意到了沒有,可可看到我手里的大皮球,看到大皮球在我手里被拋接、旋轉時,他的眼神充滿了喜悅和亮光,他馬上放下了手中的玩具,趕緊跑了過來。這速度是多么的快,看得出可可想玩皮球的心情是多么的急切。當孩子重新找到了適合自己的、刺激度適應的新環境和內容時,他的情緒才又顯得那么快樂、滿足。
媽媽:看來,興趣對于孩子來說是非常的重要。作為家長,要理解孩子的行為,了解孩子的愿望,尊重孩子。做一名合格的家長確實不容易啊。
旁白:
從可可的這一案例可以看出,可可在活動中的一去一回,正是可可興趣的反應和體現。當孩子所處的環境符合他的需要時,他的情緒就會顯得高興、滿足,行為顯得自在。而當環境和活動內容不再使孩子感到有趣、不合口味時,孩子就會不滿足,就像可可那樣顯得不耐煩。此時,“自控力”對于嬰幼兒來說是個空白的詞,行為規范的約束對于處在無意性自發行為的嬰幼兒來說好似沒有多大的意義。當然,分析孩子的某些行為和表現,應該還存在著多元化、多方位的內容。如不同孩子的心理因素、孩子的性格、外界客觀環境等。但是,尊重孩子不同年齡階段的發展規律,尊重和理解孩子的行為,寬容孩子的某些表現是作為家長和早教工作者的首要職責。
同時,我們也不難看出,只有當孩子找到了適合自己的、刺激度適應的新環
境內容時,他的情緒才會顯得那么快樂、滿足。顯然,環境和孩子的興趣有著必然的相關聯系。嬰幼兒時期,適宜的、適度的環境刺激對于孩子的良好情緒的體驗是多么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