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筆記:寶貝,你試試
今天的美術活動是畫畫《掛窗簾》,孩子們都迫不及待的要自己畫,但是瓜瓜哭著和我說:“老師,我不會。”我對瓜瓜說:“你不會老師可以幫助你,為什么要哭呢?”我耐心的教示范給瓜瓜看,然后對瓜瓜說:“寶貝,你試試。”瓜瓜小心地畫了一條不太直,也不太長的線。我表揚瓜瓜:“瓜瓜很不錯啊,會自己畫了,我想你可以用力一點,然后畫的長一點。”瓜瓜又試著畫了一條長一點的線。 其實,自開學以來,瓜瓜說自己不會的事情很多了,總愛說我不會的孩子常常是自卑的,總是自我否定,缺乏自信心,他們的恐懼心理比較嚴重,愛焦慮,做事畏畏縮縮,害怕失敗,不愿去嘗試、探索,甚至放棄成功的希望。 為什么孩子會這樣呢?對于小孩子來說,他通常是喜歡玩、樂意嘗試一切好玩的事情、喜歡合群的,孩子之所以會這樣,我覺得和父母家庭的教育方式有關系。現在的家庭對孩子過于保護,特別是奶奶、媽媽很樂意包辦、代替,讓孩子沒有嘗試、動手的機會。久而久之,孩子就什么也不會做,也不敢做了。 我想告訴用心良苦的父母們,少一些包辦,多一些引導。如果父母對任何事情都包辦、代替,孩子就極少有機會顯示自己的才干,也就體驗不到成功帶來的自豪感。因此放手讓孩子去做,引導孩子怎樣做,才能使孩子在培養各種能力的同時,也培養著孩子的自信心。比如:讓孩子自己收拾玩具,而不是孩子玩過父母收拾;讓孩子從事一些有趣的活動,教她種花,養小動物,洗洗衣物等等,使孩子在栽培、喂養、做家務的過程中,增強自信心和責任感,同時多帶孩子到左鄰右舍,親朋好友家串門,讓孩子在與他人的接觸中,在與同伴的玩耍、游戲、交往中,嘗試到合作、友誼、成功的樂趣,從而增強自信心,消除自卑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