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筆記:對待淘氣包,批評不過度
開學初,經過幾天的了解,我發現瑞瑞是一個很特殊的小男孩,他非常的聰明,喜歡探索,但也時常做一些和別人很不一樣的舉動。 他沒吃完的鵪鶉蛋,會被他塞在衣服里藏起來,他能趁老師和小朋友不注意把酸奶盒扎得像蜜蜂窩,他能一個人溜到盥洗室,把水弄得滿水臺都是…… 今天下午我發現他站在墩布池邊半天,我就上前去叫他,他正在小便。我真生氣了,怎么瑞瑞凈干一些“新鮮事”呢?我按捺住氣憤,用平和的語氣問:“你知道哪里是小便池嗎?”他說“知道”,然后給我指了指。我說:“你為什么在這里小便呢?”“我想試試。”他低下頭小聲說。我摸摸他的頭說“試一試也要做正確的事情,如果明知道是不對的就不要試了,明白了嗎?”他說:“老師,我給你沖沖就干凈了。”我同意了,讓他去做。 課上,瑞瑞把他做的賀卡送給了我,我很高興,謝了他。我知道這代表他接受了我的建議,不反感我對他進行的教育。 對于比較特殊的幼兒,要及時的、反復的做工作,一次兩次的嚴風歷雨是不能轉化的,還有可能使之逆反。 每個孩子都有好奇心,他們的好奇心遠比成人強烈,因此,我們在對待一些幼兒做出的看似“可氣”的事情時,多給予一些理解與尊重,不傷害他們幼小的心靈,不挫傷他們探索未知的勇氣。但老師對幼兒的錯誤行為還是要給予指出并幫助其認識改正的,采用的方法要因人而異,讓幼兒容易接受,愿意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