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筆記:“老師,我也想要……”
現場再現: 在計算活動“復習數的含義”中,對班柳老師問了一個問題:“咱們班一共有30個孩子,今天來了29個孩子,差幾個孩子就都來了?”有幾個孩子說對了是一個,柳老師獎勵答對的孩子每人一張小粘貼,趙沒能得到小粘貼大哭起來,邊哭邊摟著柳老師的胳膊說:“老師,我也想要……”,柳老師對他說:“別人答對了有獎勵,你沒有答對所以沒有獎勵。” 趙聽不進去,還是大哭大鬧,影響了柳老師的正常教學活動。我的做法: 看到這種情況,為了保證柳老師教育活動的順利進行,我將趙叫到了外面,和他談心。我問他:“你為什么哭?” 趙回答:“我特別想要小粘貼。”我又對他說:“你知道別人為什么得到粘貼了嗎?” 趙回答:“知道,因為他們回答對問題了,可是我真的想要。”我說:“我知道你是真的很想要粘貼,但是你覺得粘貼應該怎樣得到別人才會羨慕你呢?” 趙回答:“回答對問題。”我說:“那你知道怎樣才能回答對問題么?” 趙回答:“動腦筋,還得舉手。”我說:“你說的方法非常好,你現在知道怎樣才能得到粘貼,那你是不是也知道該怎樣做了?” 趙擦干了眼淚,用力的點了點頭。 回到活動室,趙不再哭鬧,也不再磨柳老師要粘貼,他認真的聽,每一個問題都舉手,當他沒有回答對問題而看著別的同伴得到粘貼時也不再哭鬧,而是等待著下一個問題,終于,趙憑著自己的努力得到了一張寶貴的小粘貼!我的反思: 現在的孩子由于在家庭中都是1比6的結構,在家萬千寵愛于一身的現實狀況導致了大部分孩子的抗挫折性較差,遇到一點點問題就愛大哭大鬧,以此來要挾家長,而且做事情不愿意付出努力與辛苦,渴望不勞而獲,我想針對現在孩子的這種現實狀況我們應該對孩子多一些抗挫折方面的教育,使孩子更加適應將來的社會發展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