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筆記:根據不同的年齡特點說完整話
在很多活動中,我們都會要求孩子說完整話。
案例一:師提問:“這里有幾個蘋果?”
幼:“5個”
師:“請你完整地回答我。”
幼:“這里有5個蘋果。”
這是我們常見的引導幼兒說完整話的一種方式,幼兒回答問題的時候總是喜歡直接說出答案,說完整話也是一種思維的過程,所以我們教師總是會要求幼兒完整地去說。
案例二:大班語言活動中,教師念了一首好聽的詩歌。提問:你在詩歌里聽到了什么?
幼1:紅的桃花
幼2:綠的柳葉。
幼3:黃的迎春花。
......
最后在零散的回答中,我們拼湊出出了整首詩歌。
大班幼兒的能力已經比中班和小班的幼兒強很多,像中班和小班的時候,我們可以允許幼兒用這樣零散的回答方式,而對于大班幼兒來說,我覺得可以提高回答的要求:一下子說出聽到的內容。這也是一種說完整話的方式。后來我在其他教學活動中就對幼兒說完整話的要求有所提高,比如數學活動《體育用品商店》中,提問:商店中有什么?請你一次按著順序把它說完。又如語言活動《捉迷藏》中,提問:“你聽到哪些顏色?躲在哪里?請你聽了以后一下子說出來。發現這樣傾聽的要求提高了,回答問題的要求也提高了,能激發幼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幼兒覺得這樣的方式具有一定的挑戰,參與的過程中會變得積極主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