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育隨筆:讓友愛之花在游戲中綻放
托班娃娃初次入園,對老師是陌生的,對小朋友是陌生的,這些因素加重了幼兒的分離焦慮。教師與幼兒、幼兒與幼兒之間彼此相互熟悉了,與教師、小朋友相互接納了,分離焦慮也就會消失了。可是,怎樣才能讓老師與小朋友、小朋友與小朋友之間早日熟悉起來、互相接納呢?幼兒有喜歡游戲的天性,讓游戲作為友誼的橋梁,就是一條很好的途徑。
剛入園時,大家都不知道對方的名字,游戲《猜猜誰不見了》最適合了。教師請全班小朋友閉上眼睛,悄悄地把劉敬澤等分離焦慮嚴重的孩子藏到幼兒看不見的地方,然后讓幼兒睜開眼睛,猜猜誰不見了,幼兒說出名字后,我再把“藏好”的小朋友叫出來,驗證一下,看看小朋友猜的是否正確。
在《篩籮籮》游戲中,誰分離焦慮嚴重,教師就先篩誰的籮籮,讓誰首先體驗到教師對他的關愛,從而早日熟悉環境,喜歡幼兒園。在《撿豆豆》游戲中,“紅豆豆,綠豆豆,顆顆撿進籃里頭。”念完兒歌,誰分離焦慮嚴重,教師就先“摸”誰的頭,讓誰先跟在老師后面走,然后,老師再摸其他小朋友的頭,直到全體幼兒都跟著老師走。
幼兒最喜歡的是《摸眼》游戲,在這個游戲中,老師故意“摸”到劉敬澤等分離焦慮嚴重的孩子,然后讓他“摸眼”,老師站在離他不遠處,輕輕地喊:“我在這兒,我在這兒,”引導他慢慢向前走。并找機會,在離他最近的小朋友身邊喊:“來這兒,來這兒,”以引導他“摸”到其他小朋友,以活躍游戲的氣氛。在我的帶動下,全班小朋友都學會了喊“我在這兒,我在這兒,”“來這兒,來這兒。”使游戲水平提高到了一個新的水平。
現在,老師與幼兒之間、幼兒與幼兒之間,彼此相互熟悉了、接納了,象劉敬澤等分離焦慮嚴重的孩子,已不再是只有“我”這一個朋友的孩子了,他已經成了一個擁有二十多個朋友的、快樂的孩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