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筆記:左腳右腳分清了么
活動背景:
孩子們穿鞋時常常會搞錯左右,其中情況比較特別的要算可可了,因為他穿錯了不會覺得不舒服,既不問老師也缺乏主動學習的愿望,當其他的孩子在詢問老師穿對了沒有時,他總是游離在外。因此我想多關(guān)注一下該幼兒,通過幾次實錄,了解他在穿鞋時的具體表現(xiàn)并分析存在的問題便于進行針對性指導(dǎo)。
【實錄一】起床后,可可和凡凡大聲說話,也不管兩只鞋子又搞錯了左右,當孩子們在檢查自己鞋子的時候,他可是看都不看。
【實錄二】
發(fā)現(xiàn)可可穿錯了鞋子,我就走過去對他說::“看看兩只鞋子穿對了么?”他馬上低頭看腳,之后想也不想就去玩了,我又對他說:“你腳上兩個好朋友打架了!彼R上翹起腳對著我。我知道他在想什么,就幫他換好鞋子,邊換邊說:“兩個好朋友有一點點不開心,快換過來,讓他們碰碰頭!表槺隳弥男∈衷谛馓幈葎澚艘幌。
【實錄三】
離園時,可可媽媽發(fā)現(xiàn)孩子的鞋子穿錯了就說:“今天怎么又穿錯了,這樣走路要摔跤的呀!比缓缶蛶秃⒆訐Q好,而他就伸出兩只腳,全然不顧別人為他做的事情。
【實錄四】
我班總有一些孩子穿鞋前,舉著鞋子問我:老師這樣對么。于是我問孩子們:“用什么辦法讓左腳右腳不穿錯?”有的孩子說看搭扣,還有的孩子說看鞋子上的花紋?煽稍谝贿吙醋约旱男,說:“老師,我有搭扣的!薄按羁诖┰谀_的哪一邊呢?”我追問一句。好多孩子用手指給我看,他也開始指,發(fā)現(xiàn)錯了就開始換過來。
分析:
1、 實錄一:該幼兒沒有養(yǎng)成午睡后自己檢查鞋子的習慣,邊上其他孩子的行為也不能對他產(chǎn)生暗示,這也符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正是因為常常有成人幫他做這些理應(yīng)他自己完成的事情,所以他不必自己動手?梢姡湟蕾囆砸呀(jīng)是比較突出了。
2、 實錄二:當老師用語言暗示他時,他翹起了腳又想依賴成人了。如果要幫助他完成也要幫助得有意義,如果只是簡單的替他完成對孩子的生活技能來說是沒有任何提高。因此,我在幫助他完成的同時,加上了一些語言、動作的暗示,并刻意加強了語調(diào),希望能在他腦中留下一些印象,潛移默化,反復(fù)鞏固,這是提高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方法。
3、 實錄三:該幼兒依賴性較強,許多事情不愿意自己動手,如果有成人幫助他包辦他就會順理成章。正是因為幼兒家庭包辦太多,使得孩子缺乏鍛煉的機會。比如:外婆能指出孩子穿錯鞋子,并馬上替孩子換好,但不知道幫助孩子尋找方法,對孩子也沒有任何要求。
4、 實錄四::小班的孩子思維特點是具體形象性的,他們能從鞋子明顯的特征中幫助自己分清左右,基本沒有孩子是看“鞋印方向”來區(qū)分的。因此針對孩子進行此方面的指導(dǎo)要尊重孩子的年齡特點,個性差異。孩子可以通過自己多次的練習摸索一些穿鞋經(jīng)驗,但是同伴之間的相互影響同樣能幫助孩子拓展經(jīng)驗,提升經(jīng)驗。在《指南》生活活動中的基本經(jīng)驗也告訴我們:“學做自己的事情,積累自理生活的經(jīng)驗”。因此,穿鞋時如何分清左右的要求不是瞬間完成的目標,而是需要孩子在日常生活中通過自己與他人經(jīng)驗的積累而不斷獲得的。
措施:
知道穿鞋時分清左右是一種科學生活的行為、習慣,穿對鞋子也有利于孩子開展正常的活動,產(chǎn)生初步的自我保護意識。通過對該幼兒穿鞋時的一系列行為記錄,我簡單提出了以下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