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筆記:離孩子近一點
時間與實踐會讓人變得越來越成熟,腦中會產生更多的想法。在半個多學期的工作中,隨著實際事件的發生,讓我對許多事情的看法發生了改變。以前我認為家長工作只是學校針對家長進行的。為了學校能在家長的心目中留下一個好印象,為幼兒園及個人創造一個較好的口碑,從而有時候覺得家長工作帶有許多的政治意味,之前我對家長工作存在著些許應付和怠慢。但是上學期的幾次家長工作讓我感觸較多。
印象最深刻的是與小a家長的溝通的家訪,因為在上學期的時候是作為一名插班老師,因此孩子還是對我有些戒備。但是在進行一次家訪活動過后,這孩子對我的態度就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起初的她就活在自己所喜愛的童話故事中,對老師沒有打心底喜歡,但是在家訪過后,他的新開始慢慢的向著老師,把老師當成是學校里的媽 媽;什么事情都愿意與我們分享,不論是家中的瑣事,還是在校外的各種事跡。慢慢地她將老師看成是一個堅強的依靠。
但是這個學期剛開學,小a不再像以前那樣總是開開心心的來上學,總感覺有什么事情讓她牽掛著;也不再圍著老師們,老師老師的叫著,和我們分享她成長路上的快樂。
一天,小a流著淚焦急地對我說嗓子疼,不知道怎么辦。她不停地咳嗽著,眼睛紅紅的,小臉上寫滿了緊張的神色。我牽起了她的小手,帶她去看校醫,但當校醫給她檢查時,小姑娘卻退縮了,拉著我的手想要回教室。是什么讓她對醫生產生這樣抵觸情緒呢?經過詢問了解到這孩子的媽 媽這幾天體身體不適,住在醫院,孩子出于對母親的愛,非常擔心媽 媽,對醫院產生了恐懼感以至于對校醫也產生了抵觸情緒。這不禁讓我想起了大學時的我也因擔心母親做手術有意外偷偷地掉了許多次眼淚。大人的我都會擔心害怕何況是個不完全懂事的孩子!平日與母親感情要好的她怎么會不擔心呢,怎么會不著急呢,怎么會不害怕呢?這么小小的孩子就要獨自承擔這一切,卻又不敢和媽 媽說,不想讓媽 媽。這個“傻”孩子倔強的讓人心疼。
課間十分鐘的時候,我把她抱在自己的懷中,撫摸著她的背,和她我媽 媽生病的時候我做的一些事情。聽了這小小的故事后,她問了許多的問題。她從我這得到了她想要的答案。慢慢的他對母親住院這件事情不再那么害怕了,也會主動和我聊聊媽 媽在醫院的事情。
一個簡單的家訪拉近了我和學生之間的距離,也讓孩子感受老師對我們是真正的關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