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隨筆:怎樣與孩子相處
在和孩子們相處的這些日子里,怎樣與孩子相處,就成了我們老師無時無刻不在思考和探索的一門學問。
大(二)班的這幫孩子們,是我從小班帶大的,孩子們的個性和喜好,我都熟悉和了解。看著他們一天天的成長,語言能力越來越豐富、交往能力越來越“嫻熟”、各種技能技巧的水平都在不斷的提升……我都感到非常的欣慰。
但是,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我又并不只是欣慰,同時也會有其他各種復雜的感情。譬如擔憂、譬如煩惱、譬如困惑……
當周上學還哭鼻子的時候,我就會想,也許是我在哪個環節上出了問題。于是我耐心的和他說話,詢問他為什么哭泣,得知原來他一直喜歡黏在大人身邊,特別嬌慣,通過談話、鼓勵和引導以后,他能認識到自己的錯,變得堅強和勇敢起來了。
當李一本正經的對我說“老師,以后別叫我小寶了,我的名字叫李”,當他因為沒吃掉小菜而大哭,“老師,我知道我錯了,我知道我錯了……”,我突然感到一種震驚,他是一個自尊心很強的孩子。可是有時候又因為過于強烈而讓我擔心。是的,我們知道,保護孩子的自尊心,尊重孩子,這是很重要的。可是我們有些成人在這個度的時候,是否做到了不讓孩子的自尊心過于膨脹呢?殊不知,一味的表揚,并不是成全了孩子,讓孩子懂事理,知對錯,平衡好表揚和批評,那才是關鍵的。
當周不論睡覺、上課、做操……都無法控制自己的小手,不停的做奇怪的小動作的時候;當佳蕓失去了爸爸,在大人的言談中漸漸諳知了生命無常,變得更敏感的時候……
作為孩子們的老師,我都感到自己要做的事情很多很多,保護好每個孩子的幼小的心靈,幫助他們茁壯健康的成長,這是我應該做的。有時候,只要一句簡單的語言,就可以讓小朋友的心靈感受到溫馨,有時候只要一個簡單的眼神或者動作,就會讓孩子們恢復自信,有時候只要有多一分的關注與愛心,就會讓孩子們感受到被關懷的力量……
作為幼兒教師,面對那么多關注自己的孩子,一定要具有一雙敏銳的眼睛,和一顆細致的心,使每個孩子都能感受到老師的關懷。